武汉市江汉区
江汉区,因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而得名,是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具有悠久商贸传统的江汉,自明成化年开埠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大商埠、华夏“四大名镇”之一老汉口的发源地。“楚中第一繁盛处”、“千樯万舶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正是当时江汉繁荣繁盛的生动写照。
中文名称:武汉市江汉区
英文名称:JianghanDistrict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湖北省武汉市
下辖地区:13个街道
*驻地:汉江区新华下路15号
地理位置:武汉市汉江地区中部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江汉关大楼、汉口江滩、武汉市博物馆、江汉路步行街、菱角湖
面积:33.43平方公里
人口:68.3万(2010年)
方言:西南官话—武汉话
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火车站:汉口火车站
车牌代码:鄂A
电话区号:027
邮政区号:430000
1、地方简介
武汉,华中重镇,“九省通衢”,是中国经济地理承东启西的特大城市和中心枢纽。江汉,因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而得名,是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具有悠久商贸传统的江汉,自明成化年开埠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大商埠、华夏“四大名镇”之一老汉口的发源地。“楚中第一繁盛处”、“千樯万舶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正是当时江汉繁荣繁盛的生动写照。江汉区国土面积仅33.43平方公里,但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和位居大武汉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构成了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殊的战略地位。全区下辖13条行政街道,114个社区居委会,5个村委会。全区总人口按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为59.70万人,实有人口65万人,其中户籍在册人口43.28万人。内联三镇,外通四海,商机叠起,投资潮涌。深厚坚实的历史根基,铸就了江汉独特的文化底蕴;与时俱进的拼搏奋进,谱写着建设现代商贸金融区的发展乐章。
2、行政区划
2012年,江汉区下辖民族、民权、花楼、满春、水塔、前进、民意、新华、万松、北湖、唐家墩、常青、汉兴13个街道办事处,10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下辖地区 | 街道 |
---|---|
民族街道 | 江汉区辖街道。东以民权路与民权街道为邻,西以民族路与满春街道交界,南临汉江、长江,呈扇形状。面积0.45k㎡。人口32541人(2011年末)。辖6个社区。办事处驻民权路。名胜古迹有孙中山铜像、龙王庙等。 |
花楼街道 | 江汉区辖街道。面积0.33k㎡。人口16548人(2011年末)。辖4个社区。办事处驻江汉路45号。 |
水塔街道 | 江汉区辖街道。面积0.33k㎡。人口27283人(2011年末)。辖6个社区。办事处驻三新横街8号 |
民权街道 | 江汉区辖街道。位于区境东南端。面积0.50k㎡。人口47767人(2011年末)。辖7个社区。办事处驻民权路82号。 |
满春街道 | 江汉区辖街道。面积0.30k㎡。人口28221人(2011年末)。辖7个社区。办事处驻满喜里16号。 |
民意街道 | 江汉区辖街道。地处汉口六渡桥西北角,东以前进一路为界与六百集团为邻,南以中山大道为界与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相望,西以民意四路为界与顺道街装饰材料专业市场接壤,北至京汉大道与新武展相连。面积0.42k㎡。人口41657人(2011年末)。辖7个社区。办事处驻自治街108号。 |
新华街道 | 江汉区辖街道。面积1.08k㎡。人口60023人(2011年末)。辖9个社区。办事处驻新育村32号。 |
万松街道 | 江汉区辖街道。面积2.68k㎡。人口95266人(2011年末),辖14个社区。办事处驻万松园路19号。 |
唐家墩街道 | 江汉区辖街道。面积3.33k㎡。人口113673人(2011年末),辖10个社区。办事处驻八古墩左五巷特1号。 |
北湖街道 | 江汉区辖街道。面积1.24k㎡。人口42130人(2011年末),辖6个社区。办事处驻长江日报路28号。 |
前进街道 | 江汉区辖街道。面积0.32k㎡。人口35902人(2011年末)。辖5个社区。办事处驻大兴巷116号。 |
常青街道 | 江汉区辖街道。面积8.32k㎡。人口111752人(2011年末),辖10个社区。办事处驻常文里3号。 |
汉兴街道 | 江汉区辖街道。位于区境北端。面积8.03k㎡。人口124727人(2011年末),辖16个社区。办事处驻杨汊湖特8号。 |
3、历史沿革
