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龙袍的颜色是怎么改变的 龙袍除了黄色还有什么颜色

科普小知识2021-10-13 23:15:01
...

说到龙袍大家都很熟悉了,在很多人的理解中,古代皇帝所穿的衣服就被称为龙袍,而很多人的印象中,龙袍的颜色在明清时期很多时候都是黄色,而秦朝时期则是黑色,这两种颜色是比较为人所熟知的,那你知道龙袍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颜色呢?龙袍的颜色究竟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历史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龙袍的颜色是怎么改变的 龙袍除了黄色还有什么颜色

1、古代龙袍有什么颜色

在唐朝以前,皇帝的龙袍每个朝代都不一样。

秦朝建立不久,由于民间比较提倡恢复周朝制度,秦始皇担心会影响自己的统治,就把龙袍定为黑色,因为黑属水,周朝属火,水克火所以后来就把龙袍定为黑色。黑色龙袍一直到汉文帝时期才算终止,汉文帝也算是穿黄袍的第一任皇帝。

西晋时期,龙袍定为红色。以后大多朝代,身穿红色龙袍者居多,比如宋朝、明朝。

隋唐时期,龙袍基本的颜色为黄色,到唐朝时期由于各阶级穿黄色的比较多,李渊才把黄色定为皇帝专用颜色,民间禁止穿黄色。

龙袍样式最多的还是明朝,不只是有黄色,白色、黑色、红色都可以作为明朝皇帝正式龙袍,这一点不要被电视剧误解了。

清朝可能比较崇拜唐朝,建国就把龙袍定为黄色,可惜在清朝几百年的统治期间,中国是真有点黄。

现在好多电视剧,动不动就把龙袍定为黄色,真心不严谨。

龙袍的颜色是怎么改变的 龙袍除了黄色还有什么颜色

2、古代龙袍颜色的变化原因

战国时期,邹衍提出了“五德终始”理论,他认为五行与终始、兴衰、朝代国运相关。五帝时代属土,土对应黄色,五帝被夏朝所终结,土克木,所以夏朝属木,木对应青色,因而夏朝崇尚青色。

成汤推翻夏朝,创立商朝,是金克木,金对应的颜色是白色,因此商朝尚白。而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是火克金,火对应的颜色是红色,因此周朝属火。秦朝终结周朝,属于水克火,而水对应的颜色为黑,所以秦朝崇尚黑色,不仅秦始皇穿黑色,连秦朝的军旗都是黑色的。

战国以前受五德终始理论影响,各朝皇帝的袍服都以深色为主,那为什么之后的朝代又出现黄色呢,如唐太宗的许多画像都是黄色,宋朝皇帝的画像以红色居多,是因为后面几个朝代不再相信“五德终始”理论吗?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染色技术并不发达,广泛采用含有单宁酸的植物染料,用媒染法染黑,媒染剂为青钒,因此靛蓝在这一时期得以广泛的运用,所以这一时期的许多服饰都偏向深色系,这些颜色中青色比较高级,所以周天子的服饰为青色。

汉朝时,植物染色技术更加发达,丝织物的色彩达20种之多,东汉《说文解字》中所罗列的纺织品的色彩名称达39种,黄色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汉为土,汉灭秦,土克水,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汉文帝将龙袍的颜色改为黄色,因此汉文帝也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穿黄色龙袍的皇帝。

到了唐代时期,草木染技术高度发达,比天然染料应用更为广泛,颜色更加丰富,仅黄色就有鹅黄、菊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植物染色技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李渊将黄色定为皇家专用颜色,普通百姓不允许使用黄色,这条规定也被后来的历代皇帝所采用。

到了宋朝以后,染色技术又有了进一步突破,按五德终始说,宋属火,所以崇尚红色,于是红色又开始流行起来。到了明清时期,用于染色的植物已多达几十种,植物染料不仅自给自足,而且还大量出口。我国染料植物的种植、制备工艺、染料应用技术在这一时期均达到鼎盛阶段,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清朝还专门设立了江南织造局,专为皇家贵族织染衣物,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祖上就是江南织造局的负责人。江南织造局下管江宁局、苏州局、杭州局等三个主要的编织染色机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各朝代龙袍颜色的变化,不仅是来源于五德终始理论,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染色技术的发展史。

龙袍的颜色是怎么改变的 龙袍除了黄色还有什么颜色

3、先秦时期的印染技术

在西周时期,由于丝织品、麻、葛织品的发展,使染色发展成为专门的行业:官府手工业作坊有掌染草的“染人”。

《诗经》中提到的织物有多种颜色, 当时人们己掌握多种矿物染料,像赤铁矿、朱砂、石黄、空青、石青等。植物染料在这一时期被用于染制各种颜色。

考古发现西周时,己获得红、黄、蓝“三原色”的染料,并能用它们套染多种颜色。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纺织业的兴旺,练染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逐步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官营手工业中,与练染有关的有7个工官,有不同的分工,如钟人染羽,筐人设色,慌人练丝,还有染人,掌染草等。

丝、麻、葛等在染色前要精练,不仅是为了漂白,也是为了除去纤维表面的胶质。

如练丝每天要在有一定温度的草木灰水中浸渍,清洗后放在日光下曝晒漂白,夜间浸在水中,如此反复昼夜。练帛则在较烂的栏木灰和蜃蛤(贝壳)灰水中浸渍,方法大致相同,其目的同样是用碱性液体除去胶质。这一预处理工艺对提高染色质量至关重要。

印染工艺在春秋战国时包括敷彩、版印等工序。敷彩,又称彰施。它是在织物或衣裳上用调制的颜(染)料循花纹涂绘。古籍上称为画缋(绘),它是印花的前身。春秋战国时代,画绘敷彩的衣裳十分普遍,《左传》说贵族们“衣必文彩”。

讲究“九文、五章,以奉五色(青、朱、黄、白、黑)",“非列采不入公门"。

当时染色分石染和草木染两种。石染指用朱砂、赭石、石黄、空(石)青、蜃灰(白)粉末等矿物颜料,进行涂染和浸染丝帛。草木染是指用植物染料的色素,进行浸染、套染和媒染染色,如用蓝草染蓝,紫草染紫,茜草染红,栀了染黄,皂淑栎树果实)染黑等。总之,当时色己相当齐全。

另外,还值得提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媒染技术。据《周礼·老下记》记载:三人为缥,五人为鲰,七人为缁。"这是以茜草色素作为红色媒染染料染鲰(绛色)为底色,再以青矾石等交替媒染而成鲰(青赤色)和缁(黑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