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县
灵山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广西南部,钦州市东北部。县城距南宁市150公里,距钦州市100公里,距北海市150公里,距广州市500公里。是著名的“中国奶水牛之乡”和“中国荔枝之乡”。灵山县历史悠久,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置南宾县,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易名灵山县,因县治有西灵山(今称六峰山)而得名。原属广东省,1965年划入广西至今,现属钦州市。全县辖18个镇,行政区域面积3550平方公里,总人口156.5万,为广西第三人口大县。
中文名称:灵山县
外文名称:lingshan
别名: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中国广西钦州市
下辖地区:灵城镇等18个乡镇
*驻地:灵城镇
电话区号:0777
邮政区码:535400
地理位置:广西南部,钦州市东北部
面积:3550平方公里
人口:156.5万(2010年)
方言:灵山土话、白话、客家话(新民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六峰山风景名胜区、大芦村
车牌代码:桂N
行政代码:450721
1、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灵山县境属百越地。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灵山县境属象郡地。
三国时期,灵山县境为吴国辖地。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灵山县境属广州合浦郡地。黄武六年(227年),灵山县境属交州合浦郡地。晋,灵山县境属交州合浦郡地。
南北朝南朝时期。宋泰始七年(471年),灵山县境属越州;齐属交州;梁天监一年(502年),灵山县境属安州;陈仍梁制。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设南宾县,县治设于南宾寨(今旧州圩西南侧)。南宾县为灵山县最早县名。属钦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南宾县属宁越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南宾县属钦州总管府。
唐贞观十年(636年),南宾县县治移至峰子岭南(今三海镇棠梨村境内)。同年,钦州州治从钦江县迁至灵山县旧州圩南宾寨(钦州州治遗址)。
唐贞元十年(794年),南宾县改名灵山县,因境内有风景名胜西灵山(今称六峰山)而得名。
五代时,灵山县属钦州。钦州领五县:钦江、保京、内亭、遵化、灵山。
宋开宝五年(972年),废遵化、钦江、内亭三县,以其地并入灵山。灵山县仍属钦州,隶广南西路。宋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诏徙灵山县县治于石六峰下(今六峰山东面),即今县城所在地。
元代,灵山县仍属钦州。至元十七年(1280年),灵山县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海北南道钦州路总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灵山县属钦州府,隶广东。洪武九年(1376年),灵山县属廉州,总属雷州府,隶广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廉州为府,灵山县属廉州府,隶广东。
明正统五年(1440年),海北道兵备副使甘泽始筑灵山城。
清承明制,灵山县属廉州府,隶广西。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将县属秋风练(今钦州市钦北区的平吉等地)、博莪练(今钦州市钦南区的那丽、那彭、那思等地)、菩提练(今钦北区的那香、长滩等地)、青塘练(今钦州市钦北区的青塘等地)拨给钦州。
民国时期,灵山县先后隶属广东省钦廉道、广东省钦廉绥靖区、广东省南路绥靖区、广东省第八行政区。
解放后,1949年12月1日成立灵山县人民*。灵山县时属广东省南路专区。1950年8月30日属广东省钦廉专区。1951年2月19日,经*人民*政务院批准,将钦廉专区所属钦县、防城县、合浦县、灵山县、北海市委托广西省代管。1952年3月28日,钦州专区正式划为广西省建制,灵山县属广西省。1955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钦州专区的钦县、合浦县、灵山县、防城县、浦北县、北海市又划归广东省建制,灵山县属广东省。1956年2月28日,灵山县属广东省合浦专区。1959年1月,灵山县属广东省湛江专区。经国务院批准,从1965年6月26日起,广东省湛江专区的灵山县、浦北县、合浦县、钦县、东兴各族自治县和北海市从广东省湛江专区分出划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灵山县随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
