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始昌
夏侯始昌(生卒年待考),西汉鲁国(今山东曲阜)人。著名汉朝鸿儒、经学家。通五经,被汉武帝选中任太子太傅。通儒学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弟子。自董仲舒死后,甚受武帝器重,被任为昌邑王太傅。做太傅时,特别注重夏侯家族优秀子弟的教育,设学馆供族中子弟教研。对汉代儒学有较大影响。
本名:夏侯始昌
所处时代:西汉
性别:男
类别:鸿儒、经学家
1、人物简介
夏侯始昌(生卒年待考),西汉鲁国(今山东曲阜)人。著名汉朝鸿儒、经学家,做太傅时,特别注重夏侯家族优秀子弟的教育,设学馆供族中子弟教研。对汉代儒学有较大影响。
2、生平事迹
夏侯始昌,鲁人也。通《五经》,以《齐诗》、《尚书》教授。自董仲舒、韩婴死后,武帝得始昌,甚重之。始昌明于阴阳,先言柏梁台灾曰,至期日果灾。时,昌邑王以少子爱,上为选师,始昌为太傅。年老,以寿终。族子胜亦以儒显名。
3、姓氏来源
单一渊源
夏侯始昌
源于姒姓,出自春秋时期杞国杞简公之弟姒佗,属于以帝王赐封爵号为氏。
夏侯氏出自姒姓,为大禹的后代,得姓始祖为夏候佗。
周武王姬发建立周王朝之后,敕封夏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邑(今河南杞县),建立了杞国。
杞国历经杞东楼公→杞西楼公→杞题公→杞谋娶公→杞武公→杞靖公→杞共公→杞德公→杞成公姒每亡→杞桓公姒姑容→杞孝公姒丐→杞文公姒益姑→杞平公姒郁→杞悼公姒成→杞隐公姒乞→杞厘公姒遂→杞愍公姒维→杞哀公姒阏路→杞出公姒敕,到了最末一代杞简公姒春(公元前448~前445年在位)执政时期,在周贞定王姬介二十四年(杞简公姒春四年,楚惠王熊章四十四年,公元前445年),楚惠王出兵灭了杞国,共传二十四代君主,国祚延绵六百七十余年。
国破之际,杞简公的弟弟姒佗逃往鲁国。鲁国君主鲁悼公姬宁因为他是夏禹的后代,周初祖先又封其为侯爵,于是称他为夏侯,并予以优待,世人称之为“夏侯佗”。
在夏侯佗(姒佗)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爵号称谓为姓氏者,称夏侯氏,后多简改为单姓夏氏、侯氏、楼氏、娄氏、春氏、简氏、孙氏等,亦有在东汉末三国曹魏时期随魏王、魏太祖武皇帝夏侯操(曹操)的养父之姓改夏侯氏为曹氏、魏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夏侯氏族人皆奉夏禹、夏侯佗(姒佗)为得姓始祖。
4、郡望堂号
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夏侯始昌
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堂号
谯国堂:以望立堂,亦称亳州堂。
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任城堂、汶阳堂。
汝阴堂:西汉朝时有夏侯婴,自幼年起就与汉高祖刘邦是好朋友。刘邦在沛起兵,任夏侯婴为太仆。夏侯婴随刘邦击项羽,入蜀,定三秦,立下大功,封为汝阴侯。夏侯氏因以“汝阴”为堂号(即阜阳)。
5、迁徙分布
夏侯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十三位门阀,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五位。
从史籍《姓谱》和《唐书·宰相世系表》两书的记载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夏侯氏的历史渊源。
春秋时期的杞国于公元前445年左右被楚国并灭之后,杞国国君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他是夏禹的后裔,封他为爵侯,于是称他为夏侯氏。其后世子孙便以夏侯为姓。夏侯氏的得姓历史已有两千四百余年。复姓夏侯氏和简改的单姓夏氏本是一家,只是夏氏为兄,夏侯氏为弟罢了。
夏候氏的郡望为谯郡、鲁国郡。
今江西省的南昌市、赣州市兴国县、新余市分宜县、吉安市吉水县,安徽省的天长市、合肥市、亳州市、阜阳市,江苏省的金湖县、洪泽市,浙江省的富阳市,山东省的济南市、淄搏市、临沂市、潍坊市、曲阜市、泗水县,北京市,陕西省的西安市,*省的台北市,河南省的郑州市上街区,广东省的惠州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日本等地,均有夏侯氏族人分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