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境内始有民居。成化年间(1465-1487年)各地商民纷纷移居汉水口北岸(即汉口),街市雏形出现。隆庆六年(1572年),出现居民区----坊。明末,袁公堤筑成,街市向北扩展至今满春、民族、民权、花楼街道等地域。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建汉口城堡后,堡内建成新的居民区,闹市中心由沿河黄陂街向北移至今六渡桥一带。城堡以北后湖水网之中,乡民择墩筑圩围垸,聚族而居,渐成以原籍、姓氏、人文遗址或自然特征为名的天门墩、王家墩、姑嫂村、八古墩等20余处聚落。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公堤筑成,境域再次向北扩展32平方公里,范围包括民意、前进、水塔、新华、万松、北湖、唐家墩、常青、汉兴等9个街道所辖地域。其间,相继建成生成里、五常里(今永康里)、同善里(今积庆里)、福生里(今前进二路)、六合里、衡荣里、绍兴里、楚宝里、桃源坊、藕塘村、藕池巷等街道里巷,形成新的居民区。民国19年(1930年)国民*在市区实行区、坊、闾、邻制度。民国34年,设立自治区,境内设有4个区公所。
建国后,废除保甲制度,建立区人民*及派出机构----街道人民*。1954年,街道人民*改为街道办事处。街道工作以居民为服务对象,先后建立清洁卫生队、治安联防队、居民小组、居民委员会等组织。1958年,街道组织1万余名家庭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兴办街道工厂和文教、卫生事业。1961年,重新调整街道划分,充实领导力量。“0”期间,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遭*,工作受到阻滞、破坏,但街道、居委会*仍坚守岗位,做好民政福利、爱国卫生等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街道工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1981年起,街道工作以居委会为基础,以社区单位为依托,大力创办“两服务”(为生产服务、为生活服务)事业,发展街道经济。在配合旧城改造、社区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开拓出新路径。民族街道首创街道社会福利院和弱智儿童寄养站;各街道先后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军烈属及老、残、病、幼等各种特殊困难对象服务。
1985年,原属洪山区管辖的唐家墩、姑嫂村、鲩子湖、贺家墩、航侧村划归江汉区。
2000年底,13个街道所辖居委会按照地域、人群和小区认同感等因素,调整为112个社区居委会。5个村民委员会分属3个街道管辖。社区整合各方资源,发挥自治功能,构建“造福百姓、服务居民”、环境整治、安定和谐的新型社区。
4、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武汉市汉江地区中部
地形地貌
江汉区总的地形特征为南高北低,平坦开阔,无山丘,多湖塘。属于长江、汉水冲积的高河漫滩阶地,海拔多在23~26米,低于长江洪水位。地面高程由长江、汉水沿岸向北缓缓倾斜降低,斜坡角度约为40°,一般高差3~4米。区境北部北湖至后湖一线有残留湖沼。
区境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系由长江、汉水泛滥淤积而成。漫滩阶地前缘因河床冲积形成自然堤,洪水期常遭淹没,人工筑堤防护后境况改善。阶地后缘为湖塘洼地。阶面组成物质主要为亚砂土、黏土等
气候条件
江汉区位处地球北回归线北侧,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具有常年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境内四季划分,以月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四季之中,以夏冬两季较长,各约4个月,春秋两季较短,各约2个月。一般春季始于3月16日,约61天;夏季始于5月16日,约135天;秋季始于9月28日,约56天;冬季始于11月23日,约113天。
境内四季各具特点:春季春雨绵绵,常有大风,气温回升快,但升降剧烈。3月常有“倒春寒”发生。初夏多梅雨、暴雨,若遇特大暴雨,易造成洪涝灾害;盛夏炎热高温,城区“热岛效应”显著。秋季天高气爽,晴朗少雨,昼夜温差大,11月中旬初霜出现。冬季低温干燥,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显得偏寒,初雪一般在12月上旬。
5、人口民族
江汉区的民族类别构成绝大部分为汉族。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区有回、满、蒙古、壮、苗、朝鲜、白族7个少数民族共722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0.52%。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区境少数民族增至32个共3795人,占全区户籍人口总数的0.88%。其中,以回族人口最多(2000人),占全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2.7%;人口在50人以上的其他少数民族依次为:土家族(482人)、蒙古族(414人)、满族(234人)、壮族(229人)、苗族(92人)、朝鲜族(81人)、*(50人);50人以下的少数民族有侗、瑶、白、纳西族等24个。
从族源上看,境内少数民族大都是从少数民族地区或祖国其他地方迁徙而来。迁徙抵境时间,以回族、蒙古族、满族较早,始于明清,多因征战、出仕、经商等而来汉,尔后定居繁衍。其他少数民族多系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来汉经商、谋职、读书、婚嫁、工作分配以及部队复员转业等途径相继流入。境内少数民族在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特点。除回族相对集中,主要聚居于民权、民族两个街道辖区(即广益桥*周边一带)外,其他少数民族则与汉族混居杂处,散布于全区各个街道辖区。
