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垣曲县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10:03:52
...

垣曲县又称舜乡,是帝舜故里,位于山西省南端,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接太行,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商周时为亘方,西汉称垣县,宋代始称垣曲并沿用至今。垣曲县是“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国家两基工作先进地区”、革命老区。至2013年,辖区国土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188个行政村、1277个自然村,总人口23.5万。

中文名称:垣曲县(yuánqǔxiàn)

外文名称:YuanquCounty

行政区类别:县级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山西省,晋南地区

下辖地区:5个镇,6个乡

*驻地:新城镇

电话区号:0359

邮政区码:043700

地理位置:山西省南端,垣曲盆地

面积:1620平方公里

人口:23.5万(2013年)

方言:中原官话汾河片,又称晋南话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历山、小浪底库区等

机场:运城关公机场

车牌代码:晋M

行政代码:140827

1、基本概况

垣曲县位于山西东南部,东与河南济源、渑池交界,西接晋南平原。总面积1620平方千米,总人口22万人(2008年)。辖5个镇、6个乡:新城镇、历山镇、古城镇、王茅镇、毛家镇、蒲掌乡、英言乡、解峪乡、华峰乡、长直乡、皋落乡。县*驻新城镇。

地势北高南低,山环水绕。最高处为舜王坪海拔2321米,最低处为西阳河口海拔167米(全省最低点)。主要河流有毫清河、流西河、板涧河、西阳河、五福涧河等,均由北而南注入黄河。小浪底水库位于县境南部。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3℃,年均降雨量780毫米,无霜期200天以上。

森林资源丰富,矿藏主要有铜、铁、煤等。礼元至古堆铁路支线终点站设此,335省道公路过境。黄河沿岸有渡口多处。名胜古迹有南海峪旧石器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山原始森林、鸟鸣涧、舜王故里、舜王坪风景区、上亭古墓群等。

2、历史沿革


垣曲县

垣曲县因“周围皆山,中垣如曲”,故名。据《垣曲县志》,垣指王屋山,山形如垣(按,垣指黄土高原地形,意为陡峭的山上平地),曲指河曲,县当黄河九曲之一,因称垣曲。“垣”始于商、周,战国时为魏国王垣邑。秦于今新城东南30千米古城镇西置垣县,属河东郡。前秦皇始三年(353)侨置幽州,故治在今古城镇东南,后徙废。

北魏皇兴四年(470)改白水县,于县置邵上郡,徙治今古城镇。孝昌年间于今新城南8千米清廉村置清廉县,属邵上郡;旋改邵上郡为邵郡。西魏大统十六年(550)于今县境置邵州,寻废。北周于今古城镇东置蒲原县,属邵郡。明帝二年(558)复置邵州。武成元年(559)白水县改亳城县。隋大业三年(607)改垣县,以清廉、蒲原2县废入;同时废邵州及邵郡,县改属绛郡。义宁元年(617)于今古城镇西北5千米下亳城村复置亳城县,属绛州。同年于垣县置邵原郡。

唐武德元年(618)复置清廉县,改邵原郡为邵州。二年于今古城镇东置长泉县,属怀州,寻废。五年亳城县废入垣县。九年废清廉县及邵州,垣县先后属绛、洛、陕诸州,终属绛州。宋垣县改垣曲县,属绛州绛郡。金兴定初年属晋安府,四年(1220)割属翼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垣曲县废入绛县,十六年复置,还属绛州。清雍正二年(1724)改属解州,八年复属绛州。

民国初年废州,县属河东道,道废后直属省。1943年析置垣南县,属太岳行署三专署,后废。1949年属晋南区运城分区,隶陕甘宁边区。后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区。1954年属晋南专区。1958年徙治刘张镇(即今新城镇)。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地级运城市。

