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三棵树镇

科普小知识2022-10-07 10:19:24
...

三棵树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市东南部,是1995年7月经贵州省委、省人民*以文批准撤销原挂丁镇、开怀乡,合并成立的新镇,是凯里市最大的乡镇,也是黔东南州最大的乡镇,所以又称为“苗岭新都第一镇”。三棵树镇是凯里市“一区两镇”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镇,是贵州省“双百”小城镇建设和黔东南州45个经济强镇建设试点镇和凯里市首批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乡镇。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8′30〃至108°12′32〃,北纬26°28′53〃至26°38′45〃。

中文名称:三棵树镇

行政代码:522601100

身份证前6位:522601

长途区号:0855

邮政编码:556000

隶属政区:凯里市

行政级别:镇

车牌号码:贵H

辖区面积:263km2

人口数量:约5万人

人口密度:190人/km2

1、地方简介


三棵树镇

三棵树镇是凯里市“一区两镇”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镇,是贵州省“双百”小城镇建设和黔东南州45个经济强镇建设试点镇、是凯里市首批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乡镇。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07°58′30″至108°12′32″,北纬26°28′53″至26°38′45″。镇*所在地距凯里城区9公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320国道、炉榕省道和凯麻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黔东南州府凯里市通往东部9县的必经之地,也是贵州省东出湖南的重要通道。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具有可观的综合开发价值。

全镇总面积263平方公里,辖1个居委会、32个行政村、243个村民小组,辖区总人口48751,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人口密度为185。4人/平方公里,是凯里市苗族人口最多的乡镇,史称“*腹地”。有“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之说。这里的苗族人民崇尚文明的礼仪风范,创造了浩瀚的口碑文学,其富于哲理的曲艺嘎百福,娓娓悦耳的押调苗歌,内涵丰富的鼓笙曲舞,叹为观止的服饰艺术、手工刺绣、手工银饰、剪纸、庄严肃穆的鼓会集会、别具情趣的婚俗礼仪,独特的村寨吊脚楼群等,都是三棵树镇苗族文化的典特征,是我国民间古老流传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之一。

2、城镇文化

三棵树镇的苗族文化属于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原汁原味,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尤其是三棵树镇的苗族服饰、民族风俗更是吸引游客,原生态旅游更有开发的潜力,三棵树镇苗族家庭是以父系为中心的小家庭制,一般两三代同堂,世代居住在用杉木或松木建造成的木屋,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并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严禁同宗和姨表兄妹之间通婚。

而婚婿的缔结自明、清以来即存在“自主*式”和“说合*式”等几大类。所谓“说合*”是先由老人提议请人撮合,女方家答应后,男女青年再通过"游方"建立感情,双方同意即可定亲,条件成熟后结婚。“游方”是三棵树镇苗族青年男女最为普遍的谈情说爱选择伴侣的最佳方式,多在农闲时节或传统节日之际进行,白天一般限于节日期间在村寨周围有风景树的坡上,晚上则在村寨内的“游方堂”。无论白天或晚上游方,都是邻寨或外房男青年先到,以吹口哨、木叶等为信号,女青年闻讯后,即换上新衣服,邀约同伴出来对歌、谈话,如遇上称心的除了唱歌、盘问外,还抓住心理,送些小礼物,如手锡、戒子、围腰等,使其保持继续来往,经多次游方,走访、考察,并征求双方父母同意后订立婚约。择吉日男方数人于黄昏时到新娘家接新娘出发,凌晨到男方家,次日,男方家选派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女方家商定和点交礼金,当天返回,十二天后,女方家数人到男方家接新娘“回门”,男方家也派数人护送。而女方家则在离家不远设下拦路酒,在堂屋拉起长桌摆上美酒佳肴,四方宾客前来祝贺相陪畅饮酒罢收拾堂屋,在神金前依次摆下嫁妆,由男家歌手与女方的舅父舅母对唱开柜歌待新娘的嫁妆全都抬出门后,男方喝过拦门酒领着新娘出门。

