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余东镇

科普小知识2022-10-06 21:55:22
...

余东镇,古称“凤城”,是一座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镇,是江苏省首批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业卫星镇、江苏省科技名镇和省百家著名乡镇。海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与上海隔江相望,享有“北上海”的美称。海门已有1045年的历史。全市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人口103万。全市下辖21个镇、1个乡、1个农场、1个经济开发区。

中文名称:余东镇

行政代码:320684113

身份证前6位:320684

长途区号:0513

邮政编码:226000

隶属政区:海门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苏F

辖区面积:1001km2

人口数量:约103万人

人口密度:1029人/km2

1、地方简介


余东镇

余东镇,是长江之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位于长江三角洲东部,南临上海,西接南京,这里工业发达,商业繁荣,交通便捷,风景优美,是一个投资、办事业、观光旅游的理想胜地。

余东,是一座有着13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古镇。她位于海门市中部,素有“凤城”之美誉,是长江之畔一颗璀璨的明珠。东与海门港新区相连,南与常乐、悦来镇相接,西与四甲镇相邻,北靠正余镇。距海门市区25公里,北枕204国道、335省道,南接宁启高速,汤正公路、五泰公路贯穿南北,王川公路、省级老通吕公路横跨东西,与上海仅一江之隔。西至南通兴东机场、南通港仅30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镇区域面积68.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下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6.46万人,历来是通东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07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2.36亿元、二产增加值15.56亿元、三产增加值13.1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26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05元。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生态乡镇、全国厂务公开*管理先进单位、全国会员评议职工之家示范单位、全国巾帼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文明乡镇、科技名镇、教育现代化先进乡镇,南通市高效设施农业先进乡镇、民营经济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2、历史沿革

海门市辖镇,2012年末,撤销余东镇、树勋镇,合并设立新的余东镇,面积68.28平方千米,人口6.37万人,辖2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镇*驻原余东镇创业路1号。古迹有明代古刹法光寺。正汤公路与星海公路交会过境。

原【余东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城区23千米。面积30.02平方千米,人口约3.3万人。辖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带,地势平坦,西北向东南略有倾斜,陆地平均高程为吴凇基点4.2米。〖沿革〗余东,古称余庆,又名凤城。始于唐代,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基于煮海为盐而逐步发展形成。唐文明元年(684年),尉迟恭之后裔尉迟宝庆因受薛刚反唐之牵连避难于此地,围垦筑寨,取其姓名首尾二字为余庆,余庆由此得名。开元四年(716年)始建盐亭。大历中黜陟使李承实巡查此地,在此围垦筑堤设灶煮盐,余东由此又称李灶。乾符二年(875年)建余庆寨,与狼山、石港、蔡港、西寨同为通州兵防五要塞。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余东盐业兴旺,建余庆场。元代(1271—1368年)由于江海潮起潮落,大片陆地相连出现,余庆因位于余中沙之东,更名为余东;余东场为当时两淮29个盐场之一。明洪武年间(1371年),信国公汤和奉命在此建城。因余东城总体格局形似凤凰,故余东又名凤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余东场为两淮23个盐场之一。清末民初,由于海岸东移,盐业淡出,许多余东人撤灶务农。至*,余东一直作为通东地区(南通市东部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8年5月余东解放。余东解放后,原富余区人民*改为富余区公所,1952年富余区更名为余东区,1957年改余东乡。1958年10月1日成立余东公社(设管委会),1963年2月另建余东镇人民委员会(两套班子两处办公),3年后撤镇恢复公社。1983年10月公社改乡,1986年10月撤乡建镇。1996年,面积34.6平方千米,人口3.3万人,辖余光、殷忠、富群、启秀、建新、圩北、庄烈、余南、宝山、木桩、东海、志宇、永胜、港南、正中、旭升、宛平、余平、大圩、长圩、戴青山、龙水22个行政村和启凤街1个居委会。

