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鄂黄长江大桥

科普小知识2022-10-06 22:12:49
...

鄂黄大桥是一座雄伟亮丽的景观工程,是湖北省第一座将景观设计融入全桥总体设计的大桥,连接鄂州市和黄冈市。大桥结构新颖,造型美观,梁体线形流畅。湖北鄂黄长江大桥是北京至广州106国道跨越长江,连接鄂城、黄冈两座中等城市的特大桥梁,是湖北省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鄂黄长江大桥对完善国家路网布局、提高106国道的通行能力,提升城市功能,促进湖北省特别是鄂东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中文名:鄂黄大桥

外文名:EHuangBridge

全长:1290米

总投资:9.108亿元

动工时间:1999年10月15日

通车时间:2002年9月26日

地理位置:湖北鄂州市和黄冈市

桥型:斜拉桥

1、大桥简介

鄂黄长江大桥主桥是55m+200m+480m+200m+55m五跨一联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本文着重介绍该桥的总体布局、构造特点(斜拉桥加连续梁的结构形式、空间索H型塔、轻型的边主梁断面、全漂浮体系)、主要计算方法、计算内容和科学研究。

2、桥梁长度

鄂黄大桥全长3245米,其中主桥长1290米,为五跨连续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塔高172.3米。桥面宽24.5米(不含布索区宽度),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荷载标准:汽车-超20级,挂车-120。设有先进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供电照明工程、收费、通信、监控三大系统及景观工程。概算总投资9.108亿元,建设工期四年。

3、建设历程

1、1995年11月29日,国务院批准同意修建鄂黄大桥,12月7日,国家计委批准立项。

2、199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批复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1999年4月14日,国家交通部批复大桥初步设计文件。

4、1999年10月10日,国家计委批复大桥开工报告。

5、1999年10月15日大桥正式动工建设。

6、至2000年12月28日,完成全桥58个墩台施工,两个主索塔完成封顶。


鄂黄长江大桥

7、至2001年12月26日,完成1380米引桥30米T梁,300米副主桥50mT梁的预制安装,完成990米主桥主梁浇筑,安装斜拉索236根,实现全桥优质安全合龙。

8、至2002年9月26日,完成桥面系工程、交通工程、引道工程、景观工程建设,完成桥梁荷载试验和交工验收,大桥胜利建成通车。

4、重要意义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于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若从其最早或者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应该是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故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说明桥的最初含意是指架木于水面上的通道,以后方有引伸为架于悬崖峭壁上的“栈道”和架于楼阁宫殿间的“飞阁”等天桥形式。

中国山川众多、江河纵横,是个桥梁大国,在古代无论是建桥技术,还是桥梁数量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千百年来,桥梁早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地理气候、文化习俗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各自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条件和根据自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时间,遂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桥梁形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体说来大致有如下特点。

5、地域优势

我国土地辽阔,南北之间和东西之间的桥梁,受所在自然地理和人文社会的影响,因地制宜,都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风格和特色。如北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地势较为平坦,河流水域较少,人们运输物资多赖骡马大车或手推板车。因此,这里的桥梁多为宽坦雄伟的石拱桥和石梁桥,以便于船只从桥下通过;西北和西南地区,山高水激、谷深崖陡,难以砌筑桥墩,因此,多采用藤条、竹索、圆木等山区材料,建造绳索吊桥或伸臂式木梁桥;岭南闽粤沿海地区,盛产质地坚硬的花岗岩石,所以石桥比比皆是;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因竹材丰富,便到处可见别具一格的各式竹材桥梁。从桥梁的风格上看,北方的桥如同北方的人,显得粗犷朴实;南方的桥也同南方的人,显得灵巧轻盈。当然,这跟自然地理也有极大关系,如北方的河流因水流量欺负变化很大,又有山洪冰块冲击,故桥梁必须厚实稳重;而南方河流水势则较平缓,又要便于通航,故桥梁相对较纤细秀丽。

6、多种多样性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山河奇秀,南北地质地貌差异较大,因此对建桥的技术要求也高。大约在汉代时,桥梁的四种基本桥型:梁桥、浮桥、索桥、拱桥便已全部产生了。这四种桥根据其建筑材料和构造形式的不同,又分别演化出:木桥、石桥、砖桥、竹桥、盐桥、冰桥、藤桥、铁桥、苇桥、石柱桥、石墩桥、漫水桥、伸臂式桥、廊桥、风雨桥、竹板桥、石板桥、开合式桥、溜索桥、三边形拱桥、尖拱桥、圆拱桥、连拱桥、实腹拱桥、坦拱桥、徒拱桥、虹桥、渠道桥、曲桥、纤道桥、十字桥,以及栈道、飞阁等等,几乎应有尽有,什么形式的古桥,在我国都能找到。

三多功能性

我国古代的匠师建桥,很注意发挥桥梁的最大效益,既能考虑到因地制宜、一切从实用出发,又能考虑使桥梁尽量起到多功能的作用。如江南的拱桥多为两头平坦,中间高拱隆起,使之既产生造型上的弧线美,又利于行舟。而南方地区广见的廊式桥,则更充分反映了一桥多用的特点。南方雨多日照强,桥匠便在桥上修建廊屋,这不仅为过往行人提供了躲避风雨日照、便于歇息的场所,而且还增加了桥梁的自重,以免洪水把桥冲掉,并起到保护木梁、铁索不受风雨腐蚀的作用。特别是很多此类廊桥,因是人员过往要冲,故还利用它兼作集市、住宿和进行商业活动。如广东潮安县的湘子桥,这座桥全长五百余米,?quot;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称,桥中设一段可以开合的浮桥,以利通航;桥上建廊屋、楼后做集市,其间店面栉比,自晨至暮,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以至不闻不见咆哮的潮水和宽阔的江面,故民间流传有“到了湘桥问湘桥”的笑话。

