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交流
图片和音乐
1972 年 3 月 2 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穿越太阳系的星际飞船“先驱者 10 号”。经过 45 亿公里的长途跋涉,1983 年它已越过海王星轨道,很快将跨过太阳系的最外侧的一颗行星——冥王星的远日点而飞离太阳系。“先驱者 10 号”之后的“先驱者 11 号”虽然晚了 1 年多才出发,但是却第一个飞离太阳系。“先驱者 11 号”不仅是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人造物,而且携带着一张人类自我介绍的“名片”,负有向宇宙介绍人类的使命。
“名片”是一块长 22.9 厘米,宽 15.2 厘米,厚 1.27 毫米的金属标记铝板。左上方两个圆形表示两个氢原子,并标出了电子和核子自转角动量能,两个原子用连线表示氢分子,连线及其下的“1”表示用氢这种宇宙间最普遍最基本的元素释放电磁波的波长和周期,分别代表单位长度和单位时间。
中间放射状图表明太阳系在银河系中所处的位置:一条向右延伸的直线指出了银河系的中心方向;余下的 14 条线代表 14 颗脉冲星,并表示出太阳到各脉冲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根据 14 根线后部表示的脉冲周期反推出“先驱者”飞船出发的时间。
图下部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圆周代表太阳系,从左至右依次为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水星上方用二进制数字标明与太阳的距离为 10,以此为基准可算出其他行星到太阳的距离。图中还描出“先驱者”从地球出发的运行轨道。
图中部右边画着一男一女,介绍了地球人类的形象,女人右边用二进制数字表示女人身高,二进制数字 1000 就是十进制 8,以氢原子波长为长度单位,8 个单位等于 21 厘米×8,女人身高 168 厘米。一男一女背后还画出了“先驱者 10 号”宇宙飞船的外形。
1977 年 8~9 月,美国又发射了两艘星际宇宙飞船“旅行者 1 号”和“旅行者 2 号”。“旅行者”携带了一个特别的铝盒,里面有一个瓷唱头、一枚钻石唱针和一张直径为 30.5 厘米的镀金铜唱片。这唱张片可以放两小时,记录着地球上各种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信息,包括 116 张图片、35 种地球自然界音响、27 种世界名曲、近 60 种语言的问候词、当时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的口述录音和一份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电报。
116 幅图介绍了太阳系的概况,它有银河系中的位置,地球和地球大气层的化学成份,DNA、染色体和人体图,海洋、河流、沙漠、山脉、大陆、花卉、树木、昆虫、鸟、兽、海洋生物和雪花的形象,牛顿《世界体系》中说明怎样发射炮弹的弹道力学插图,一幅日落图,一个弦乐四重奏乐团,一把小提琴,贝多芬降大调的一页乐谱和乐曲演奏情景。还有风土人情以及科学文明的成就,如长城、联合国大厦、旧金山的金门桥、火箭、飞机、火车等等。
美国总统卡特签署的电文介绍了地球和美国,瓦尔德海姆口述录音代表全地球人类向未知的外星高智慧生命,表示敬意并寻求友谊。用近 60 种语言发出的友好问候,包括我国的广东话、厦门话、客家话等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语言,加上一对鲸鱼的热情呼叫,对未知的人类问好。
耶稣问世以前几千年前就有的乐器——古筝,演奏了一首“从孔子在世起就成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高山流水》”,以及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世界名曲、爵士乐、摇摆舞曲,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的歌曲和中国的京剧等占了录音大部分。
