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和卓之乱
科普小知识2022-10-06 20:37:46
...
七和卓之乱,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流亡于浩罕的白山派和卓后裔入侵中国*西南部的事件。这次入侵以卡塔条勒、倭里罕、克齐克罕、塔瓦克尔、萨比尔罕、阿克恰于、伊善罕七人为首,因七人皆为波罗尼都后裔、和卓玉素普的子侄,故称“七和卓”。
中文名:七和卓之乱
事件:白山派和卓后裔入侵*西南部
发生时间:清道光二十七年
入侵者:卡塔条勒、倭里罕、克齐克罕等
1、简介
清朝*地图
2、背景
和卓家族源于中亚的*苏菲派领袖玛哈图木·阿杂木(艾哈迈德·卡萨尼)。玛哈图木·阿杂木的后裔号称“和卓”,于明代末年迁入叶尔羌(今*莎车)、喀什噶尔(今喀什市)等地,分为黑山派和白山派。清乾隆年间,白山派和卓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拥兵反叛,史称“大小和卓之乱”,被清军平定。此后,波罗尼都之子萨木萨克流亡于布哈尔、浩罕一带,生有三子:和卓玉素普、张格尔、巴布顶。浩罕伯克认为和卓后裔奇货可居,将其视为入侵中国*的工具。
道光
道光初年,张格尔、玉素普在浩罕的支持下先后进入*西部作乱,皆被清兵平定。浩罕则通过入侵战争掠夺了大量财富,并逐步攫取在*西部的贸易特权。平定张格尔之乱后,钦差大臣、直隶总督那彦成严禁与浩罕通商,使浩罕经济遭受重创。道光十一年(1831年),浩罕遣使议和,并重新开始进贡。清廷为了换取边境的安宁,于次年准许重开贸易。此后的十几年间,虽然军事行动暂时收敛,但浩罕利用其庇护的和卓后裔侵略*的政策并未改变。居住在浩罕的和卓子嗣也长大成人。
3、经过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底,卡塔条勒等人率骑兵千余人从浩罕出发,突破*边境的两处卡伦,到达玉斯图阿尔图什(在今阿图什县),由此向喀什噶尔进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