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去的桃花源 婺源行
总是听到身边搞摄影的朋友提起江西婺源这个地方,说那里是中国最美丽的农村,到那里可以体会到一种古朴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看到婺源的照片,我的心更是蠢蠢欲动。查阅了大量的图籍,制订了详细出行计划之后,我们用5天的时间跨越了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一共五个省,全部行程3300公里,完成了这次辛苦而又美妙的旅行。
初来乍到识金陵
大年初二的早晨,天还没有亮,整个城市还在春节喜气洋洋的氛围里熟睡,我们的车队已经悄悄地离开了城市,开始了南下江西婺源的行程。车队飞快地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着,由于春节长假,路上的车辆很少,我们这些不知道疲倦的人,日夜兼程,赶往自己心中向往的目的地。经过了一整天的长途跋涉,跨过了黄河、京杭大运河和淮河,就在夜幕降临之际,我们看到了长江南岸的灯火辉映下,一座伟岸的桥梁贯通了整个江面。
在通明的灯光辉映下,整个桥体发出淡蓝的光彩!这里就是长江2号桥,我们已经到达了古都南京。
南京,故称金陵,曾是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都城。虽地处江南,保留着固有的江南水乡的温婉,但流露出更多的却是,曾经的古都那自有的大家风范和威严。
当车子平稳地驶上了宽阔的桥面,寂静的夜空,是群星闪烁;对岸的金陵城,灯火辉煌;在江面水光的反射下,忽然分不清到底哪里是地平线,于是,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油然而生,天上人间,不知今夕是何年!
进得南京,很快联系到了南京的网友兄弟。在他们的热情邀请之下,我们领略了金陵的美食,并且对这个城市和她的人民又有了更深的体会。南京的人,少了许多水乡居民的精细,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受,却是故都子民的豪爽,和言谈举止中透露出的大气!
时光之旅品徽州
安徽的西递、宏村,和位于江西境内的婺源,同属徽州文化。尤其是婺源,因历史上交通不便,所以能够免于外界战乱的影响,古代徽州的文化遗风,才能够得以继续的流传和发展。在现代文明的今天,我们一行却像是又懵然闯入了这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
江南的田园,那山、那水,没有北方的硬朗线条,体现出的是圆润和温婉。这里的山村,也不同于北方建筑的红墙红瓦,简洁的平房院落的布局,和棋盘般笔直的街道。在这里,更多的建筑是依水势而成,房屋的整个走向,就是穿村而过溪水的形象。这里的色彩,是高对比度的白色高墙,和屋顶那黑色的瓦。这里的民居的建筑风格是典型徽派建筑,白墙、灰砖、黑瓦,自然古朴,依山傍水,每家每户都是成排连片,各家各户之间是高耸的山墙相隔,山墙有的是阶梯状,有的是呈弓的曲线状,高低错落。院当中是采光通透的高大天井,与四周的房屋连接一起,房屋大都是以木结构为主。房屋的门楼、门窗、梁柱均可以看到皖南徽派独特、精美、富丽的砖雕、石雕、木雕。
徽州民居,讲究的是布局的细腻,并且强烈体现出住宅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的威严。那里,更多的采用了层层叠叠的屋檐结构,错落有序。同时,内部的装潢,也更多地采用了精细的砖雕和木雕,并且,从材料雕刻的图案和花纹,也能详细地体会到原来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古代的徽州,是著名的徽派思想的发祥地,诸多的文人墨客,多来源于此。从当地的房屋建筑中,也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古人对文化教育和人文思想的重视。每每流连于溪水巷陌间,我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最有气势的建筑,往往是当地的祠堂和书院。高大的建筑和通透的空间,又和民居内部的狭小布局产生了巨大的反差。
感受着浓厚的古代文明的熏陶,我们陶醉在这青山绿水之间,那幽静的竹海和潺潺的溪水,远处农田间的耕牛和村野山居的袅袅炊烟,让我想起了陶渊明那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