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耳流亡
重耳流亡讲的是晋献公之子,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各国进行流亡的生涯。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晋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后来又经过关键性的城濮之战,晋文公重耳终于在花甲之年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1、历史背景
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比如有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文武精英等。
2、流亡过程
狄国
在公元前666年,晋献公派重耳守护蒲城。
公元前656年,重耳之兄申生被骊姬害死,重耳也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狄族人的地方逃跑。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骊姬立他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
公元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位自立,是为晋惠公。
卫国
重耳先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因为发现有人行刺他,又逃到卫国。卫国看他是个倒运的公子,不肯接待他。他们一路走去。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地方,实在饿得厉害,正瞧见几个庄稼人在田边吃饭。重耳他们看得更加口馋,就叫人向他们讨点吃的。
庄稼人懒得理他们,其中有一个人跟他们开个玩笑,拿起一块泥巴给他们。重耳冒了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动手揍人了。随从的有个叫狐偃的连忙拦住,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啦,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吗?”
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台阶,苦笑着向前走去。
齐国
公元前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耳,重耳没死,决定不能在翟族地区多留。他听说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决定去齐国给齐桓公效劳,他同时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重耳在齐国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恢复君位的愿望。齐桓公送了他20辆马车,并许配了宗族之女齐姜给重耳。
公元前639年,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赵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开齐国,当时正好有个养蚕女奴在树上采摘桑叶,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姜氏。姜氏把这个婢女杀了,然后对重耳说:“您有称霸诸侯的远大志向,我已把偷听到的人杀了。”
重耳说:“没有这事啊!”
姜氏说:“您走吧!眷恋享受,安于现状,实在是很容易毁坏一个人的。”
重耳不肯走,于是姜氏就和子犯商量,把他灌醉后,将他送走。重耳酒醒后,非常生气,手拿着戈,追赶子犯,要剌他。
因此,赵衰等人让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马车上离开齐国国都临淄。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愤怒,拿了戈追杀狐偃,幸亏没有成功。
曹国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骨节连成一片,就想看看他裸体的样子,他趁重耳沐浴时,走到重耳身边偷看。曹大夫僖负羁的妻子说:“我看重耳的随从,一个个都能做国家的大臣。如果重耳能让他们辅助自己,他就一定能回到晋国当上国君。你何不早点对重耳示好,表示你与曹共公的态度不同呢?”于是僖负羁就向重耳送了一盘熟食,并在熟食下面放了一块玉璧。重耳接受了食物,却把玉璧退了回去。
宋国
到了宋国,宋襄公向重耳赠送了八十匹马。到了郑国,郑文公对重耳却没有以礼相待。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设酒宴款待他,然后把重耳送到了秦国。
郑国
公元前637年(鲁僖公23年、周襄王15年、郑文公36年),重耳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予礼遇接待。
楚国
到了楚国,楚成王隆重地欢迎他们,并用国君的礼节接待他们。一天,在宴席上,楚成王半开玩笑地问重耳:“如若公子回到晋国,如何报答我呢?”重耳笑着道:“大王的恩惠是无法用金银财宝报答的。托大王的福,如若我回到晋国执政,我要让两国和睦相处;一旦两国为各自利益发生争斗,我晋国将退避三舍,以报答大王的恩德。”成王听后毫不在意地微微一笑,但他身边的大将成得臣却非常愤怒。等宴会结束后,成得臣便对楚成王说:“重耳现在就这么狂妄,准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不如现在就杀了他,以免后患无穷。”好在楚成王没有答应他。不久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楚成王便顺水推舟地送重耳一行人去了秦国。
秦国
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秦穆公送给重耳五个女子,还设酒宴招待。重耳在酒宴上吟诵了《河水》一诗,用河水归向大海,比喻自己周游列国,最后来到了秦国;穆公吟诵了《六月》一诗,讲到辅佐天子的事,以此勉励重耳称霸诸侯
3、后续影响