1997年,垣曲县辖5个镇、12个乡:新城镇、古城镇、同善镇、王茅镇、毛家湾镇、皋落乡、长直乡、华峰乡、陈堡乡、谭家乡、望仙乡、历山乡、解峪乡、安窝乡、英言乡、蒲掌乡、窑头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垣曲县总人口219371人,其中:新城镇66419人,同善镇10680人,古城镇15867人,王茅镇8465人,毛家镇12378人,窑头乡3130人,蒲掌乡12437人,英言乡16956人,谭家乡10810人,历山乡1281人,望仙乡1377人,安窝乡3293人,解峪乡3907人,陈堡乡9182人,华峰乡10226人,长直乡12591人,皋落乡20372人。

2001年区划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6个乡:新城镇、历山镇、古城镇、王茅镇、毛家镇、蒲掌乡、英言乡、解峪乡、华峰乡、长直乡、皋落乡。县*驻新城镇。

3、名称由来


垣曲县

因境内山垣环抱地处黄河九曲之一而由宋朝时定名至今。垣曲县,商、周时始称:亘(gen)方。春秋战国时称:东山皋落氏部落。战国魏地时称:垣。西汉时称:垣县。东汉魏晋时称:东垣。北魏皇兴四年时称:白水县。北周武元年时改称:亳城县。隋朝时复称:垣县。宋朝时称:垣曲县至今。

4、行政区划

垣曲县辖11个乡镇:新城镇、历山镇、古城镇、王茅镇、毛家镇、蒲掌乡、英言乡、解峪乡、华峰乡、长直乡、皋落乡。

5、地理环境

地理地貌


垣曲县

垣曲县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接太行,山环水绕,沟壑纵横,地貌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峰东北有舜王坪、锯齿山、流流山、皇姑漫等,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其中舜王坪海拔2321米,为垣曲县最高峰;北有园谷炉山、天盘山、教尖秸等,海拔均在1650米上下;西有余家山、歪头山、大凹山、蚁山等,海拔均在1300米左右境内较大河流有毫清河、流西河、板涧河、西阳河、五福涧河等,均由北而南注入黄河。河流两岸多为狭窄的河谷平原,灌溉方便,人烟稠密,为主要农作区。

全境地形的水平轮廓近似一个极不规则的四方形。地理坐标为:东经111度31分-112度10分,北纬35度00分-35度39分。东界-西界最宽间距63KM,北界-南界最宽间距58KM。最高海拔2358M(历山的舜王坪),最低海拔167M(西阳河和黄河的交汇处,窑头乡的马蹄窝)。

气候

垣曲县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4℃,一月零下1.5℃,七月27.5℃,年降雨量780毫米,霜冻期在十一月上旬至次年三月上旬,无霜期200天以上。

水文

境内较大河流有毫清河、允西河、板涧河、西阳河、五福涧河等,均由北而南注入黄河。河流两岸多为狭窄的河谷平原,灌溉方便,人烟稠密,为主要农作区。

6、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垣曲县

垣曲县植物共122科451属782种,其中药用植物485种,数量和质量居运城地区之首,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秃山白树,三级保护植物有青檀;野生脊椎动物74科25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虎、梅花鹿、黑鹳、金钱豹、金雕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中条猕猴、天鹅、大鲵、林麝等。

矿产资源

垣曲、全境位于山西台背斜的最南部,即中条山凸起,东南方为单斜构造,主要构造走向为北东,倾向西南,西北部有较古老的火成岩出露,东南部是新地层的沉积岩出露,地质构造变化复杂。即有较古老的古生代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的地层,也有中生代二叠纪、三叠纪的煤系地层,更有新生代第三纪、第四纪的黄土质地层。

垣曲县矿产资源丰富,探明矿藏46种。金属矿产有铜、铁、金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英岩、重晶石、磷、铝土矿、板石、滑石、花岗岩、石榴石、孔雀石、麦饭石、水晶、玛瑙、汉白玉等。

7、人口

201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辖区共有86698户,户籍总人口为233835人,其中,城镇人口122325人,乡村人口111510人。户籍人口中,男性人数为102330人,女性人数为131505人。从业人员有23339人,在岗职工有22936人。