1994年6月28日,灵山县属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至今未变。
2、自然地理
地理
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钦州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4''00''—109。35''00'',北纬:21。51''00''—22。38''00''。东邻浦北县,南接合浦县,西连钦北区,北与邕宁县、横县交界。县城距南宁市154公里,距钦州市110公里,距钦州港126公里,距北海市150公里,距黎湛铁路石南火车站88公里。
2009年全县总面积355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846809亩,水田613866亩,旱地23177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934619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41497亩,有林面积2362145亩。
气候
灵山县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春季有间歇性寒潮入侵。据县气象站1956~1984年记录,年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8.2℃(1957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一0.2℃(1963年1月15日)。年积温7500~8100℃,无霜期平均为348天,年平均有霜日数仅2.5天。年日照总时数在1400~1950小时,平均为1673小时。年降水量最大年份为2438毫米(1961年),最小年份为1005毫米(1963年),平均为1658毫米,多集中在4~9月,这期间降水量占全年的80%,年平均降水日数161天。
3、政治经济
农业
灵山地处亚热带,盛产荔枝、龙眼、芒果、香蕉、西瓜、桃、李、柑、橙等多种水果,一年四季都有鲜水果上市。灵山现有水果面积115万亩,其中被誉为“中华珍品”、“果中之王”的荔枝是灵山的特产,灵山荔枝品种多,生产期长,从每年五月上旬到七月下旬都有荔枝鲜果上市,其中优质品种主要有三月红、黑叶荔、灵山香荔、桂味、糯米糍等。
工业
灵山县把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作为壮大工业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的“重头戏”来抓,促使一批企业扩张,呈现了企业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支柱产业强劲驱动。2008年以来,灵川县紧紧抓住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设立钦州保税港区的历史性机遇,贯彻落实市委“以港兴工,三化互动”的发展路径,克服了50年来最严重的冰冻灾害等各种困难,通过政策上引导及放开放活,落实投资优惠政策,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合作等措施,湘桂生态复合肥项目、盛凯混凝土公司等多家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百强乳业奶酪加工项目等10大工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累计完成投资1.045亿元。而陆屋欧亚糖业等10多家规模企业,通过加大技改投资,产品的科技含量得到不断提升,完成工业产值大幅度增长,产销良好,强劲驱动了全县经济发展。目前,灵山县已形成了以工业为主要经济增长动力的新格局。上半年,国税口收入达8307万元,同比增长48.45%。
软硬兼施促进发展。2008年以来,灵山县着眼打造北部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的目标,从不断优化软硬环境入手,为工业经济扫清路障,使之取得长足发展,通过组织开展了企业提速增效活动,全面协调配置生产要素,确保了工业企业电、油、运等的供应。加快了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步伐,成立了灵山县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和工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编制灵山县工业区30平方公里发展总体规划和14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构建“一区三园七片”工业经济新格局。