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企业培训技巧:怎么让人觉得培训是有效的?

科普小知识2022-05-24 01:47:32
...

  培训效果评估可谓是培训领域的终极问题。以致于每次培训时总是有人问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评估呢?答案无法以下几种:有人是为了论证自己有价值,有人是为了应对领导的挑战,有人总是在怀疑培训的价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培训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培训无效,根因可能在这

  有人认为培训效果是评估出来的。培训效果是完整设计并运营出来的,是需要后期跟踪出来的。而评估的前提是要有清晰明确的可衡量的目标,很多人的培训没有目标就直接后期评估,评估什么呢?这个目标一定是基于业务问题、与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的,不是在办公室闭门造出来的。所以本文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设定符合此要求的目标,做到以终为始、有的放矢,而有了目标就让评估变得不是问题了。

  设定目标只需要问3个问题:

  1、通过培训,学员能使用什么?

  这是工具、方法论层面的问题,假设是学员学了知识要通过练习和应用来实现和评估目标。

  2、通过培训,学员能输出什么?

  这是成果层面的思考维度,正如现在流行的OKR,输出成果是学习项目的重要目标。

  3、通过培训,学员能成为什么?

  这是结果层面的问题,假设是学员通过学习要发生改变,那变成什么样的人呢?

  说明一下:1、未必每一个项目都要设定这3个层次的目标;2、3个目标之间有逻辑递进关系。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访谈某大型保险公司分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要开展一次销售经理的训练营,他对该项目的期待是,能够选拔出10个储备*,学员能够制定出所在团队一季度的绩效考核方案。

  显然这是两个层面的目标:

  输出什么?一季度的绩效考核方案

  成为什么?储备*

  再比如内训师培养项目,很多公司的做法是上一次TTT课程,显然这个学习目标是模糊而且无法实现的。在我看来,围绕着3问题目标设定法,内训师项目的目标应设定为:

  使用什么?知识萃取、课程开发、课件撰写等工具方法

  输出什么?基于内训师工作经验的课件

  成为什么?内训师

  显然仅仅上一次TTT课程无法实现上述目标。接下来我们具体剖析3层目标的设定方法。

  一、应用层:学员会使用什么?

  很多人将培训目标的设定还停留在“了解、理解、掌握”这样模糊的词汇层面,结果是无法评估。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中,早已对设定表现性目标进行了清晰的解释。每个培训从业者都应该熟练应用这个方法论,本文不做赘述。

  在互联网时代,纯知识的学习已经完全可以通过线上来解决,线下学习更应该侧重于应用层。培训前梳理出需要学员学习的工具、方法、模型、技巧等有哪些,最简单的要求就是学员要会使用这些工具。比如绩效管理课程中需要学员学习的工具可能包括指标分解、SMART法则、指标沟通技巧、跟进辅导方法、绩效评估工具、绩效反馈方法等。对学员的最低要求就是会使用。

  那如何才能保证学员会使用?老师就要设定各种基于实际应用场景的练习环节,包括案例分析、情境模拟、方案制定等等。并根据学员的练习效果给予及时的个性化的反馈。我们可以将这些知识分为3类:

  1、人际技能类,要求学员进行大量的情境模拟;

  2、智慧技能类:要求学员基于老师给定的案例或者学员自己的案例进行练习;

  3、动作技能类:要求学员在老师示范和指导下,进行大量的操练。

  比如,我最近参加了混沌大学的创新教练训练营,在第一模块中有12个创新模型,显然属于智慧技能类。所以教学安排是每天上午学习模型,下午和晚上学员会寻找案例来分析和应用这些模型,然后第二天一早PK。

  因此,我们看到,在目标设定的同时,也就确定了教学活动。

  二、成果层:学员能输出什么?

  OKR成为人力资源领域的又一热点,而其底层思维是管理哲学。OKR体系的全称是Objectives &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也除了业务指标还要输出有形的成果来评估,每个团队要有目标,而个体的目标要和团队一致,对于个人来说,目标的实现形式是个体要有阶段性成果。

  在传统培训中,我们过多关注内容本身,而忽视了学员的学习输出。我们尽管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但往往将学以致用环节默认为是学员的自发行为。但其实我们的客户(往往是学员的上级或业务部门负责人)是有期待的,甚至对于输出成果有清晰的认知。比如前文提到的保险公司的培训项目。

  再举个案例,有一次我访谈某教育集团的业务负责人,他们要给新校长和教务长培训,我问到她对该项目的期待时,她希望能够输出《新校区运营手册》,不希望校区运营靠的是隐性经验的传帮带,希望用更清晰的显性化方法来管理。

  其实,隐性经验显性化是很多一个学习项目都可以设定的目标。随着显性知识的不断普及化,组织内部的隐性经验弥足珍贵。正如华为轮值主席徐直军所说“华为最大的浪费就是经验的浪费”。如果一个项目将需求挖的够深,那你会发现大部分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组织内部而非外部。最近,我辅导一家著名企业大学的学习项目时,在成果这一项,我们设定了快速制图方法论、项目研发的方法论、专利初稿等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成果是对于最终解决业务问题的中间物,要和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

  三、结果层:学员能成为什么?

  学员通过一个周期的学习,在素质和技能方面发生了改变,就变成了一个新的“人”,如前文所说,如果是储备*的培养项目,那就是通过培养周期学员成为了储备*;内训师培养项目,准内训师通过培养成为了正式的内训师。

  这样的项目要有严格的评价甚至是筛选机制。因此,要对最后要成为的这个角色有清晰的要求和标准,比如我和客户合作的内训师培养项目中,清晰列出了内训师认证的12个行为项。我最近辅导的某企业大学的研发工程师培养项目中,对优秀工程师进行了清晰的行为画像,用10个行为评估学员的改变。

  我们见过很多培训班,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参加几门课程的上课,充其量在上课时看几段视频、小组讨论几个问题,根本谈不上学习。培训目标缺失,学习形式单一,何来培训效果?

  基于以上3个维度的分析,单一的培训课程根本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所以我们倡导人才培养的学习项目模式,而学习项目的首要任务就是基于深入的需求挖掘和分析,设定清晰可衡量的利益相关者认可的学习目标。然后基于学习目标设定科学的学习流程,或者是学习活动链,而在这个流程中要阶段性评估目标的实现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