8、交通建设


垣曲县

垣曲县县交通较为方便,南同蒲铁路礼垣支线自闻喜礼元至垣曲古堆,全长44公里,除重点为中条山矿区服务外,每日有客车往返。此外,境内还有侯马至焦作公路干线、县城至阳城支线公路及简易公路多条,联系着全县各乡镇和矿区。在道路建设上,他们按照“网状循环、四通八达”的建设目标,全力实施了6条骨干路、6条循环路建设工程。6条骨干路即:闻垣二级路、横济线新城——古城段二级拓宽改造、英言——省界出省二级路改造、北河——赵家岭出境公路、新城——望仙和历山——舜王坪两条旅游路建设工程。6条循环路即:新城——皋落、古城——华峰、长直——同善、望仙——同善、毛家——长直、解峪——原中。

9、经济发展

农业


垣曲县

全县耕地面积32.6万亩,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及各种豆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饲料、药材、果类和蚕桑等。林木覆盖面积为76万亩,其中北山有原始次生林49万亩,并有不少珍贵的动、植物如猴头、木耳、娃娃鱼和连香树、山白树、青檀、木姜等,为省重点保护区。垣曲按照“在种植业内部,减少粮食作物面积,增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在大农业范畴内,压缩种植比例,扩大林、牧、副业比例”的农业调产思路,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在全县初步形成了畜、烟、果、桑、菜、蜂六大支柱产业。

在畜牧发展方面,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实施“百村万户”养殖工程,使全县畜禽养殖快速发展,全县牛、羊、猪、禽存栏分别达到8、15、8、95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近亿元,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人均牧业纯收入达550元。

在烟草业发展方面,以金叶服务中心为龙头,通过理顺经营*,平衡烟叶收购价格,全县烟叶面积恢复发展到11200亩,烟农收入达650万元以上。

在果业发展方面,帮助干鲜果加工企业——山里红食品公司,完成了移民迁建和果脯系列产品开发项目,通过建设干鲜果基地,使全县干果面积发展到7.5万亩,2003年以来,新发展市场销路看好的杏梅、核桃、山楂、红枣等小杂果1.7万亩,亩收入均在千元以上。

在蚕桑发展方面,以茧丝绸公司为龙头,通过无偿提供苗木,跟踪技术服务,保护价收购蚕茧等措施,使全县蚕桑面积发展到24500亩,亩收入均在1300元以上,全县蚕桑业增加农民收入450万元。

在菜椒业发展方面,以辣食品加工厂为龙头,通过更新品种、建设收购批发专业市场等措施,使全县辣椒面积发展到两万余亩。2003年,全县三樱椒总产量达1000万斤,椒农总收入达2400万元。此外,垣曲从山多坡广、蜜源丰富的实际出发,扶持壮大了蜂蜜加工企业——康源蜂业公司。以该公司为龙头,带动山区群众发展养蜂22000箱,蜂农收入达828万元。

工业

境内地下矿藏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煤、石英石等二十多种。其中以铜蕴藏量为最著,居全国第二位。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当前为中国最大的铜矿之一。工业主要有玻璃、煤炭、磷肥、化肥、陶瓷、印刷、造纸、煤铁、化工、副食、化肥、酿酒等生产行业。垣曲从实际出发,一手抓原有工业企业的改制改造,一手抓新项目的筹资建设。通过改制,一部分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了正常生产,一部分破产企业正在重组重建。在改制的同时,实施了晋海公司三氧化二铝、钼铁厂PAA硬塑管、中条矿山机械厂海绵铁等一批技改、扩建项目,为工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础建设

在城市建设方面,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的目标,完成了舜王大街、新城大街、人民路、公园路、七一路、历山路等“两街四路”的人行道彩砖铺设、三线两管入地、路灯改造等旧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新开建了中条大街、人民西路、滨河东路、滨河西路、历山西路、东环路、南环路、人民路大桥、历山路大桥等市政建设工程,规划实施了滨河公园工程,改造了中心广场。城市道路面积增加到现在的136.9公顷,人均道路17.5平方米,雨污全流制排水道达到33.6公里,排水普及率达到85%,县城形成了六纵六横的城市框架,县城面积由2000年的6平方公里扩大到12.6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东城区、西城区、矿山区、工业区四个城区,为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城市绿化上,主要实施了以卧龙山公园、滨河公园成片绿化为中心,以城市街道绿化为纽带,机关单位庭院绿化为亮点,舜王故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系统绿化工程。目前,县城绿化总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人均绿地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通过努力,垣曲县城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美丽山城正在初步形成。