向未知人民友好问候的这张唱片还用 12 分钟录下了 35 种地球自然界的音响。令人晕眩的回旋声,象征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然后是象征地球混沌初开时的巨响;接着是汇成海洋的暴风雨,再后是生命的发生,从冰川时代的寒风呼啸中传来了人的声音;火车、飞机、火箭开动或发射的巨响;人的笑声、海浪拍岸的涛声、鸟啼、虫鸣、犬吠、兽叫之声;人的呼吸、脉搏跳动和脉冲星产生的宇宙噪声等。
唱机铝盒用钛制螺拴固定在飞船上,包装上刻有唱片用法。即使在宇宙中经历 10 亿年岁月后,唱片仍能清晰嘹亮地播放。
电文联系
面对浩渺无垠的宇宙,“先驱者”和“旅行者”到何处去寻找智慧的外星人同类呢?事实上,当它们飞出太阳系后还要几十万年才能到达另外一个星系。要在无数个星系中去寻找文明和智慧的外星人,希望是渺茫的。
人类还是得回过头来继续借助电波,它是我们所知的宇宙间最快速度,比“旅行者”的速度快 1 万 7 千多倍。
1974 年 11 月,美国天文学家向银河系中的 M13 球状星团发射了波长为
12.6 厘米的电波,这是人类第一次进行星外电文联系。
电文的内容由 1679 个“1”和“0”数字构成。73 行,每行 23 个符号,正好 1679 个组成。
第一部分,用二进制表示从 1 到 10 这 10 个数字,由左至右依次为 001、010、011、100、101、110、111第二部分给出了构成人体的基本元素,以它们的原子序数表示。从左至右依次为氢(原子序数为 1,即二进制数字 0001)碳(原子序数 6,即二进制数字 0110)氮、氧、磷。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表示 DNA 的构造及图解。有一个 DNA 双螺旋链的形象;在 DNA 双螺旋形像中间给出人类 DNA 所含碱基数目(42 亿 9444 万 1822 个)的二进制数字。
第五部分给出了人的形象、身高、和 1974 年地球总人口、(42 亿 9285 万 3750 人),都用二进制数字给出。
第六部分给出了太阳系,并把地球突出出来。
第七部分是发射电文的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示意图。
第八部分用二进制数字给出抛物面天线的直径(30618 厘米)。
如果外星人存在,并且达到高度文明,我们与之共同的肯定首先是数学、物理、天文学。所以星际对话只能使用这些语言。
M13 球状星团距地球约 2 万 5 千光年。如果那里有人注意到这次发射,那将是 2 万 5 千年之后的事,假如他们立即回电,要 5 万年之后地球才能收到。人类进入文明才几千年,学会科学才是近二三百年的事,5 万年之后的地球是什么模样实在不可预料。
信息呼叫
“我要亲眼看一看飞碟!”
居住在日本北海道小樽市的苅屋瑞夫,早在 1957 年的时候,就打定这样的主意。
从此,他对有关飞碟的书报、杂志,广泛搜集,无所不读。用什么办法才能够亲眼看到飞碟呢?这个念头,总是萦回在他的脑海之中。
“是啊,用传感信息也许能呼叫飞碟!”
想到这里,他就开始了实际试验。1968 年 9 年 28 日午夜 11 点 40 分,苅屋瑞夫从房子里走出来。他面对着皎洁的月光,在院子里凝思伫立。明月皎皎,高挂在蓝天顶上。柔和月光洒落到寂静的大地上。漫漫长夜,如同白昼一般。苅屋对着月光昏暗的地方,圆睁双眼,反背两臂,双手握在一起,立正站着。他心无杂念,向着那广阔的宇宙静静地发送着传感信息:
“我是地球的苅屋,请回答!”
他集中精神,默默无声地暗自叨念着,几十遍,几百遍 不!大概默念总有几千遍了吧?他看一下手表,已经是凌晨三点了。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他已经精疲力尽。可是连个飞碟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第二天、第三天 苅屋依然如故。他每天都坚持半小时到一小时,来发送传感信息。9 月已经过去,10 月又来了。他一天也不休息,从不间断地发送着。
“总是用传感信息同飞碟通讯,这岂不是愚蠢的想法吗!”