同时,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持之以恒的引资活动,积极组团参加各类经贸洽谈活动,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移,先后吸引回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一批客商前来投资考察。上半年,全县共新引进国内协作项目19个,到位资金5.12亿元,同比增30%。一批上规模、上效益、上档次的骨干企业落户,有效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百花齐放春满园。围绕“以港兴工,三化互动”的发展路径,灵山县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对重点推进的63个超千万元重大项目,强化了项目的协调、跟踪、督查、推进等制度,促进了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1-6月全县新开工的项目38个,完成投资2.1亿元;续建项目完成投资5.09亿元。同时,在扶持和壮大规模企业、支柱产业的同时,努力提升县政务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落实劳动、工商、卫生等部门的优惠政策,整合县域内行政资源,阳光下行政,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植特色财源。多方引导民间资金投资能源、建材、加工和特色种养等优势产业,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形成了一个*促创业、部门助创业、政策扶创业、人人想创业、行行有创业的良好局面。上半年,该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000多户,新增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
4、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灵山县已发现和探明27个矿种:
1、燃料矿产:煤
2、黑色金属矿产:铁、钛、锰
3、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铝、锡、锑等
4、贵金属矿产:金
5、稀土放射性元素矿产:钇、铀
6、非金属及建材矿产:黄铁矿、石膏、重晶石、磷、水晶、白云母、毒砂、明矾石,石墨、石灰岩、粘土、高岭土、饰面花岗岩、方解石、红柱石、耐火砂岩等
7、水汽矿产:矿泉水。
铁矿主要分布在文利镇横山、升平、升安、谷埠,三海镇白木村和石塘镇苏村等,累计探明资源量879.7万吨,保有资源量879.7万吨。铁矿石中磷硫的含量超过工业要求,经配矿后可以利用。
锰矿主要分布在旧州镇上井至太平镇佳芝坪一带,累计探明资源量94万吨,保有资源量88万吨。
钛铁矿主要分布在钦江上游等河床及其支流中,没有进行地质勘查工作,预测远景资源量400万吨。
石膏矿主要分布在陆屋镇和三隆镇一带,资源量、质量居全区首位,累计探明资源量8864.41万吨,保有资源量3926.5万吨。
石灰岩主要分布在三海镇龙武山(含石背)、陆屋镇陆东村一带、那隆镇大浪、石塘镇龙狗、佛子镇新塘-新圩镇大理一带。估算资源量3.0亿吨。
建筑石料用花岗岩辖区内广泛分布,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预测远景资源量10亿吨以上。
水泥配料和砖瓦用粘土粘土资源比较丰富,各镇均有分布,预测远景资源量2.1亿吨以上。
建筑用砂主要分布在钦江灵山段及其支流中,预测远景资源量1.3亿吨以上。
铝土矿分布在石塘镇苏村—俄境一带,探明资源量39.2万吨,目前尚未开发利用。
黄铁矿分布在石塘镇苏村一带,探明资源量41.4万吨,保有资源量41.4万吨。
方解石分布在平山镇龙洞村石灰麓山一带,预测矿石远景资源量5000万吨。
矿泉水分布在丰塘镇友僚村白马山一带,矿泉水中含H2SiO339.50—45.34mg/L,水温23。C,允许开采量291.6m3/d。
红柱石分布在石塘镇俄境一带,正在勘查。
金矿分布在三隆镇龙塘一带,正在勘查。
水资源
水资源为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以降水为根本补给来源的地表径流与地下水产水量的总和。即来自于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地表水)量和地下水径流量。全县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27.4毫米,陆屋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30毫米,灵东水库建库后的实测年均降雨量为1603毫米。最大降雨量是1961年的2434.3毫米,最小降雨量是1989年的866.2毫米。
陆屋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33.4毫米,据此计算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是33.6亿立方米。