10、风俗民情


垣曲县

山西戏曲苑园里的一枝奇葩,兼有河东文化与豫西文化的长处,备受晋、陕、豫等地的观众喜爱。垣曲现有三个戏曲演出团体,基本形成了*多元化、演艺形式多样化、剧目现代化的格局。

又名高腿舞,伴奏乐主要是锣鼓,演奏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此种表演一般不下30人。垣曲高跷以胡村、小赵、坡底、上官等地最为壮观。1988年胡村高跷被录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

由2人舞狮,1人领狮。舞狮者一首一尾,摇头摆尾;领狮者着武士装,持绣球斗,分为文、武两种。垣曲古城狮子舞1988年被录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山西卷)。

多见于喜庆节日房间布置,以窗花、围花和天棚花最为典型、多为蝙蝠、石榴、鸡等类装饰图案,一般用红、绿、黑纸剪就,垣曲农村颇为盛行。

该县地处深山,河流纵横,开发根雕与奇石艺术品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收藏奇石、制作根雕者近百人,奇石根雕收集上千件,在全国大型展出中多次获奖。

在花馍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其制作最为复杂,每个部件都是一件工艺品,有人物、花草、鱼虫、飞禽等,形态各异。其名堂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年年有余”等,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垣曲花馍历史久远,经久不衰。

1993年以来,该县以贯彻落实“蒲公英计划”和“农村文化发展纲案”为契机,创办了山芽儿童文化园,1995年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全省第一个*农村儿童文化园试点园。全县的农村辐射园发展了7所。

自1984年建馆,1996年自筹资金建起了一座集书库、采编、代阅、少儿阅览、农村辅导等功能齐全的花园式新型图书馆。图书馆藏书超过5万册。

现有两栋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活动大楼,培训辅导室6个,训练大厅1个,多功能娱乐场1个,常年举办各种艺术培训活动。

是全省唯一的一座县级自然博物馆,以历山原始森林和我国第三大铜基地为依托,建起了规模较大的植物、动物、矿产标本展室。开办了“舜王故事展室”,是该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1、风景名胜


垣曲县

位于县东北90公里,史传“舜耕于历山”,历山南有皇姑幔,传为舜妻娥皇、女英梳妆处。望仙瀑布位于垣曲县望仙村,传说当年尧帝访贤途经此地,得知舜在历山耕种,遂向着历山方向久久望去,故得名望仙。这里山顶泉水常年奔流直泻,在五公里长的天然峡谷中,形成了十余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群,一个个山清水秀,瀑潭相连,被誉为北方的九寨沟。历山景色雄秀,古迹众多,素有华北第一山之称,有原始森林,为*自然保护区。关家十八兵站和北垛十八兵站,抗战时期朱德、*曾居住过。

位于历山自然生态旅游区西面的王茅镇,距县城15公里,库区8公里。溶洞处于大片喀斯特地质区域的边缘,现已开发4公里,但仍深不可测,洞内蝙蝠成群、泉水潺潺、钟乳倒挂、石笋林立,犹如一个巨大的海底迷宫,其景观有的红岩若烛,有的白瑕若玉,有的如珍禽猛兽,“雨打鸳鸯”、“千尺瀑”、“雪压青松”、“乞丐与公主”等,惟妙惟肖,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地下洞府王国。

下马遗址

下马遗址位于垣曲县蒲掌乡堤沟村下马自然村周围。据二普资料记载,该遗址分布面积7万平方米。2000年发掘清理遗迹有房址、灰坑、陶窑、墓葬和瓮棺葬。属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类型。2004年此地出有祭祀所用的完整彩陶5件。现遗址所在地被用作移民新村村址,三普时在村北原生文化层,采集有泥质红陶弦纹盆口沿片,钵口沿片。2004年被运城市*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村永兴寺