苅屋瑞夫的思绪里,偶而也泛起这种念头。尽管如此,他仍然抱着一线希望,每夜每夜地坚持下去 。
10 月又过去了。
11 月 12 日,奇迹终于发生了。这一天,苅屋像往常一样,夜里 11 点 30 分走到屋外,伫立在每晚必来的老地方。
“我是地球的苅屋,请回答。如果接到这个传感信息,请给予回答!”发出传感信息后,大约过了 50 分钟左右。“——啊!”苅屋看见房后的小山顶上出现了一个圆形物体,心里默然
一惊,不禁失声叫了出来。圆形物体在那里摇曳晃动,闪烁着强烈的亮光。“那是飞碟吧!?”
苅屋如同被那个物体吸附一样,朝着山顶登上去。怪物在空中一左一右的移动着。但不像是掉落下来的样子。
“如果你是飞碟,请降落到我这里。没有任何危险,等待你的降临。”苅屋瑞夫向圆形怪物发送了四五次传感信息。可是,过了 30 分钟,它也
没降落下来。
次日,发光怪物在同样的方位出现了。不只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2个、3 个,不断地增多。它们来势迅猛,高速飞来飞去,时而突然停止。
哪儿有这种飞行方式的飞行体呀?地球上是没有的。“没错儿,这就是飞碟!”
苅屋唤醒了正在梦乡的妹妹,让她去看飞碟。过了 30 分钟左右,飞碟消失了。
11 月 14 日午夜 1 点。苅屋又穿好防寒服走到屋外去了。“我是地球上苅屋,请回答!”
此时,他正在对着放射强光的行星,反复地发送传感信息,总有几百次了。聚然间,在苅屋瑞夫的心里,感觉到一种难用语言表达的强烈冲击。接着,觉得有一个人开始说话了。
这是一种强有力的男性声音,他讲着一口流利的日本话。这正是宇宙人发来的传感信息:
“2500 年前,我们和地球人初次缔结协定。” “地球人和一切人,在地球形成的时候,就决定了自己要干什么!” “请培养保卫宇宙和地球的人吧!”
刚刚说了这些话,传感信息就消失了。两天以后,也就是 11 月 16 日晚上。
苅屋用传感信息刚一开始呼叫,飞碟就降落在山后谷里。它发着强光,形状和体育运动中使用的铁饼相似。体积象油罐汽车那样大,降落到距地面 2 米左右的空间,从苅屋瑞夫眼前缓缓地飞过。真是奇事,简直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不一会儿,飞碟渐渐升高了。最后,完全消失在浩渺无垠的夜空里。
“感谢你们光临。谢谢,我高兴地等待着重逢的日子。再见!”
苅屋不断地对看那已经消失的物体,发送着传感信息。其时已是 1968 年 11 月 17 日零点 30 分了。
在 1968 年的实验以后,1973 年 7 月 23 日苅屋瑞夫又在东京 NTV 电视台的房顶上进行了用传感信息呼叫飞碟的现场实验。
当时的情况,已经在深夜的电视广播中向全国播映,所以也许有人了解。
苅屋站在房顶上,在一排照他的摄像机闪光灯下,发送着传感信息。
东京的夏空嘈杂而混浊,几乎连一点儿星光也没有,在他的周围满是那些播音员和拍照他的录像机和闪光灯。这一切对需要集中精神发送传感信息是不利的。
尽管如此,苅屋依然认真地不断发送着传感信息。
不久,当播映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四周拍照的录像,都对准天空,拍下了一个小发光体的照片。
可是由于过小,它究竟是不是飞碟不能断定。
苅屋再一次倾首凝神地发送着传感信息 。
在这一夜的实验中,始终没出现清晰的飞碟影像。最后出现的小发光体,比星星要大得多,苅屋没有说它是飞碟。然而,同席共坐的飞碟专家们,却认为它可能是飞碟。
现在,苅屋瑞夫正在继续努力用传感信息,来实现与外星人和飞碟交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