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爱的渴望

科普小知识2022-10-05 15:07:14
...

影片讲述了法国著名的作家乔治桑与波兰最负盛名的作曲家肖邦从相爱到出现感情裂痕,直至最后分手的情感历程。影片穿插了另外两条线索:乔治桑的儿子莫里斯是一个没有才华的画家。他极为嫉妒母亲给予肖邦的爱,以及肖邦的才华。他也想方设法要破坏母亲与肖邦之间的爱。同时,乔治桑的女儿也疯狂地爱上了母亲的情人,不顾一切地想把肖邦从母亲身边夺走。激情、爱情、嫉妒、妥协。

中文名称:爱的渴望

制片地区:波兰

影片导演:泽基•安特科扎克

电影编剧:泽基•安特科扎克

影片类型:剧情,爱情,音乐

电影主演:彼得•亚雷亚当奇克,达努塔•斯坦卡,SaraMuldner

电影片长:134分钟

上映时间:2002-03-01

对白语言:波兰语,法语,英语

1、电影剧情

影片讲述了法国著名的作家乔治桑与波兰最负盛名的作曲家肖邦从相爱到出现感情裂痕,直至最后分手的情感历程。

影片穿插了另外两条线索:乔治桑的儿子莫里斯是一个没有才华的画家。他极为嫉妒母亲给予肖邦的爱,以及肖邦的才华。他也想方设法要破坏母亲与肖邦之间的爱。同时,乔治桑的女儿也疯狂地爱上了母亲的情人,不顾一切地想把肖邦从母亲身边夺走。激情、爱情、嫉妒、妥协......编织了一个精美、华丽、动人的情感故事。

2、获奖情况

第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02)

金爵奖最佳影片(提名)泽基•安特科扎克

3、相关资料

分类:电影类型:爱情/剧情/音乐


男女主角

上映日期:2002年03月01日

IMDb号:tt0284406

导演:泽基•安特科扎克

编剧:泽基•安特科扎克/JadwigaBaranska

演员:彼得•亚雷亚当奇克/达努塔•斯坦卡/SaraMuldner

地区:波兰

语言:英文、法文、波兰文

别名:Chopin.Pragnieniemilosci

4、演员列表

演职员表编辑彼得•亚雷亚当奇克PiotrAdamczyk....FryderykChopin

达努塔•斯坦卡DanutaStenka....GeorgSand

塔德乌什•博罗夫斯基TadeuszBorowski....Dr.Sanchez

克兹佐夫•马扎克KrzysztofMajchrzak....Schlesinger

安娜•拉德旺AnnaRadwan....LudwikaChopin

SaraMuldner....YoungSolange


主演

JadwigaBaranska....Chopin'sMother

BeataChruscinska....GuestatChopin'sconcert

GrzegorzDamiecki....Bourges

IzabellaDziarska....SluzacanaMajorce

JolantaFajkowska....Presssecretary

PiotrFronczewski....Novosilcov

JanuszGajos....DukeKonstantyPawlowicz

MariaGladkowska....DuchessJoanna

KrzysztofGosztyla....JeanBaptisteAugusteClesinger

JerzyGralek....Polit

MagdalenaKizinkiewicz....Madeleine

MichalKonarski....FerencLiszt

AnnaKorcz....CharlotteRothschild

AnnaLopatowska....Lady

ZofiaMerle....Zuzanna

PawelNowisz....Mr.Escamillo

5、网友评论

我不懂音乐,不懂艺术,所以会觉得那谁的画还不错,也听不出李斯特的演奏比肖邦高明多少,只是单单地爱着《革命》,所以在旋律响起的一瞬就热泪盈眶了。《命运》和《革命》陪我走过了两段不那么明媚的日子,听到琴声就会觉得身体里有了前进的力量。内时候《科幻世界》上有个故事,说人类爱某段音乐是因为那旋律刚好弥补了某个基因片断的缺陷。我就信了。我常常知道自己幼稚,没办法而已。