7、群众公益性

桥梁自产生始,便以属于民众共有的社会性出现。我国的传统建筑,一般为私有性,唯有桥梁(除私有的园林中桥梁外),不管是官修私建的,都为社会所公有。故数千年来,爱桥护路成为一种良好风尚,而“修桥铺路”则是造福大众的慈善行为,被民众所推崇。因此,修桥或建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查看史志,我国历来修桥建桥的方式,大概有四种:一是民建,即由一家一姓独立建桥;二是募捐集资,报经官府支持,协力兴建。此种最为多见,如著名的赵州桥、泉州洛阳桥等,都是用此方式建成的;三是官倡民修,由地方官倡导,士绅附和认捐,并指派官吏或商绅主持完成。此多属较大的桥梁;四是全由官府拨款施工兴建的。所以,我国古桥遍布各地,连穷乡僻壤也多建桥。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居世界首位。

8、主要特点

施工难度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跨径大,主跨跨径480米,目前居同类桥梁亚洲第二、世界第三;二是索塔基桩大,直径3.0米;三是地质结构复杂,南岸断层、裂隙、溶洞发育,岩面高差大,达4-5米,北岸覆盖层厚,30-46米不等;四是水文条件较差,水流速大,南岸深泓区洪水期流速3.0米/秒以上,最大施工水深33米;五是主梁双悬臂浇筑施工风险大。

内在质量优

鄂黄大桥确定了“确保部优、争创国优工程”的建设目标,按照“靠科学决策、按规范办事、凭数据说话”的工作方针,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一是组织19家*、省级科研单位,完成科研试验项目25项,科研试验的范围和深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确保了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的高质量;二是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评审、论证、招标评标86次,在全国优选了业绩突出、综合实力强、信誉好的设计、监理、监控、施工和材料供应单位,为创国优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规范管理,健全“*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电视监管、设计咨询、施工监控的质量监管网络,建立“奖优罚劣、优质优奖、优监优奖”的激励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了工程质量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总体控制。

2001年8月,国家交通部公路建设市场秩序检查组给予鄂黄大桥“主桥砼表面光洁美观,内在均匀实心密实,管理工作科学有效”的高度评价,2002年8月中旬,大桥顺利通过静载、动载试验,2002年9月17日,通过省交通厅的交工验收,评定工程质量得分为96.9分,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优良率均为100%,工程质量评定为优良等级。

外观形象美

鄂黄大桥是一座雄伟亮丽的景观工程,是湖北省第一座将景观设计融入全桥总体设计的大桥。大桥结构新颖,造型美观,梁体线形流畅,主塔、墩身、梁体外表自然光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大桥中压电能传输系统、景观照明设备全国一流;鄂黄大桥是长江上已建34座大桥中第一座使用花岗石镶面砖铺设人行道、第四座安装不锈钢人行护栏的大桥;是湖北省第一座建有桥梁展示馆的大桥,桥梁展示馆内设世界名桥、湖北桥梁、黄冈桥梁、鄂黄大桥四个展示厅,提升了大桥文化。

科技含量高

全桥开发科技创新成果23项,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36项,发表科研论文60多篇,两个QC小组荣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第一次使用“三向定位船施工工艺”,搭设了长江桥梁施工中最大的钢平台;第一次使用大型钢套箱和有底钢吊箱散拼与钻孔桩同步作业工艺,平均每五天施沉一节钢围堰,有效缩短了工期;第一次在公路桥梁施工中,使用最新的DJ50-160型步履式单导梁架桥机,架设50米T梁;第一次使用“8米前支点牵索式全液压工具式挂篮”工艺,进行主梁悬浇施工。鄂黄大桥是全省第一座,全国第二座使用国家专利产品斜拉索减振装置的桥梁;是全省第二座使用塑料波纹管和真空压浆技术的桥梁。

建设速度快

通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顽强拼搏、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加快了大桥建设步伐。全桥按六大战役实施,两次调整了施工网络计划,大桥在一个枯水期实现两主墩出水,七个月完成两主塔封顶,一年完成全桥下部结构施工,2001年12月提前七个半月完成全桥合龙,提前一年工期竣工通车,提前一年营运,节省投资1亿多元,极大地提高了建设效益。

9、管理新模式

鄂黄大桥是黄冈市目前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业务涉及北京、省、市几十家部门和单位,共完成108道基本建设报批程序,先后有十几家施工单位、服务单位、十几家材料供应单位、十几家科研试验单位、几千名建设者参与大桥工程建设。全体建设者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克难攻坚、廉政建桥,落实项目“四制”配套(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抓好“四大工程”建设(阳光工程、人才工程、示范工程、贴心工程),建立三大科技支撑体系,推行“双合同制”管理,实行工程变更集体审核,计量支付集体审签制度,探索了一套鄂黄大桥管理的新经验,创造了长江桥梁建设的新速度,创造了安全生产的新纪录,弘扬了“科技创新、争创一流、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鄂黄大桥精神,树立了“创新、质量、管理、廉政”的鄂黄大桥形象,被国家交通部专家组赞誉为全国管理最为规范的桥梁工程之一,被誉为“鄂黄大桥管理模式”。在国家交通部三年公路建设质量年检活动中,鄂黄长江大桥施工单位荣获优秀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荣获优秀监理企业,鄂黄大桥开发公司荣获全国十佳优秀项目法人,并被评为全省“九五”交通重点建设先进集体和全省交通系统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