地下水量源于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地表水)的渗入,和天然水体及水利化后的回归径流等的入渗补给,以及地下河流来水而成。从县境内的河流现状来说,全县地属水资源发源地,并且未发现有任何地下河流,对地下水情况也缺乏探测。因而,县境的地下水储量只能依据上述情况进行近似计算。全县地下水储量约为7.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储量)。
5、人口
灵山县的人口统计,在宋代以前无史料考据。宋元丰三年中(1080年左右),开始有不完整的人口记载,当时全县有
6、旅游景区
六峰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广西灵山县城中心的鸣江畔,县城与合浦、浦北、邕宁横县相连,距钦州市107公里,距北海市200公里,距南宁市
六峰山风景名胜区主要由龙头峰、凤尾峰、龟背峰、鹤立峰、宝障峰、冲霄峰等六个山峰组成,面积54万平方米,最
高峰海拔343米,相对高度182米,这里古树参天,景色旖旎,空气清新。奇岩曲径,怪石嶙峋,巍巍峦峰,或似龙舞凤翔,或似龟伏鹤立,有拔地攀空之势,古人称六峰山为“半巫山”(有诗赋:“相连直上巫山半,却胜巫山十二重”。)“石六锦屏”早在宋朝年间,六峰山就以“人寰胜地”的美誉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观光者。
六峰山风景名胜区现有景观景点几十多处,主要有:北帝庙、观音阁、大雄宝殿、大佛堂、三清宫、三海岩、龙船岩、恩胜岩、穿镜岩、燕子岩、风雨桥、灵岩初地坊、六峰宝山坊、“西灵记”、观音石刻、仙人井、仙人鞋、观峰门、龙隐洞、八仙渡、黄华书室、六秀书院、鲤鱼过龙门、揽月亭、二炮台、怀海廊、孙中山广场、翠竹宛等。其中,建于明朝正德五年的北帝庙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庙宇之一,香火更是长旺不衰,特别是每年的春节、重阳节,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一带的香客纷纷登山拜北帝,以至几公里外都能嗅到六峰山的香火味;另外,位于六峰山西面的三海岩,与六峰山一脉相承,三海岩取沧海桑田三变之意而得名,清风、乳石、碑刻被誉为三海岩三绝,“六月无三伏,四季沐春风。洞异乳石奇,妙手逊天工。看山如观画,游洞如读史”。这就是三海岩的真实写照。
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
大芦村民俗风情旅游区是广西三个著名古村(镇)之一,距离县城3.8公里,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俗称“三古”)名列广西三个古村镇之首,具有民宅建筑古老、文化内容丰富、古树参天、生态环境良好这四个特点。大芦村古宅由九个建筑群落组成,始建于明、清两个朝代,建筑面积达22万多平方米。这些古建筑群以山形地势为依靠,屋面及周围的池塘以荔枝树环绕,远眺依山傍水,翠绿相间,从高而下层次分明,古朴雄浑、气势磅礴;屋内构建独特,曲折回环,并保留很多文化文物遗产,经专家论证,具有相当高的考古价值和文化艺术鉴赏价值。此外,大芦村现保存有305副古对联,对联内容以修身、持家、创业、报国之特点,1999年经过广西民间协会评审,被广西楹联学会和广西民间艺术协会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称号。2005年大芦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示范点”。2007年5月,再次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村里同时保存有300多年的古樟树,古木毕树,村里还有不少的老荔枝树,和新种的果树,现种有荔枝、元眼1700多亩,椪柑800亩,其中大芦的三月红荔枝以其皮薄、肉厚、清甜闻名海内外。
苏三娘故居遗址
天朝女杰苏三娘的故乡--苏村,位于灵山县石塘镇西面,现存明清建筑15个群落,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分属苏、丁、刘、陈、杨、卢、张士物业,这些建筑中以刘氏祖居规模最大,由大夫第、司马第、鹾尹第、二尹第、司训第、贡员楼和刘氏宗祠7个自成体系二翘檐相接的群落组成,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属岭南风格建筑。苏村距镇*2公里,辖一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3578人,耕地面积2143亩,其中水田面积1870亩。在这块仅有2平方公里的沃土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传奇故事。
烟墩镇石瓯山旅游景区
烟墩景区内山青水秀,风景怡人,景点奇特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石瓯山生态景区——融风景、避暑、品茶于一体。石瓯山海拔498米,山间云雾缭绕,四季常青,因山顶天然“石瓯”而得名。“石瓯”乃日出彩光之聚点,登此观日出,其妙无穷。石瓯山水库位于山下,岛屿众多,如桃花岛、情人岛、相思岛等,弯山曲水,曲径通幽,在岛上可垂钓,可野炊。石瓯山茶乃高山绿茶,钦誉区外,一边旅游观光,一边品尝石瓯山茶,其乐融融。