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一进入到晋国,形势马上就转变了。很多城邑就投奔了重耳,表示拥护重耳。在这样一种大势之下,怀公的死党,吕甥,郤芮,虽然掌着兵权,也没办法,只好率着晋国的部队出来迎接新的君主,他们不是怕重耳,而是怕重耳后面的那个秦国。子犯代表重耳跟军队盟约,表示接收军队。这时,怀公继位没几天,屁股还没坐热乎,一看大事不好,就溜了,一直向北跑到高粱地里去了,不久被重耳派的人追杀了。他这一出算是没了。
重耳回到了都城,朝拜了祖庙,继位为君。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侍奉晋惠公的旧臣吕省和郤芮害怕遭到晋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谋杀他。他们计划放火烧他的宫室。
勃鞮听到了他们的阴谋,想预告晋文公,但是文公拒绝让他觐见,因为他曾经试图刺杀文公两次。勃鞮回答他当时奉命行事,提醒他“过去齐桓公没有记恨管仲向他射箭”,晋文公听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吕省和郤芮的阴谋。吕省和郤芮逃走,但是秦穆公把他们俘获,并杀死了。
护周
公元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发起动乱,周襄王逃到郑国并向晋文公紧急请求援助。同时,秦国正准备去救周王。晋文公想当霸主,他乘这个机会显示他的权利和威力,所以不顾晋国刚刚才安定,决定在秦国行动之前,拯救周天子,不让秦国得到功劳。因此,他答应了周襄王,打败了王子带,并护送周襄王回京城。为了感谢晋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内、阳樊等地区赏赐给了晋国。。
称霸
晋文公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实现他称霸天下的愿望,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与民同苦乐,受到了百姓的拥戴。他减轻关市的征税,减轻刑罚,布施贫民,救济饥荒,使人民能安居乐业。他不断增强晋国的实力,坚守信用,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当时,与晋有力量争霸的是长江流域的楚国。晋文公想成就霸业,必须向南扩展疆土,非与楚国交锋不可。
公元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公元前632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九十里),在卫国的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晋文公在践土给周襄王修了行宫,还把陈、蔡和楚国的俘虏献给周天子。晋及齐、鲁、宋、卫等七国国君和周王室大臣王子虎订立盟约,正式称晋文公为盟主。不久又会诸侯于温,周襄王也被请赴会,任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命他安抚四方,监督和惩治危害周天子的人,晋文公主持践土之盟,从此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
在晋国历史上,晋文公虽只在位9年,但他的政绩最为突出。他的霸业只是政绩的一部分,他的主要政绩是通过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为晋国以后的繁荣富强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法令,并确定了会盟制度,不仅使晋国由甸服偏侯发展为雄踞中原的超级大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局面,把诸侯间的征战控制在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
4、相关争议
重耳出奔流亡的时间是公元前655年,到公元前636年结束,总共十九年的时间。分别在狄国十二年,其余七个国家七年。至于其他七个国家的时间分配则是有商榷的,比如说有的说在齐国待了五年,有的说待了三年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流亡的国家是狄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然后回到晋国。另外关于经历这些国家的先后顺序,唯一存在问题的就是重耳从狄国十二年后,到底是先去了齐国还是卫国。《左传》和《国语》不一样,左传和史记都说先经历了卫国,然后再去齐国,而国语则说先去了齐国再去了卫国。
“晋文公重耳流亡时很可能到过和林格尔。”2006年2月7日,在北魏盛乐历史文化与和林格尔县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上,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永志语出惊人,他根据一把在和林格尔县盛乐古城出土的重耳剑推测晋文公重耳曾经有可能避难于和林格尔。
据了解,中国考古学家曾经在和林格尔县发现一把青铜短剑,上边刻有两个铭文,考古学家根据这两个铭文推断出此剑乃晋文公重耳之剑。1999—2005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一直在和林格尔县盛乐古城进行考古挖掘,期间出土了十几把青铜短剑,形制与重耳剑相同。所以,考古学家推测,晋文公重耳曾经有可能避难于和林格尔县。
5、轶事典故
寒食节(又称清明节)的起源与晋文公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重耳逃亡的十九年里,有一次在卫国,重耳受到了冷遇,他只好去找野菜充饥,可是野菜实在是难以下咽。这时重耳的一个下属叫介子推的,就将他大腿的肉割下来给他煮成肉汤。重耳见了就问他这是什么汤,他说这是麻雀汤。重耳就喝下去了。后来他了解到情况。便对他说:“今后我若当上了国君,必定会重重赏赐你。”到后来,重耳当上了晋文公,他将他的属下都赏赐了。唯独没有介子推,但介子推是一位君子,他也就没有去计较了。事后晋文公想起来了,就想赏赐介子推。但介子推并不想要那些功名利禄,就带着他的母亲躲到绵山去了。后来晋文公跑到绵山去想请介子推出山。但介子推死活不肯,一些嫉妒介子推的人便给晋文公出主意,让晋文公放火烧山,只从三面烧,留出一面给介子推逃出来。晋文公答应了,但那些人却四面烧,将介子推和他母亲活活烧死了。晋文公知道后非常悲痛。就下令全国在这一天不准开灯、煮饭,只能吃冷的。由此便有了寒食节,后来介子推死的那棵大柳树(当时介子推是抱着那棵柳树烧死的),却没有被烧死,所以晋文公将这棵柳树叫做清明柳,因此寒食节又叫做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