6、自然资源
渔业
江汉区位于长江、汉水北岸及其交汇处。境内湖泊众多,塘堰星罗棋布,渔业资源相对丰富。
林业
区内拥有多个大型公园,中山公园、解放公园等,园内有梅花山、桂花岭、樱花坡、盆景园等,较多的植物种类。
水资源
江汉区内湖泊有:西湖、北湖、菱角湖、后襄河、小南湖、机器凼子等6个,水域总面积5205公顷,集中分布在区境北部,皆为后湖遗存。
江汉区地下水源丰富,且水质较好、埋藏浅、易开采。地下水以松散堆积层孔隙承压水为主。据勘探资料,境内唐家墩、北湖一带地下水储量达上亿立方米,含水层22米。
7、交通
江汉区地理位置居中独优。陆路交通四通八达,京广线从从区境东北面穿过江汉,被誉为华中第一站的的汉口火车站是武汉铁路局一等甲级客运站,总面积8万平方米,全年运送旅客能力达1000万人。2008年,车站始发列车29对,从车站出发可直达全国4个直辖市和30个省市自治区的26个省会城市。境内7条公路横贯东西,3条市内主干道纵跨南北,京珠、沪蓉两条国道在最北端交会,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新华路长途汽车客运站、金家墩长途汽车客运站等一批重要交通枢纽基础设施扎堆江汉辖区。
水路交通通江达海,境内武汉长江轮船公司从事长江干线及支流干散货运输、液化气运输、大件设备运输,拥有或控制各类运输船舶209艘,总载重量68069吨,主机总功率6615千瓦。市区距我国中部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仅15分钟车程。全市首条城市轻轨由东至西贯穿全区,过江隧道横跨长江与武昌相连,现代化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使江汉现代化中心城区的综合功能优势更加凸显。
8、经济发展
江汉区
2012年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7亿元,同比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6亿元,同比增长27.2%;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25.49亿元和44.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和19%,税收占比达到98%,实现稳中有进;服务业增加值594亿元,同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6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3%以上;招商引资完成101亿元,同比增长52.7%。
第一产业
2012年,全市实际完成园林绿化投资35.55亿元,建设绿地面积75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2.9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1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92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1%、1.60%和3.44%。
第二产业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48.5亿元和13.1亿元,分别比2005年绝对值高出16.24亿元和3.9亿元,比2005年增长38.4%和28.6%。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全区规模工业已经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及包装印刷等产业快速发展格局。工业企业品牌意识增强,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在精品名牌战略推动下,工业各行业一批龙头企业正从区域优势品牌向全国知名品牌演变。
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江汉经济开发区园区内有信息通讯类企业80余家,占园区企业总数24%,全口径税收贡献率占园区税收总额49%。同时,政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2005年~2010年,建成江汉区政务网络平台,全区财政支付系统、网格化系统、协同办公系统、通知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工会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计生系统、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在政务专网开通运行。“TD无线江汉”开始实施,逐步建成面向*工作人员的“无线政务”系统、面向特殊行业的“无线监管”系统、面向广大市民的“无线生活”系统。“江汉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多次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励。年内完成市*“小进规”(小型企业到规模以上企业)和“工业增加值”两项指标,6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1.2%,江汉区被市*评为“经济运行先进单位”。