原【树勋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20千米。〖沿革〗清末民初时分为东西两部分,以营船港河为界,河东为余东乡,河西为三益乡。时实行乡董事制。1927年改董事制为行政制。1929年西部属益余区管辖,东部属余东区管辖。1941年11月,通东行署成立后属富安区管辖。1944年实行新乡制,营船港河以东为六圩、乐平2乡,以西为富南、富北2乡。1947年初由大乡改为小乡。1948年3月以烈士范树方和丁洪勋的名字命名,将乐平乡改为树勋乡。1957年,东部凤北乡并入树勋乡,西部富南乡、富北乡并入富安乡。1958年3月,撤销富安乡并入树勋乡;同年10月成立树勋公社。1983年改树勋乡,辖32个村,363个村民小组。2001年3月将32个村合并为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996年,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辖新河、尧令、新北、翻身、富民、旭光、新中、五一、八一、南音、乐平、树东、六圩、小川、富强、启勇、新富、利建园、东方、和平、云龙、国范、新海、俊千、小沙、旭宏、利群、凤北、红星、红旗、凤凰31个行政村。2002年2月撤乡设镇。

3、行政区划

余东镇区划

320684113001121启凤街居委会

320684113200220长圩村

320684113201122宛平村

320684113202220庄烈村

320684113203121余南村

320684113204122戴青山村

320684113205220木桩港村

320684113206220殷忠村

320684113207220新宇村

4、地方人口

余东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28309

男12448

女15861

家庭户户数10328

家庭户总人口(总)27759

家庭户男12072

家庭户女15687

0-14岁(总)5395

0-14岁男2699

0-14岁女2696

15-64岁(总)18881

15-64岁男8023

15-64岁女10858

65岁及以上(总)4033

65岁及以上男1726

65岁及以上女230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26035

5、地域优势

海门区余东镇位优越,交通便捷。通过“长江第一渡”海太汽渡,从海门乘车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只要2小时;南通机场、南通国际集装箱码头等紧挨海门,为海门走向世界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海、陆、空交通优势。随着上海市关于长江口越江通道工程,即浦东到崇明的江底隧道和崇明到海门的崇海大桥今年内即将开工建设,长江入海口将形成一条南北贯通的大通道,海门到浦东只需一小时,海门将成为连接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上海的北大门。

在长江口越江通道工程筹建的同时,在我市西侧的苏通大桥工程去年已经开工;横穿我市境内的宁启高速公路,将在今年底通车。宁启铁路也将于2005年通车。随着长江大桥、铁路、高速公路的建成,海门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海门将成为沿江沿海开放带的东大门。

6、余东历史

余东,古称余庆,又名凤城,是一座有13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始于唐代,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基于煮海为盐而逐步发展形成。历经盐亭(唐开元)—兵防要塞余庆寨(唐乾符)—余庆盐场(北宋)—余东盐场(元)—余东城(明)—余东镇(清以后)的发展过程。

唐以前

余东系江海冲积平原,成陆历史悠久。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余东开始露出水面,后逐渐积成一条狭长的水脊,人称"牛角梢"。

唐代

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尉迟恭之后裔尉迟宝庆因受薛刚反唐之牵连避难于此地,围垦筑寨,取其姓名首尾二字为余庆,余庆由此得名。此后逐渐有移民定居,加上官府流放大量犯人到此垦殖,逐步形成沿海一村落。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始建盐亭。大历中黜陟使李承实巡查此地,在此围垦筑堤设灶煮盐,余东由此又有其乳名"李灶"。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余东建制余庆寨,与狼山、石港、蔡港、西寨同为通州兵防五要塞。

宋代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余东盐业兴旺,苏、皖、浙、晋等各地商贾相继来此开店经营,络绎成市,建余庆场。

元代

元代(公元1271—1368年)由于江海潮起潮落,大片陆地相连出现,余庆因位于余中沙之东,更名为余东,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当时两淮计有29个盐场,余东场为其一。

明代

余东因其地域滨江临海,历为兵防要塞,明洪武年间(公元1371年),信国公汤和奉命在此建城,大兴土木。整个余东城河环绕,以河为界,城内城外各建十庙,无城墙但有四个城楼(东城门魁星楼,又名镇海楼,南城门三义楼,西城门火神楼,北城门真武楼),五处牌坊,堂、会、院等一应俱全。余东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已由一个自然集镇发展成为官方建制镇。因余东城总体格局形似凤凰,故余东又名凤城。一首旧时民谣可以反映鼎盛时期余东城的全貌:

余东城,好风光,它有四城踞四方;

城里城外各十庙,五山五坊三条港;