石人湖景区——库容为182.05万立平方米,有原始森林200公顷,古树参天,珍贵的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溪流清澈见底,四季长流,瀑布独特,岩石奇形怪状。湖内可垂钓、游泳、游船观光,是游人避暑游览的好地方。
擎天一柱——一柱擎天,连座带柱,高60.72米,体积约4万立方米,重约8万吨,仿佛一男仙仰卧,雄起山间,耐人寻味,古称“爱妻石”。其附近有栩栩如生的古象探海、巨船载狮、乌龟觅食、罗伞石、金线吊葫芦等天然奇观。
断折寨风光——寨长而直,气势雄伟,如一奔驰列车,中间突然折断,由此而名(又名雷霹峡),是灵山县著名的丹霞地貌,总长10多公里。解放战争时期的“断折寨剿匪战”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解放军“抬着棺材去战斗”的英雄事迹被后人传颂,“土匪洞”、革命烈士纪念碑吸引着众多游人。
烟墩大鼓——春节期间,烟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数百面民间大鼓相互媲美。此外,在每年正月十五大鼓节中,民间选出大鼓精英参赛。这一民间传统已有300多年历史,意在共祝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目前该镇民间保存的大鼓300多面。据介绍,烟墩的大鼓是用完整的大樟头传统工艺加工制作。目前保存下来的鼓最古老的光绪十六年制造、最高的鼓高达2.5米,口径1.8米,重达350公斤。
古宅群——茅针村委社山自然村田氏祠堂已有300多年历史,壁画逼真动人,各种雕刻、磨工艺术表现出古建筑的辉煌业绩,六加村委大麓口自然村梁氏古宅,建于前清,当时的主人梁万里乃前清四品武官,有镬耳楼、练武场、分头、二、三座建成,壁画雕刻清晰可见,练武石、栓马石保存完好,占地面积4770平方米。
竹编工艺制品——竹编工艺制品是该镇传统工艺产品,有120多个产品系列,产品工艺精巧,出口欧、美、日本、东南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1.3亿元以上。竹林既是竹编工艺品生产的资源,也是烟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邓阳湖休闲旅游区
邓阳湖农业生态旅游区位于伯劳镇东郊4公里处,距邓阳村委200米,东往武利镇10公里、灵山48公里、浦北50多公里,西距钦州市60公里。钦(州)浦(北)二级公路沿湖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景区总面积160000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90000平方米,群山环抱,湖周围的荔枝园、龙眼园、芒果园与绿竹丛相间相连;外围青山叠嶂,榄树、苍松、古幛耸翠。湖面微澜,山青水秀。
景区内景点有自然景物依托民间传说的三姑仰泳、梳竹探春、梅林野渡、三凤求凰、鹊桥偶渡;与神话故事相关的五雷报春、雷神潜踪;七月流火、学岭秋云、翠竹甘霖;还有浪漫醉人的情侣游船、鸳鸯戏水等等。
旅游区内按自然景象、历史遗迹、文化资源规划,设置有生态观光、探奇游览,野趣活动、眺望观赏、民俗风情、风味小吃、民间艺演、龙舟竞技、水上游乐、情侣游船、鸳鸯戏水、烧烤野餐、垂钓休闲以及观景亭、陶艺馆、农家旅馆和停车场、休息棚等大小景区和活动场所,融人文地理、特产特色于一体,汇旅游观光、怡情益智于一隅,动静相宜,超凡脱俗,畅游之后会令你乐不思归。
龙武农场
龙武农场生态观光旅游区在灵山县城西10公里,包括龙武大桥以下翠竹夹岸的鸣珂江畔的龙武农场和龙武庄园,总面积490万平方米。
全长331.5米的龙武大桥,始建于1979年,是当时我国第一座百米以上净跨度的无筋石肋双曲拱桥。大桥静卧在碧水蓝天间,宛如一道绚丽的彩虹,使人得以领略到灵山县作为“中国拱桥之乡”的又一特色。
龙武农场种植面积525万平方米,被誉为灵山优质荔枝品种的博物园。龙武农场的桂味荔枝和灵山香荔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荔枝成熟时,游人可以在果园中采摘,亲身体会丰收的喜悦和幽雅的田园风光。
坐落在千亩荔枝园中的古城堡龙武庄园,又称“新大塘”,整个庄园极为豪华坚牢,建筑占地面积6769.68平方米,整体布局为“回”字形,“角堡重廊内二座”共110间房屋,园中有园,幽香飘逸。墙体以水磨青砖构建,杭梁、斗拱、檐柱均有工艺精美的雕刻装饰,四周角楼高达六层,由外廊二楼隐蔽的回廊联通。
仙女潭
“石磴横铺成坦道,山泉直泻挂层岩”,是仙女岩潭的真实写照。传说上古时期,在仙女岩洞里曾住着仙女,洞里有石妆台,岩顶有一条石粱横悬。月明风清之夜,时闻笙笛之声,幽雅动听。自清雍正年以来,这里人居稠密,鸡犬喧嚣,仙女们不愿再过这样的凡间生活,回天上去了。因此石粱自断,妆台自倾.故有"仙女岩"之名。又传说:仙女岩景色奇丽,花香水秀。七月初七,众仙女外出游乐,路过此地,被深深的吸引而下凡嬉戏取乐,时久忘返,直至天断其桥,逐化为戴耳环的大红鲤鱼,居于潭中,每年七月初七现回人形,翩翩起舞,曾被路过此地的路人所见而广为传诵,并立"遇仙记"碑一块作记。
