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琴书
曲沃琴书是一种形成并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的曲沃县及其周边山、陕、豫三省交界地带的地方传统曲艺形式。因表演时手持八角鼓和单扇钹交替击节伴奏,故旧称“鼓儿书”或“铰子书”。一般认为是清代道光年间由河南南阳传入当地的“越调”(也作“月调”)与当地的方音和小调结合发展演变而成。至今约有130年左右的历史。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曲沃县申报的“曲沃琴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艺术特色
曲沃琴书的表演形式为说唱相间,以唱为主,采用曲沃方音。早期多为一人手拿梆子自行伴奏,采用曲沃当地方音坐着说唱,也有自拉四胡脚踏木鱼的演出或一人一手打小扬琴一手击挎板表演的情形。后来还有了多人的搭档演出。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四句为一个段落,偶数句押韵。唱腔属板牌混合体,有“铰子腔”和“鼓子腔”两种唱腔曲调。两种唱腔调高不同,交替演唱时需要转调。伴奏乐器除了八角鼓、小铰和木鱼,还可加入四胡、扬琴、板胡、三弦、笛子、二胡等。
2、传承现状
临汾是文化资源大市。2005年,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今年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中,我市又有9项榜上有名。曲沃琴书就是其中之一。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老艺人的相继过世,仅有为数极少的年轻艺人尚会表演,传人少、演出少、影响小,价值与功能无法得以充分彰显,处于行将消失的边缘,亟待抢救和保护。现在很多曲沃琴书的表演只表现了曲沃琴书中一小部分的内容,其实还有很多内容是可以挖掘的,比如它的唱词体裁、唱腔曲调等,可以在传统节目中融入现代农民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使其表演形式更加独具一格、更加鲜活生动,使曲沃琴书得以长久流传。
近年来,在曲沃琴书的传承与保护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除了成立了曲沃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使曲沃琴书的保护有了必要的工作机制保障,还组织成立了两个民间曲沃琴书演出班社,组织年轻艺人学习琴书表演,使这项古老的曲艺表演形式能得以传承和发展。好在总有一些年轻人在曲沃这片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厚土上耳濡目染,对曲沃琴书仍情有独钟。常维心是土生土长的曲沃人,1992年高中毕业后,师从曲沃县琴书队的姑父何松青学习曲沃琴书表演。演出节目有《打枕头》、《包公案》、《五女拜寿》、《小两口咒双亲》等。2007年在曲沃县春节文艺会演中,以自编自演的曲沃琴书《战汾河》获一等奖。常维心现在在曲沃高显镇开店经销化妆品。但是只要遇有曲沃琴书的表演,她就会放下手中的生意外出演出。谈到曲沃琴书的传承与保护,常维心有着自己的担忧: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娱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而曲沃琴书缺乏创新,唱腔曲调、内容、形式都比较单一老套,真正能唱出精品的队伍也不多,很难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曲沃琴书的传承后继乏人,所以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常维心说,现在很多曲沃琴书的表演只表现了曲沃琴书中一小部分的内容,其实还有很多内容是可以挖掘的,比如它的唱词体裁、唱腔曲调等,可以在传统节目中融入现代农民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使其表演形式更加独具一格、更加鲜活生动,使曲沃琴书得以长久流传。
3、传承意义
曲沃琴书的传统节目比较丰富。有取材于古典小说的长篇书,有来自文人墨客创编的中篇书,有取材于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小段书,还有一些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小书帽等。总体来说,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化都是最优秀的文化遗产。曲沃琴书不仅具有130多年的历史,而且其由历代艺人创造丰富和发展传承下来的众多优秀传统节目,集中体现着当地百姓的人生态度、审美趣味和生活理想,富有历史与文化含量,更是本土民间艺术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