理解肖邦,甚至不能靠理解肖邦的作品,肖邦的作品版本太多。

阿格里奇澎湃的激情显露她的*精神。鲁兵斯坦作品正直坦率不蔓不枝。

我接触的版本中,以波兰本土演奏家的版本更切近肖邦“波兰精神“。

不能说肖邦是激情的,正直的,忧郁的,纯洁的爱等等,不仅仅是这些,而是由那个多灾难的弱小民族面对强暴抗争屡受凌辱的复杂情感,包含了一个向往崇高理想的受尽磨难的人生,一腔赤子情怀,满腹怜悯柔肠,即使是艺术家也逃脱不了普通平民的无力无奈。--他在上流社会沙龙里演奏的时间比为贫苦人民付出的要多,肖邦始终不是如贝多芬有超人精神的人。


肖邦

回到影片,以被凌辱被强迫开始,接下来是被驱逐,艺术追求难以施展(这里片段太少)。除了和情人在一起,没有几个人理解他的理想世界--甚至感情世界也无法自主。从这点看,影片很看重”肖邦是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情有缺点的大活人,而且生活的很苦闷很被动,他被全世界的人欺负,包括情人的亲人,而且他很无能,不能主动掌握局势“。

肖邦确实是个复杂的综合体,波兰人都说是这样,那谁敢说不是。他是藏在鲜花中的火炬,他可以点燃别人的大炮,但他自己射不出一发炮弹。

再看演员,肖邦和李斯特的演员,比我看过的任何传记题材的主人公更像更传神,简直让我惊叹--他们演奏的确是真的,从指法可以看出来,具备长期钢琴教养,李斯特的豪情,肖邦的热诚难禁,都在演奏时演员的表情,手指触键,肩膀的动作,身体前倾的动作,头部的摇晃中和节奏要表达的情绪很准确的配合。

换本朝当今拍聂耳冼星海,肯定找个国字脸大牌再切脸部特写,至于手部动作肯定是在擦皮鞋。

另外这部电影可以和《永远的爱人》相比较:将主人翁的作品作为一个故事场景的烘托,人美,意境崇高,背景广阔,强烈的代入感,让人沉浸其中,美不胜收,同时感受到人类历史的壮阔。而且不同的场景穿插不同的主题的音乐,巧妙的变化,当代人的创意,令人赞叹,实乃吾爱乐之人饕餮大餐啊。

但是,这部作品我认为比《一曲难忘》要差,如同肖邦的音乐不是优雅诗意,而是寄托他的对雄壮有力革命斗士的崇拜,他的对祖国美好期盼;他要的是将心中的波兰精神化为行动,去收复国家的主权,能*尊严的作为波兰人存在;而夜曲和其他作品很难说和肖邦的对革命局势的一再失望而消沉无关。实际上肖邦和当时爱国文人保持亲密联系,他的叙事诗是根据密茨凯维支革命题材叙事诗创作(传说),而不是爱情长诗。肖邦的作品也不是夜曲最出名(中国人过于关注夜曲),而圆舞曲,钢协,波罗乃兹,玛祖卡,叙事曲等等占更多的比重。

忽视英雄的志愿描写英雄的生平算不算问题很大,什么是主什么是次?不能说电影标题是爱的渴望,所有内容都是爱情亲情热情。太多了爱情戏,让肖邦成为情圣,吟游诗人,而不是大师和革命者。这是不是当代电影都有的问题,都是轻轻的,华丽的,甜蜜的,滋润的,疼也是舍不得的甜。

相比《永远的爱人》贝多芬的塑造就兼顾凡人纯真的爱情和英雄的伟大情操,因为倔强高傲和忍让而不能爱,但我也要战胜敌人,战胜耳聋,战胜命运,这个主题就塑造得有力太多了。

上一篇:外阴白色病损怎么办

下一篇:马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