第三产业
依托王家墩商务区建设,探索建立票据结算中心。鼓励辖区金融机构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建设金融要素市场,扩大信贷规模,努力打造武汉金融前台服务中心。“十二五”期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到2015年达到160亿元。
建设武汉航运中心等大型物流企业总部,“十二五”期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到2015年达到70亿元。
抓住武汉“三网融合”试点机遇,推进数字江汉建设,引进高端知名信息服务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新媒体等新兴增值服务。引进国际知名、国内一流中介服务企业,引导进驻品牌楼宇,形成集聚辐射效应。“十二五”期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到2015年达到60亿元。
依靠现有并积极引进大型商业集团,壮大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唐家墩三大商圈规模,提升经营档次,巩固全市商业中心地位。依托知名商业连锁机构,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挖掘传统商业文化底蕴,振兴一批老字号,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加快专业市场改造升级步伐,搬迁一批不适合中心城区发展的商品交易市场。“十二五”期间,现代商贸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到2015年达到300亿元。
9、社会事业
教育
2012年,江汉区优化教师结构,成功引进33名骨干教师,35名教师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光荣称号,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改善教学环境,投入2500余万元建设北湖小学综合楼,投入1600万元完成8所小学标准化建设,投入3535万元新建公办幼儿园和购买幼儿学位。投入400余万元购置教学设备和维修校园,全区小学实现“班班通”。提高教学质量,中高考取得优异成绩,高考一本全口径上线人数835人,比去年增加113人,武汉一中获得北大2013年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市十九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学校综合督导评估验收。体现教育公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段就读17383人,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89.5%。为2754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奖学金174万元。
医疗卫生
2012年,江汉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改革,开展市十一医院托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承担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为1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下拨基本药物补贴160万元。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首批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加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重点传染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爱国卫生等工作力度。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打击“两非”,取缔非法行医。为2万余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减免金额达140万元。
文体
2012年江汉区新建7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新增5家省级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启动江汉区博物馆建设;投入618万元整体改造区文化馆,建成20个社区文体活动中心、20个社区千册图书室;组织举办“江汉群星奖”等各类文体活动240余场次;区“非遗”保护中心被评为全省十佳“非遗”保护中心。
10、旅游景点
景点 | 简介 | 图片 |
---|---|---|
武汉市博物馆 | 武汉博物馆位于汉口青年路373号,西距汉口火车站300米。2001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总建筑面积17834平方米,陈列面积6000平方米,是国家4A级景区。武汉博物馆藏品丰富,种类繁多。现有藏品5万余件,展出各类精美文物2000余件。重要文物有:出土于武汉市黄陂区商代遗址盘龙城的商兽面纹十字孔瓮,是研究武汉城市历史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东汉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其铭文经著名的金石学家罗福颐先生鉴定为在西晋时就失传的鲁诗;白玉双凤交颈壶,壶底有“乾隆御制”填金篆书款,是从皇宫流散到民间的古玉精品。书画中,文徵明的草书、仇英的《竹梧消夏图》、黄鼎的《黄陵庙图》、朱耷的《猫石图》等均为明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 |