四河七桥四池塘,还有青墩双井庄;

亭台楼阁堂会院,凤城福地美名扬。

明正统、嘉靖年间余东城虽经修建,但凤城格局和主体建筑一直保存至清朝初期。

清代

清代,为两淮盐业鼎盛时期,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两淮共有23个盐场,余东场为其一。余东、吕四二盐场盐质冠于两淮,号为"余吕真梁",成为朝廷贡品,畅销全国,余东遂成为清代淮南的一个盐业重镇。盐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又使余东成为古通州的一个工商业重镇。余东曾是南通地区布纺织业中心,是蓝印花布的发源地,所生产的芙蓉衫、芙蓉手巾都成为朝廷贡品,并远销东南亚。乾隆四年(1739年),余东城遭到灭风大潮,原有格局遭到部分破坏,但仍存四城楼。据记载,余东城曾有108座大门堂,其中10多座悬挂有皇帝御赐的各种匾额(*期间均遭破坏)。

清末—*

清末民初,由于海岸东移,盐业淡出,许多余东人撤灶务农。但至*,余东一直作为通东地区(南通市东部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03年,张謇在余东盐河桥东建办了通东惟一的高等小学南通县立第九高等小学。1928年,通东第一个中国*党支部在余东小学成立。1948年5月,余东胜利解放,成为海门地区唯一通过武装斗争取得解放的乡镇。

解放后至今

余东解放后,原富余区人民*改为富余区公所,1952年富余区更名为余东区,1957年全县撤区并乡建余东乡人民委员会,1958年10月1日成立余东人民公社(设管委会),1963年2月另建余东镇人民委员会(两套班子两处办公),3年后撤镇恢复人民公社,1967年初公社机构由于*的冲击而瘫痪,1968年4月由人武部建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10月撤消革委会重建管委会,1983年10月公社改乡,1986年10月撤乡建镇并一直沿袭至2012年12月。2012年12月,由江苏省人民*批准,海门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决定原余东镇和原树勋镇合并成为新的余东镇。原树勋镇由抗日烈士范树芳和丁洪勋的名字命名。位于海门市中部,先后获“江苏省文明乡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南通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全镇总面积43平方公里,有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3.6万人。合并后的余东镇区域面积68.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下辖1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6.46万人。

7、经济概括


江海风情园

2013年,余东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亿元,增长12.5%;完成财政总收入1.49亿元,增长58.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385万元,增长5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68亿元,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18353元。在全市年终考核中,分别获得综合先进乡镇、更高水平小康建设先进乡镇、财政工作先进乡镇、服务业经济先进乡镇、民生工程先进乡镇、开放型经济先进乡镇、科技创新先进乡镇、建筑业经济先进乡镇、党建精神文明与*法制建设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全年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1.97亿元,工业入库税金7779万元,分别增长4.8%和3.3%;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7亿元,销售收入46.68亿元,利税5.96亿元,分别增长27.7%、28%和24.8%。全年签约超千万项目20个,其中外资项目5个,总投资1220万美元,内资项目15个,总投资6.57亿元。精心组织了希诺二期、新亚镍丝网、太一道具、申凤机械、芳华矿山机械等10个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其中总投资1.2亿元的希诺二期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的太一道具项目、总投资1.02亿元的新亚镍丝网项目分别参加了市项目集中开工。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1.52亿元,增长10.9%。通过集中招商、领导带队招商、能人介绍招商、以企引企招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完成合同利用外资1397万美元,增长45.5%;完成实际到帐外资810万美元,增长123.8%。牢固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妥善解决了亿峰热处理项目环境污染、康利建材土地矛盾、春乐塑钢搬迁、夏季企业用电等问题。围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全力扶持企业技改项目建设。全年共实施夏克体育扩建项目、金球体育扩建项目、亿峰热处理项目、奥斯特鞋业扩建项目、凯润体育扩建项目、龙驰纺织扩建项目、兴泰制罐项目等7个超千万元的技改项目。大力实施奖牌企业培育计划,顺利实现“一金三铜”目标。希诺公司全年实现应税销售1.63亿元,入库税金2074万元,晋升为市金牌企业,亿峰公司、天力公司、升昊公司继续保持市铜牌。同时,万润公司、金球公司分别跻身市重点骨干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全镇规模企业总数达31家。