仙女潭四面环山,背靠仙女岭,东是天堂岭,西是英雄山,崖壁陡峭,一道瀑布从五十多米高的悬崖上飞流注入崖下潭中,莹珠四溅,汇成一泓澄澈见底的清泉,沿着怪石嶙峋的溪涧迂回流向山外。每当盛夏,置身崖下,倚石憩息潭畔,让那随风浮游于身旁如烟如纱的雾珠抚弄,暑热与疲劳顿然消失,因而潭畔岩石又有"无暑岩"之称,旧县志以"盛暑倚石而笙,严嚣顿消"而赞之。
灵山人遗址
在灵山县三海乡梓崇村马鞍山。山为喀斯特孤峰,形似马鞍。山下有东胜岩、葡地岩和尽头岩三洞。
1960年,广东师院、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顾玉珉、顾阎等在东胜岩发现1块颞骨的鼓室部、两颗牙齿和一段左侧股骨上段;在葡地岩发现1块顶骨和3块额骨。东胜岩还出土熊的化石和钙化蜗牛;葡地岩出土中国犀牛、野猪、鹿和牛化石。专家研究鉴定为更新世末期的人骨化石。命名为“灵山人”化石出土地点。此外,还在石背山洪窟洞古人类遗址,出土1块顶骨、1块髋骨、1枚上臼齿、2枚板齿,代表老年个体,属旧石器时代。在石塘乡钟秀山滑岩洞遗址,发现10块头骨、70枚牙齿、l块髋骨、l件穿孔石珠和一些网纹、绳纹陶片,研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的人骨。
三海岩
三海岩于灵山县灵山中学校园内,由于景观优美被誉为“粤西胜景”。岩名三海景堪奇,石磔分开月钱龟,阴翳凉峒避酷暑,流丹飞阁竞芳姿。能诗游客寻无侣,如水时光住有期,福地洞天供你写,灵山第一莫相疑。
三海岩与六峰山百米之隔。三海岩前后贯通,南北深60米,高30多米,东西宽45米,分为三:东为月岩,中为龟岩,西为钱岩,取沦海三变之意,故名“三海岩”。北部有一亭与六峰山相照,故有“灵岩出路通三海,此地攀登上六峰”之说。岩洞口刻有“洞天福地”、“惟此为灵”、“灵山第一”摩崖石刻。洞内冬暖夏凉,有“六月无三伏,一朝有四时”、“避暑胜地”之称。
7、交通运输
灵山县交通便利。209国道和20124、20221省道贯通全境,与众多的县道、乡道组成便利的公路运输网络。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122公里。水路有沙坪港,船只可直通南宁、梧州、广州等地。黎钦铁路经过西部的沙坪、旧州、陆屋三镇,在沙坪镇、陆屋镇分别设有沙坪火车站、灵山县火车站。
8、社会事业
教育
2007年以来,灵山县整合教学资源和师资资源,利用县、镇、村党校,职业学校、科技信息网等资源,建立一支400多人的党校教师、科技专家、乡土人才等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投入206万元经费对全县农村党员开展科技大培训,致力于打造*新型农民党员。
灵山县按照“农村党员现在从事什么培训什么,市场热门什么培训什么,当地优势产业是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进行科技培训。灵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严崇修:“我们针对农村党员从事不同的产业、项目,对不同技术的需求,灵活确定培训的内容。主要有甘蔗、茶叶的种植,还有养鸡、养牛等几十项。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实行课堂培训与基地参观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远程教育与播放科教片相结合。讲课做到通俗易懂,一学就会,确保了大培训质量。”
为了增强农村党员学习、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灵山县切实加强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县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黄平忠:“我们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建立档案,组织科技人员回访,帮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下派科技特派员,让他们驻点指导学员应用技术,发展生产。另外呢,还强化资金帮扶,利用党员发展扶持基金去扶持困难党员和示范户发展生产。2007年以来,我们扶持62户发展种养业,扶持资金总共42.3万元。”
大培训取得了显著效果。2007年以来,灵山县1万8千名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通过培训掌握了1至2门实用致富技术。其中有5000多名获得了“绿色证书”,有1500多名被县命名为2007年度科技示范户。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20元,比上年增长15.06%。灵山县因此而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
文化
岭头调灵山的岭头调广为民间流传,有独特的传统唱本,唱调以跳灯、三师、跳大红、四师为主,用灵山话和官话演唱,没有乐器配衬,只是用长鼓、大锣配衬,主要唱法是唱一次上下句过一次锣鼓。