宋村永兴寺位于垣曲县华峰乡宋村村东南。又名重兴寺,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代至清代,明万历朝曾重修。坐北向南,南北长121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4840平方米。布局为中轴线对称,现存有北殿、东耳房、东西厢房、永兴砖塔。北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五架梁柱头,三踩单下昂,补间三踩单下昂,圆筒灰瓦悬山顶。北殿经多次重修,梁架大部分保存金代风格。东西厢房为现代建筑。距主体建筑70米处建有密檐式清代砖塔一座。殿内原有北朝释迦牟尼佛像,现仅存佛像基座。山门、献殿等建筑在“*”中均被毁。1995年被垣曲县人民*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运城市*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埝堆玉皇庙

埝堆玉皇庙位于垣曲县皋落乡埝堆村西北角。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为元代。坐北向南,南北长26.8米,东西宽17.95米,总占地面积481平方米。原有山门、正殿、戏台和东西配殿,现仅存戏台与正殿,为元代遗构。明清民国时期重修更换过部分构件。戏台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灰瓦悬山顶,柱头施四铺作单下昂斗拱。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二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施五铺作双下昂斗拱,补间斗拱皆一朵,仅当心间为梅花形大斗,令拱皆为异形拱。1995年埝堆玉皇庙被垣曲县人民*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6月,埝堆玉皇庙被山西省人民*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海峪遗址

南海峪遗址位于垣曲县毛家湾镇毛家村店头自然村西南约200米的担石山河南岸。1957年调查发现,1958年试掘3平方米,在褐红色土层中出土有人工打制的石片、烧骨及动物化石。石器有石片、尖状器和刮削器等,石料为脉石英、角页岩、蛋白石和燧石等;出土动物化石有犀牛、鹿、剑猪、鬣狗和猕猴等。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早期。

丰村遗址

丰村遗址位于垣曲县华峰乡丰村西南约20米处。南北约750米,东西约400米,分布面积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遗址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对遗址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发掘,出土器形有罐、缸、豆等。纹饰有兰纹、绳纹、方格纹、附加堆纹。2000年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对遗址做了调查。详见《垣曲聚落盆地聚落考古研究》第97页:丰村遗址(编码FC)。此次普查发现灰坑3处,采集有夹砂灰陶方格纹罐腹片、夹砂灰陶篮纹、附加堆纹陶片。

二郎庙

二郎庙北殿位于垣曲县蒲掌乡北阳村东侧。坐北朝南,东西长9米,南北宽6.2米,占地面积55.8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仅存北殿,为元代建筑。北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袱通檐用二柱,柱头有覆盆式卷刹、阑额与普柏枋相交出头,柱头斗拱为四铺作单昂,补间斗拱四铺作单抄,每间一朵,当心补间拱出45°斜拱。前檐当心间碎板门,两次间为棂条窗,均为现代改造。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腰遗址

大腰遗址位于垣曲县历山镇文堂村北舜王坪西北约400米处。1970年调查发现。在历山周围发现石器地点7处,其中包括大腰、流水腰、柳树腰、南门头、琉璃庙、关庙和普家庄等。在灰褐色亚粘土堆积中,采集有人工打制的燧石片、圆头刮削器、楔形刮削器、石核和尖状器等。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属下川文化遗存。2005年被运城市*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峪铜矿遗址

北峪铜矿遗址位于垣曲县毛家湾镇毛家村北峪自然村村东200米处。为汉代、唐代遗址。矿洞大小约4米见方,深约2公里,几经弃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重新开采。洞内分多条灰坑,灰坑内废弃大量枯朽坑木及泥质灰陶四系罐。1960年被山西省人民*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地铁钟

柏地铁钟位于垣曲县英言乡柏底村村中,铸造于金章宗承安四年,(1199年)通高190厘米,钟口直径142厘米,壁厚12厘米,占地面积1.58平方米,双龙钮,钮下饰俯莲纹,中间双层十六格,里铸铭文一千六百余字,正面阳铸瘦金体;*常转国泰民安,臣佐千秋皇帝万岁字样,其余皆阳铸楷体,钟下部八角饰铸造精美,其所有纹饰为阳铸,虽历经八百余年而钟面未有锈迹。二十世纪经八十年代,北京大钟寺博物馆曾来此铸模,2005被市*公布为第一批市保单位。