除此之外,三棵树镇境内的苗族因习俗不同,在服饰上也各具特色,尤以女装最为多彩绚丽,其服饰多以紫色为基调,上衣绣花、鸟、虫、鱼等图案,织花镶边,下穿百禧裙,盛装嵌银片,吊银铃,头戴“牛角”形银冠,颈戴银质项圈、银项链;而该镇的南花村一带和挂丁社区的苗族着便装时,头结发鬓,戴木梳,插银替,搭绊红色长方形头帕,戴耳柱,身穿内白外素衣或素花衣,下着素裙长过膝,脚履布鞋。盛装时,头饰为包银头帕或戴银质冠花,戴银项圈、银项链,手戴银手旁,指戴戒指,身穿白中蓝衣。

该镇境内由于苗族居住地较多,各种的民族节日甚为繁多,尤以"过苗年"(冬月十一),"吃新节"和"芦笙节"(农历六、七月)最为隆重。过苗年是为了祭祀先祖,吃新节和芦笙节则是为了庆祝丰收。每逢节日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招待来自四方的亲朋好友,节日期间还举行隆重的芦笙舞、苗族飞歌、斗牛、赛马、拔河、篮球赛等活动。节日的场上飞歌四起,百牛争霸,身着苗族盛装的青年男女,如约而至来到了踩歌堂,随着芦笙悠扬的旋律翩翩起舞,整个会场成了舞的世界,歌的海洋,气氛十分热烈。

3、城镇建设


三棵树镇

三棵树民族旅游商品市场,是在三棵树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旅游发展优势日益显现的新形势下建设和启动的,当前随着以南花、季刀、朗德、西江为代表的巴拉河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三棵树集镇民族特色打造圆满完成,仰阿莎至三棵树市政迎宾大道、朗西公路、凯雷二级公路三条主干公路投入修建和逐步通车使用,三棵树民族旅游商品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借助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强劲东风,促进凯里市旅游业的大发展,市委、市*站在战略的高度,按照“人无有我,人有我特,人特有全,人全我奇”的原则超前打造三棵树镇旅游商品市场,对全镇300多间临街门面进行了功能规划,制定了工商税务、产业扶持、生活保障等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并明确46个市直部门对门面进行对口招商和帮扶指导。截止9月25日,46个部门共引进和扶持商家户共160户(其中含三棵树*引进的26户),其中,经营工艺品100户,土特产38户,民族特色饮食22户。各部门累计投入协调扶持资金约100万元。

近年,为整合该镇旅游资源,打造镇内旅游土特产品展销市场,该镇引进了台江一家企业进驻镇内,该企业先后投入1100余万元对土特产展品展销市场进行改造,自3月份开业以来,共有4万余人游客到此参观、购物,目前销售额已达400多万元。

通过对黔东南的土特产品和民族刺绣、民族服饰的展销来表现黔东南州少数民族文化,各类土特产品有:茶叶、腊肉、蕨粑、凯里酸汤、从江香猪、酸菜、牛肉干、竹笋、野菜、香米等。民族服装及相关的饰品有:苗裙、苗服、侗服、腰带、蜡染及刺绣饰品等。