“烟墩大鼓”灵山县烟墩镇有“击鼓迎春”的风俗。春节期间,那深厚洪亮、极具震撼力的大鼓声如春雷阵阵——响彻云霄!烟墩镇现存最高的大鼓,有近3米之高,击鼓人要站在两层板凳之上,才能敲打到鼓面;最大的鼓鼓面直径达1.8米,重达350多公斤,要七八条大汉才能抬得动它。最古老的是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制造;这些“鼓中之王”,擂动时发出排山倒海般巨响,将“烟墩大鼓”的独步天下的气势发挥到极致。每年春节期间,烟墩镇都要举行大鼓比赛:数十乃至上百面大鼓列阵以待,一齐擂响,鼓声轰然震天动地,势如万马奔腾,极其壮观,上万名群众欢呼雀跃,在震耳欲聋的鼓声中如痴如醉……烟墩大鼓及其大鼓风俗文化的又一奇特之处,就是它们仅仅存在于灵山县烟墩镇范围内。与烟墩镇相邻的灵山、横县的几个乡镇,都没有这一风俗。灵山县十分重视发扬光大“烟墩大鼓”这一传统民俗,现在,烟墩大鼓除了用于传统的春节喜庆之外,灵山县还将其应用到大型的文体活动及庆典中:在灵山县举行的钦州市“三运会”开幕式上,烟墩大鼓首次威风亮相,便轰动全场,给各地来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了开幕式一大亮点。随后,烟墩大鼓又“现身”*电视台,其英姿令人啧啧称奇。在电视剧《寒秋》中,烟墩大鼓也“应邀”登场。
卫生
近年来,灵山县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显著,连续7年没有重大疫情暴发流行;农村卫生工作取得新发展,计划免疫工作、妇幼卫生保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三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走在全区的前列;卫生法制与监督工作日益加强;人才培养、科研工作成绩裴然,灵山县的心脏外科、颅脑外科等一大批科研项目处于全区乃至全国同级医院的先进行列。2005年被自治区人*列为全区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争取到上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各种医疗器械设备经费共2000多万元。2007年全县门诊病人1541316人次,比同增加14.3%,住院病人113260人次,比同增加29.9%,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98%,病床周转次数和使用率县镇分别是50次、62次和95%、68%,基本上满足了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
9、特产
灵山香鸡
灵山香鸡是从灵山县地方优良肉用土种鸡中选育而成。该品种分布于灵山各乡、镇,农家饲养有着悠久的历史。灵山香鸡是优质型肉鸡,体态优美,体重适中,肉质细嫩,皮薄光亮,骨细味香,是白切鸡制作的上等选择材料。该品种在广西区内的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钦州;区外的广东、海南及港澳地区广受市场的青睐,竞争于南方高档次肉鸡消费市场。
四棱豆
四棱豆又叫贡棱豆,别名:龙豆、翅豆、杨桃豆、热带大豆,本地方言称六簇豆。富含维生素及多种营养元素,具有降压、美容、助消化等令用和药用价值,被誉为“豆中之王”、“绿色黄金”。灵山县四棱豆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近万亩。所种植的四棱豆豆夹大、肉厚而脆,十分适宜加工。其中腌酸四棱豆最为著名,畅销全国各地,与钦州黄瓜皮一样,是钦州别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
桂味
桂味荔枝属迟熟品种,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果近似圆球形,中等大,单果重15--20克;果皮鲜红、薄且脆,果肉乳白色、细嫩爽脆,清甜、汁多,有桂花香味;果核小,含可溶性固形物18--21%,品质极优,宜鲜食、加工。1992年,灵山县桂味荔枝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质奖。
香荔
灵山香荔原产灵山,为该县特产,主产于灵山县三海、新圩、佛子、檀圩、烟墩、那隆等镇。
灵山香荔是以灵山产地命名的荔枝品种,属迟熟品种,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果实卵圆形,略扁,中等大,单果重21克;果核小,果皮厚韧、深红略带紫,果肉白腊色、清甜爽脆、有香气,含可溶性固形物20%,品质上乘,鲜食、制干、制罐头均可。1992年,灵山香荔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质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7年,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2003年和2006年,两次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