三潭瀑布风景区

位于垣曲县城东28公里处的历山镇境内,是历山黄河生态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四级公路可通景区。此地不仅有尧、舜二帝的美丽传说,而且有奇特优美的仙山神水。悬泉山下淘金河,天设地造了一处瀑布潭群,形成了五公里长的天然石峡,罗列着十余个大小不一,深浅有别,形态各异的瀑布渊潭。有的喷珠吐玉,有的飞沫扬雪,有的琼花飞溅,有的声若雷鸣,真乃三步一潭,五步一瀑,瀑连潭、潭连瀑、潭中有潭、瀑下有瀑,尤其是雨潭、风潭和龙潭,风格更是别具一致;再观两边是峡谷如切,灌木成林,松柏叠翠,郁郁葱葱。三潭景区春日生机盎然,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夏季凉风徐徐,绿波荡漾,天水一色;金秋红灿灿的黄栌遍布群山,犹如一座座火炬映红天际;隆冬银装素裹,雪树冰山,北国风光尽收眼前,平日水花四溅的瀑布仿佛一瞬间戛然而止,让人体会到一种时间静止的超自然状态;加之将军崖、水帘洞、宝剑峰等19处自然景观,以及古色古香的山门、金碧辉煌的亭阁、横空飞架的索道、座落有致的观瀑台,全方位服务的宾馆、餐厅、水上游乐园相互映托,更加凭添无限情趣。

小浪底库区

位于垣曲县古城镇,为小浪底最大库容所在,为北方较大的人工高原平湖,湖心有岛,盛产鱼虾,以“黄河鲤鱼”最为出名。库区景观以每年9月到次年4月为最佳。

皇姑幔是仅次于中条山最高峰舜王坪的一座秀美的山峰,海拔2100多米。因何得名,其名的由来,据传,舜躬耕历山,即取道皇姑幔南麓的钥匙沟而上,当他登上峰顶,见峰势舒缓,如帐似幔,云雾缭绕,气象大千,甚为动心,后便在峰上造屋筑台,供二妃娥皇、女英避暑赏秋居住。娥皇、女英承父王尧之懿德,事君爱民,居此峰,汲日月之精华,纳天地之灵气,呼风唤雨,泽被峰下黎民,天长日久,姐妹俩即成为百姓心目中最美丽的女神。皇姑幔也由此而得名,舜乡人世世代代就被这个瑰丽飘忽的神话甜甜地滋养着。从县城出发,驱车60多公里就来到了皇姑幔景区。虽然皇姑幔久负盛名,但因为近几年才开发,有些设施还不是很完善,但总体印象还是满好的。走进山门便闻潺潺水声,水清澈而见底;凉风也扑面而来,给人一阵阵惬意;踏着飘落的树叶,伴着淙淙溪水我们沿沟而上;抬头时而有树叶落下,透过密密麻麻的树枝看见天成一线;拾级而上,道深而幽远,水清而悠长;一切那么显得自然和谐。

大河峡谷具有完全的原始地貌,有两条路线可到达:

望仙宾馆背后方向,上爬300米左右,然后下山,路程约5公里,到达峡谷谷口;

历山镇后河水库坐船,半小时后直达谷口。

12、名优特产

炒琪、猴头、木耳、菖蒲酒、娃娃鱼等均为垣曲县特产,远销海外。

垣曲猴头,垣曲县猴头主要生长在垣曲县历山一带古老的栎树上。猴头是一种大型真菌,新鲜时呈白色,干后变为淡褐色,通体布满针刺一样的绒毛,形状很像猴的脑袋,因而得名,由于它肉嫩味鲜,营养丰富,故与熊掌、海参、鱼翅并列为“四大名菜”,与黄花、木耳、蘑菇合称为“四大山珍”。垣曲猴头个大,绒毛有光泽,气味芳香,肉质肥厚,无虫蚀,久储而为不变。其营养价值丰富,性平味甘,是一种难得的滋补品。

上一篇:勒芒

下一篇: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