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品研制、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1992年被吉林省*确定为首批三所省属重点高校之一,在2004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3年7月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长春工业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举办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35所院校之一。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的办学格局。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9294名,教职员工1803名。
创办时间:1952年
所属地区:中国吉林长春
学校类型:工科
属性:省属重点大学
主管部门:吉林省教育厅
类别:公立大学
知名校友:刘忠范、赵永吉、安铁成、夏大慰
1、简介
长春工业大学
学校现有(2014年)全日制在校学生19294名,其中本科生1543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2169名。教职员工1803名;设有20个学院,2个教研部,1个工程训练中心;拥有2个省重中之重立项建设学科,8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4个本科专业。创建了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为代表的24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机构,19个*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历史沿革
长春工业大学
1952年10月-1953年5月,长春汽车技术学校;
1953年5月-1953年12月,长春汽车工业学校;
1953年12月-1958年8月,*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
1956年6月,*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第一工人技术学校并入*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汽车制造学校;
1958年8月-1961年8月,长春工业专科学校;
1961年8月-1962年8月,吉林理工学院,1961年8月,长春无线电工业学校、长春理工学院合并入吉林理工学院;1962年5月,吉林矿冶学院并入吉林理工学院;1962年8月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大专部)并入吉林理工学院;
1962年8月-1970年10月,吉林工学院;1963年7月延边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并入吉林工学院;
1963年8月吉林轻工学院并入吉林工学院;
1970年10月-1978年10月,吉林工业大学;1970年10月吉林工学院并入吉林工业大学;
1978年10月-2002年3月,吉林工学院;2000年9月长春煤炭管理*学院、长春煤炭工业学校、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吉林工学院;
2002年3月至今(2015年),长春工业大学。
3、师资力量
长春工业大学
学校建有31个研究所,24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各类专业实验室设备仪器精良,实验条件先进。校图书馆藏书160余万册。学校还有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以及省内高校一流的田径运动场等。学校的计算机校园网通过光纤与国际互联网相连,学生在校园内随处可以享受宽带网络服务,阅读数字期刊和电子图书等。
4、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长春工业大学
学科建设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了6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
专业设置
根据2014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6个*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综合性工程训练实验教学中心,9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空军国防生培养高校。
科研成果
学校建有34个研究所,13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各类专业实验室设备仪器精良,实验条件先进。校图书馆藏书110万余册。学校还有一批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以及省内高校一流的田径运动场等。学校的计算机校园网通过光纤与国际互联网相连,学生在校园内随处可以享受宽带网络服务,阅读数字期刊和电子图书等。
学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依托一汽、吉化等大型重点企业和新兴高科技企业,开展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机遇,积极发挥工科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全面整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主动承担起科技支撑的重要任务。我校的科研与产业结合紧密,与企业合作密切,研发针对性强,成果转化率高。五年来,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60项,全口径科研经费2.2亿元,其中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7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71项、SCI、EI、CSSCI和ISTP收录论文1121篇。
5、对外合作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审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先后与英、美、日、韩、俄等国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并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和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
6、学校领导
历任书记
长春工业大学党组织历届书记
党组织名称 |
书记 |
|
姓名 |
任职时间 |
|
*长春汽车技术训练班总支委员会 |
魏琪(兼) |
1952.9—1952.10 |
*长春汽车技术学校总支委员会 |
魏琪(兼) |
1952.10—1953.5 |
*长春汽车工业学校总支委员会 |
魏琪(兼) |
1953.5—1953.11 |
宋英民 |
1953.11—1954.11 |
|
*长春汽车制造学校总支委员会 |
宋英民 |
1954.11—1958.8 |
*长春工业专科学校委员会 |
牟政(兼)、宋英民(主持工作) |
1959.1—1959.10 |
*吉林理工学院委员会 |
宋英民(主持工作) |
1961.8—1962.8 |
*吉林工学院委员会 |
吕东圃(兼) |
1962.8—1963.8 |
吕东圃(兼) |
1963.8—1965.2 |
|
靳锡九 |
1965.2—1970.8 |
|
1970.8—1978.10吉林工学院与吉林工业大学合并 | ||
徐志谦(主持工作) |
1979.2—1979.6 |
|
徐志谦 |
1979.6—1983.12 |
|
李鸣岐 |
1983.12—1985.7 |
|
张国学 |
1985.7—1989.7 |
|
高远志(主持工作) |
1989.7—1990.5 |
|
杜立政 |
1990.5—2002.1 |
|
陈海英 |
2002.1—2002.3 |
|
*长春工业大学委员会 |
陈海英 |
2002.3—2005.7 |
*长春工业大学委员会 |
董玉辉 |
2005.7—2013.7 |
*长春工业大学委员会 |
万春明 |
2013.7- |
历任校长
长春工业大学历任校(院)长
校名 |
校(院)长 |
|
姓名 |
任职时间 |
|
长春汽车技术训练班 |
郭力(兼) |
1952.4—1952.10 |
长春汽车技术学校 |
宋敏之(兼) |
1952.10—1953.5 |
长春汽车工业学校 |
宋敏之(兼) |
1953.5—1953.12 |
长春汽车制造学校 |
宋敏之(兼) |
1953.12—1954.8 |
李仲祥(兼) |
1954.8—1955.8 |
|
牟政(兼) |
1955.8—1958.8 |
|
长春工业专科学院 |
牟政、吕明、蒋建荣(主持工作) |
1958.12—1961.8 |
吉林理工学院 |
牟政(主持工作) |
1961.8—1962.8 |
吉 林 工 学 院 |
黎靖 |
|
郭常夫 |
||
何克 |
||
肖宗智 |
||
1970.8—1978.10吉林工学院与吉林工业大学合并 | ||
徐志谦、樊万清(主持工作) |
1978.10—1981.2 |
|
王雒文 |
1981.2—1983.12 |
|
刘云旭 |
1983.12—1992.10 |
|
程士瑛 |
1992.10—1995.12 |
|
杜立政(兼) |
1995.12—2000.8 |
|
张德江 |
2000.8—2002.3 |
|
长春工业大学 |
张德江 |
2002.3—2014.4 |
张会轩 |
2014.4— |
7、成就荣誉
学校在注重抓好教学和科研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校园科技、文化氛围的营造,各种学生社团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体育活动。学校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连续两次被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连续多年被省委、省*命名为“基层党组织标兵”、“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和“普通高等教育先进学校”。
学校于2009年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12年,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8、校园文化
校训
长春工业大学
爱国:提倡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学校肩负着育人的历史重任,更需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爱国主义也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德、信念和精神。
敬业:在我国的各个行业中,尤其是教育领域,迫切需要发扬敬业精神,离开了敬业精神或敬业精神不足,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求实:求实是我们党积极提倡的良好作风,更是工科院校师生应该具备的品格。作为教育工作者,培养的是祖国未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必须教育他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说真话、做实事、实心实意、实实在在地为祖国做贡献。
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一个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尤其是高校,我们培养的是祖国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更新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我们将通过因材施教、社会实践、广泛开展科技活动等手段不断激励广大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敢为人先,为民族发展和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爱国、敬业、求实、创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爱国”是核心,“敬业”是基础,“求实”是品格,“创新”是灵魂。它们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了学校办学宗旨、育人方向、治校风格及特色。
校标
圆形的图上方为建校时间1952,中间的手上面拖着一个星星,含义为学校希望在校方的帮助下,托起一个个希望之星,作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9、知名校友
刘忠范: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夏大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
赵永吉:*部副部长
曹正: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材料部副部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分会理事。
王守海:湖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