|
中山公园 | 中山公园是全国百家历史名园之一,始建于二十世纪初,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创业,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娱乐、饮食、游艺等多项服务功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公园,是武汉闹市中的绿宝石。 中山公园占地32.8万平方米,其中水上面积6万平方米。绿地率91%,古树名木140株。景观功能分前、中、后区。其中西合璧的园林风景,淳朴隽永的人文景观,惊险有趣的游乐项目一直受到广大游人的赞誉。 二OO一年,武汉市人民*对中山公园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工程,奋战十个月,公园旧貌变新颜,园林景点如门楼雄姿、棋盘山色、金龙戏水、四顾春色、素春茹冰、松月凝碧、湖心秋月、胜利之光、虹霓大展、广场鸽哨等令人留连忘返;人文景观如武汉受降堂、受降纪念碑、大门楼、张公亭等令人深沉遐思;大型游乐项目如过山车、峡谷漂流、太空飞棱、豪华碰碰车、勇敢者转盘、儿童诚、西游记宫等令人回味无穷。 |
|
汉口江滩 | 武汉江滩,武汉近年来新近改造的旅游景点,集旅游、休闲、健身、绿化、娱乐为一体。两江四堤八林带,火树银花不夜天”,这是一位诗人对武汉江滩美景的赞颂。在武汉三镇的水景中,武汉江滩可谓是这座滨江城市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三三两两的市民或游人悠闲地走在绿树繁花之中,穿行于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享受着忙碌生活中难得的闲适。 如此的美景,让人们很难想到在汉口新江滩建成之前,这片土地还是常受水患侵扰、直接影响武汉防汛的一大险滩。 |
|
江汉路步行街 | 江汉路始名于20世纪30年代,曾有“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的诗名来形容它,也有“小香港”的提法,是武汉著名的商业街,街上还保留了30年代遗留下来的西洋建筑。江汉路上店铺达400余家,其中有经营特色的专业店和老字号90多家,近30个行业,终日人流如织,热闹异常。 |
|
11、地方特产
特产 | 简介 | 图片 |
---|---|---|
风味蟹黄灌汤包 | 蟹黄灌汤包是著名的湖北风味小吃,始于明代,用发酵面皮包裹肉馅、皮冻捏成鲫鱼嘴状,用小笼蒸制而成。开始是江苏厨师到武汉经营扬州小笼包,但因馅心太甜,不太适合湖北人的口味。后来湖北名厨田玉山用肉皮冻调馅的方法,制成以咸为主,略带微甜的小笼包,生意格外兴隆。再后来,有"汤包大王"美称的钟声楚又在传统的鲜肉汤包,虾仁汤包基础上,创造出香菇汤包,什锦汤包待一系列美味汤包,使这一美味更加脍炙人口。汤包色白,皮薄,馅嫩,汤鲜,无油腻感,深受欢迎,流传江南。武汉四季美汤包是最著名的品种之一。 |
|
鱼汤糊粉 | 糊汤粉的“粉”就是普通的圆米粉,它的独特就在于这“糊汤”上,其糊汤是用鲜鱼配料熬制的鱼汤加淀粉而成,在糊汤内再配以胡椒、香葱,以其糊汤微稠、米粉洁白、细长有劲、鱼香汁浓、滋味鲜美而扬名。糊汤粉是与油条相配的小吃品种,凡卖糊汤粉,必卖油条。不知哪天哪位吃客没吃饱又有几分闲钱,在隔壁摊上买了一根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掰成一截截地泡在剩下的糊汤里吃,于是,极具武汉码头文化特色的糊汤粉配油条就诞生了。 |
|
精武鸭脖 | 鸭脖子本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经武汉人用辣椒、八角等几十种调料烹煮后,成为独具风味的美食。鸭脖子不同于鸭肫、鸭肝可一口而尽,吃鸭脖子的乐趣在于细啃、细嚼之间回味,吃到最后是吸溜一声将骨髓吸出,吃的过程缓慢,肉的取得完全在于自己的努力,这一切都增添了乐趣,玩味十足。武汉人喜欢吃鸭脖子,就是因为它味足、够劲,回味无穷。 |
|
黄鹤楼酒 | 黄鹤楼酒以高梁为原料,大麦、豌豆制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地缸发酵,经蒸馏分级贮存、勾兑而成。特点:具有清澈透明、清香纯正、入口醇和、香味协调、后味爽净的风格。奖项:在中国第四、五届评酒会上,二次被评为国家名酒。 |
|
糯米包油条 | 糯米,北方人不经常吃,其实做起来和蒸大米饭一样,先淘米,然后加水,用热水,糯米易熟而且更黏香。但糯米不吸水,只要让水面刚没过糯米就好,千万不能放多。放在微波炉里,普通蒸米饭的火力20~25分钟就可以啦。糯米性温,有滋补作用,尤其对腹泻病人有很好的疗效。趁热把糯米盛出来,把干净的小手绢在冷水中浸湿,这样平铺在托盘上,把糯米均匀摊在上面,不能太厚,如果糯米做的不是很黏,您可以在上面放一块保鲜膜,用擀面杖压一下。之后把油条一折,裹点白砂糖,放在糯米上。拎起手绢的一角开始卷,边卷边用力压,最后把两端叠起来再用力卷一下。打开来,白白胖胖的糯米卷就做好啦!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在里面加上自己喜欢的小菜,甜咸交错更是美味! |
|
豆皮 | 说起“三鲜豆皮”,它绝对不逊色于“汉堡包”和“披萨饼”。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