三棵树镇旅游商品市场,将是凯里市乃至黔东南州最大的旅游商品集散地,是整条巴拉河沿线的一个新的旅游亮点。

4、行政区划

三棵树镇区划

522601100001123三棵树居委会

522601100002123凯里纸厂家委会

522601100200220棉席村

522601100201220塘寨村

522601100202220党果村

522601100203220开怀村

522601100204220悦来堡村

522601100205220薅支坪村

522601100206220龙井村

522601100207121寨瓦村

522601100208220养朵村

522601100209220平寨村

522601100210220老鸦村

522601100211220南花村

522601100212220平乐村

522601100213220高坡村

522601100214220季刀村

522601100215220小乌烧村

522601100216220大乌烧村

522601100217220摆底村

522601100218220南高村

522601100219220格细村

522601100220220朗利村

522601100221220长青村

522601100222220沙嘴村

522601100223122挂丁村

522601100224220柏松村

522601100225220硐下村

522601100226220偿朗村

522601100227220格冲村

522601100228220铅厂村

522601100229220平丰村

522601100230220板新村

522601100231220浪寨村

5、地方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48815

男26265

女22550

家庭户户数11566

家庭户总人口(总)48463

家庭户男25978

家庭户女22485

0-14岁(总)13503

0-14岁男7533

0-14岁女5970

15-64岁(总)32411

15-64岁男17289

15-64岁女15122

65岁及以上(总)2901

65岁及以上男1443

65岁及以上女145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5470

6、附近景点


从江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是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被中外人类学家和民俗学者认为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

西江苗族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59年的蚩尤部落。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江西苗族迁徙西江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到西江后又长期处于*“管外”(管制之外)的状况,一直是自己管理自己,因而苗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保存和发展,再加上交通的不便,统治者欲同化也鞭长莫及。

雷山苗族银饰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苗族银饰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最有影响的银饰制作村是雷山县大沟乡控拜,该村是中国苗乡闻名的银匠村。控拜几乎全村男人都掌握银饰制作技术,沿袭了若干代人。这里的银饰艺人除了满足本县的需要外,还走南闯北,云游四乡以银饰手艺为生。远在榕江乃至黔南的一些边远县份,还可以寻到这里银饰艺人的踪迹。

最负盛名的中国苗族银饰是雷山和台江,两地的苗族女子节日盛装的银冠,银角和银凤雀等头饰雍容华贵,连小姑娘都头戴华丽的银冠。

穿裙最短的是世居深山的雷山桥港苗族女子。6寸长的细褶裙,层层缠绕腰间,使臀围显得特别丰满,内穿青布紧身大襟衣,外穿深红缎对襟短衣,短裙,前围腰长及膝部,后围腰长至脚跟。系织花腰带,又垂8根花带于身后,如锦鸡羽毛。下着青布紧腿裤,脚穿翘尖绣花鞋,头绾大髻,戴凤雀银钗,身佩各种银饰。

郎德上寨

在很多介绍苗族风情的宣传册上往往能看到一个用卵石排列得很好看的芦笙场,图案模仿古代铜鼓上的十二道太阳光芒砌成,两头还有用石料铺的两匹飞奔的骏马,那就是在郎德上寨拍的。

郎德上寨是贵州省命名的民族文物村,也是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领袖杨大六的出生地,当年打仗用的刀枪箭戟自是遗留了不少。那时清兵整整征战了18年才将其平定,大怒之下把寨子烧光,人口几乎被杀绝,侥幸有15人逃至深山野林才保住了性命。后来这15人组成了4户人家,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至今全寨已经有118户,500多人。

郎德上寨依山傍水,背南面北,四面群山环抱,茂林修竹,衬托着古香古色的吊脚楼,蜿蜒的卵石路在屋檐间时隐时现,偶尔还能听到两嗓子苗民的歌声。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长裙苗”。寨前有一条小河逶迤如龙蛇,小水车三三两两,南面有松杉茂密的“护寨林”,山上有当年杨大六起义时筑起的碉堡、战壕;北面有杨大六桥—风雨桥横跨于河上,过桥后还能看到杨大六练兵场。还有南、中、北三个不大的寨门“郎德上寨”几个字。寨中芦笙堂后就是“杨大六文物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当年杨大六起义时用过的刀、叉、头盔、铁炮等物品。

从江

从江县城被都柳江一分为二,两边都只有1条街道,东岸为老城,西岸则被新建筑统治。县内基本没什么看头,惟一可看的是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大集市,不过从江管辖的民族村寨中青石小道交错纵横,花桥鼓楼交相辉映,吊脚木楼鳞次栉比,水车水碾悠然转动,鸡鸣狗吠此起彼伏,置身其间,自是别有一番风味。所以从江县绝对是参观周边民寨的大本营。