现代农业彰显特色

通过政策带动,示范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呈现新亮点。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万亩“菜篮子”蔬菜基地园区建设,不断提升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高标准完成投资1058万元农资开发项目,做好项目村的道路、桥梁、输电线路、输水管道等核心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建种养殖及休闲项目18个,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1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3个,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2个。依托长圩村大棚园区及欣乐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农业机械耕作及农业机械集中运营新模式。依托省级“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和省级园艺标准园区的建设项目,建成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6600亩,新申报无公害水产品4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4500亩;无公害农产品13个,无公害蔬菜产地3000亩。在长圩村建成占地15亩的育苗中心和占地12亩的多功能园区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新增工商登记500亩以上的农地股份合作社2家,积极争取省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2个,扶持资金40万元。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加快推进公益事业建设步伐,全年组织申报并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2个。

第三产业

健全完善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重点做好古镇生态旅游、房地产开发、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商贸物流、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工作。全年实施规模以上服务业经营性项目14个,总投资2.5亿元,完成服务业税收1659万元,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1.47亿元,完成市场交易额2.9亿元,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同时加大综合治税工作力度,完善了工作推进机制,全年完成综合治税额1100万元。

成立了海门市首家乡镇建筑行业协会,通过定期召开分析研讨会,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发展空间,真正把协会办成建筑企业之家,为促进我镇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通东公司、科俊公司、晟泰公司走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发展之路,广泛拓展市场,为公司走向建筑总承包奠定基础。新路达公司承建的“上海市闸北区文化活动中心”获得国家“鲁班奖”。全镇全年实现建安产值19.2亿元,增长48%,极大增强了余东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8、基础设施

余东镇,是长江之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位于长江三角洲东部,南临上海,西接南京,这里工业发达,商业繁荣,交通便捷,风景优美,是一个投资、办事业、观光旅游的理想胜地。

余东镇,古称“凤城”,是江苏省科技名镇,1988年8月被江苏省人民*第一批批准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工业卫星镇,镇工业园区位于海门市区东北25公里,是海门市重点工业园区之一,一期规划总面积1500亩,园区投资政策优惠,设施配套齐全,交通运输便捷,服务热情周到。

余东镇,是海门市传统工业强镇,拥有化工、橡胶、服装及辅料、包装材料、玻璃工艺制品、金属制品、无汞电池、制冷设备、铸件、体育用品等十大工业门类,大部分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及阿拉伯国家,部分产品配套国内大型企业,全镇已建办了中日合资南通三轮时装有限公司、外商独资南通奥斯特鞋业有限公司、港、台胞投资南通卫达环保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南通华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南通新顺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南通恒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外商投资企业。

余东是实业家的乐园、创业者的沃土,真诚勤劳的余东人民将以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9、附近景点


世外桃园休闲农庄

法光寺

法光寺的前身原是一座道观--东岳庙,又称东皇庙,后又建成大雄宝殿并塑东岳大帝。嗣后陆续建后殿、山门、东西侧殿等,房屋40余间,占地600多亩,成为通东地区规模较大、盛极一时的庙宇。1984年起,余东镇*先后拨数百万元专款对寺庙进行修缮。

1986年列入海门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为法光寺寄赠"大雄宝殿"墨宝并为法光寺山门题写匾额;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也为山门题赠寺额;1990年省佛协转送*佛陀基金会所赠的《大藏经》一部100本,现珍藏于藏经楼。1992年经南通市*批准,东岳庙改为法光寺。

世外桃园休闲农庄

南通世外桃园休闲农庄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首、新开闸旁。总体规划占地面积3000余亩,现已开发870亩。有休闲度假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上水游乐区、森林公园。

其中休闲度假区已于2000年开始营业。主要有餐饮、垂钓、会务、休闲等项目。餐饮以江鲜、野味、农家菜为主;垂钓共有鱼塘3个,有鲫鱼、鲈鱼、草鱼、青鱼、彩虹鲷等鱼种供客人垂钓;休闲区主要有4个草庐、5个竹楼、5个小木屋,可供40人同时住宿,娱乐。

江海风情园

江海风情园园区占地400亩,以田园风光、湖光山色和古朴民居为载体,融江海风情和民俗文化于一体,是一个自然生态园、人文生态园,又是南通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验园,更是海门这块滨江乐土上的新世纪花园。形象地展示海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农业文明,形成了她明净、清新的格调和大气、自然的气质。园区在为全市青少年提供一个课外活动营地的同时,也给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更为海门沿江风光旅游带锦上添花。

10、地方特产

海门香芋

海门香芋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的特产。海门香芋具有豆的清香,久煮不糊,入口清香味甘,具有独特的品质和地域特色。海门香芋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海门种植香芋历史悠久,在《清嘉庆海门厅志》和《民国海门县志》中,都有详尽记载。目前香芋栽培面积5500亩,总产量每年150万公斤左右,在上海等地蔬菜市场享有盛誉。

海门的沙地土质孕育了海门的一大特产——香沙芋。由于沙土质地松软,水源丰富,所以长出来的香沙芋细腻柔滑、易酥不烂、干香可口,尤其是长度为10厘米左右的芋艿子深得食客的青睐。

香沙芋质地细腻,营养丰富,干香可口,易酥而不烂。芋头可制成芋粉面条、芋馒头、点心等。芋的菜用方法更为多样,糖醋、爆炒、煮汤、红烧等。和蔬菜同煮,可调味增鲜;与鸡肉、猪肉、羊肉红烧,香而不腻;与鸡肉、猪肉、羊肉白煮,又别具风味。芋艿的营养价值高,含有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及矿质养分。海门香沙芋以质量优异而闻名各地,在蔬菜市场上久负盛名,深受消费者欢迎。

海门山羊

海门山羊是以生产优质笔料毛为特征的肉、皮、毛兼用的山羊地方良种。全身被毛白色,当年公羊颈脊部所产羊毛挺直有锋,富有弹性,是制湖笔的优良原料,故常将海门山羊称为笔料毛山羊;羊肉膻味少,肉质肥嫩鲜美,适口性好;板皮结实细致,属汉口路;具有早熟、繁殖力强,产羔多;耐高温高湿,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和遗传性稳定等特点。

海门山羊产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带,中心产区海门市境内,地势平坦,沟河纵横,水源充足,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点。海门市为江苏省棉花主要产区,多行粮棉轮作,粮经饲套作。畜牧业以猪、羊为主,全市境内农户素有饲养山羊习惯,是全国山羊板皮和笔料毛生产的主要基地县(市)之一。

历史上,上海市郊县崇明岛,原属江苏省。据《崇明县志》记载,崇明岛形成于唐代武德年间(公元618年),岛上居民大都是从江苏句容一带迁来,因此白山羊亦可能随当地移民进入崇明岛,随后扩大繁殖传播遍及邻近的启东、海门、通州等县。长期以来,经过当地人民不断选育提高,逐步形成了目前具有一定特色的海门山羊品种。


海门山羊

海门柿子

柿子是我国古老的果树之一,从太古时代起已供食用,素有木本粮食之称。柿适应性很强,抗旱耐涝,喜温耐冻,加之树性强健。生长快、结果多、易于丰产稳产,因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柿树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家前屋后、沟边路旁、平川荒滩、贫困脊地均可生长。

海门市种植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1522—1564年的《明嘉靖海门县志》和《清嘉庆海门厅志》、《民国海门县志》中均有柿树栽培的记载。我市历来散生柿普及千家万户,成片柿园亦有不少,树龄古老的大柿树屡见不鲜。一九九八年全市柿子总产量达4119吨。

柿子是食用价值很高的果品。海门市目前大面积栽培的均为涩柿类型,主要有地方良种朱砂红、大方柿、小方柿。单果重100-200克,味甘汁多,肉质致密,清凉爽口。据分析测定:每百克鲜果含蛋白质0.5克,碳水化合物18.6克,钙9毫克,磷21毫克。其中蛋白质、糖分及磷的含量均超过苹果。柿子的贮藏、运输都较其它果品方便,因此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海门市紧靠上海、南通等大中城市,柿子的销售市场广阔。因此加速柿子的产业化进程对振兴农村经济和满足市场需求,致富广大群众,意义十分重大。目前,海门市有成片柿园1160亩,散生柿树88.3万株,每年可生产果4500吨左右。

上一篇:三阳镇

下一篇:丁埝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