7、地方特产


苗家鸡稀饭

苗家鸡稀饭

主料:白条母鸡1.5千克,糯米300克,大米200克

辅料:食盐8克,姜块50克

制作过程:将母鸡砍成大块,净锅加水,放入鸡块、姜块,用大火烧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炖,鸡块捞起另用;在原汤中放进淘洗干净的糯米、大米,用小火熬煮,边煮边用勺不停地搅拌,待米汤汁稠糊时加盐拌匀即成。

味型:咸鲜

特点:鲜香软糯,汁稠色亮

凯里红酸汤

红酸汤是凯里地区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所独具的色(鲜红)、香(清香)、味(醇酸、回甜)等特点具有开胃的作用。凯里红酸汤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红酸汤是凯里地区苗族人民的传统食品,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所独具的色(鲜红)、香(清香)、味(醇酸、回甜)等特点具有开胃的作用,食用后能令消化不良、厌食等患者胃口大开。凯里人素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翩翩”的民间俗语,可见,红酸汤在凯里人饮食链上的重要地位。

由凯里经济开发区明洋食品厂隆重出品的“玉梦”牌凯里红酸汤不仅保留了传统红酸汤特有的色、香、味等特点,而且经科学处理后口感更纯正、营养更丰富。“玉梦”牌凯里红酸汤系沿用贵州山区苗家酸汤酿制良方、结合现代科技,采用贵州山区优质红辣椒、西红柿、生姜、糯米等农副产品经二次酿造自然发酵精致而成。经科学检测:本品中含有丰富的有益有机酸——乳酸(有天然乳酸菌自然发酵而成)和维生素C等有机物,还富含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它对保持人体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以及维持肌体的酸碱平衡和增强食欲具有其他食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下司狗肉

下司狗肉是仅次于下司酸汤鱼的好菜,许多过路客人和朋友都喜欢来下司吃狗肉。下司狗肉肉质细嫩,味道纯正,准确地说,下司狗肉叫下司草烧狗肉,正因为采用草烧技术,即所谓的“天然”技术,所以它与其他地方的喷灯烧、煤烧煮起来的味道有所区别。另外,下司人在选狗的时候也比较讲究,只要农村人养的土狗,不要0狗和饲养狗,并且一般都只要重十多斤的,既不要老狗,也不要太小的狗,故味道与其他地方的有所区别。

下司狗肉又叫下司草烧狗肉,正因为采用草烧技术,即所谓的"天然"技术,所以它与其他地方的喷灯烧、煤烧煮起来的味道有所区别。另外,下司人在选狗的时候也比较讲究,只要农村人养的土狗,不要饲养狗,并且一般都只要重十多斤的,既不要老狗,也不要太小的狗,故味道与其他地方的有所区别。

下司狗肉汤锅堪称黔东南美食中一绝。所谓汤锅,通俗说就是大口的锅煮大块的肉喝大碗的酒以达大快。狗为十多斤的本地小黄狗,肉嫩皮薄;宰杀后用稻草熏烧,色至微黄、皮脆;砌成大块放入大铁锅中,倒入清水(清水江河水),用木柴大中火煮到半成以上熟,肉香汤鲜皮脆骨剔;后用小铁锅架在炭炉上,舀入大铁锅中的原汤,放狗肉香(薄荷)、长葱、芫荽制汤,汤开放入砌成小块的狗肉;上好的蘸水(本地朝天辣、葱姜、狗肉香、芫荽,狗肉香必不可少)和米酒、时令新鲜蔬菜。

现下司有不少的狗肉店,但要吃上正宗的狗肉汤锅,只有赶集(每星期五)和看会(农历六月二十四等民间节日)才会遇上,同时要选名厨,如“谢六八”、“张老四”、“顾老董”等。

上一篇:三棵树大街街道

下一篇:雅安碧峰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