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正在破译的“青藏密码”

科普小知识2022-10-16 11:03:47
...

新华社拉萨9月8日电“青藏密码”被破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研究首次成果发布

新华社记者鲁诺、王启诺、张保康

为什么青藏高原会变绿?这是生态改善的标志吗?冰崩的灾害机制是什么?它能被科学地警告吗?冰川融化增加了多少水资源,这对“亚洲水塔”是弊大于利?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哪一个先上升,它是如何影响生物进化的?……

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的“世界屋脊”,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再次启动了青藏高原综合科学研究。在过去一年里,科学研究小组成员对冰川、湖泊、水文、气象、高山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地资源变化进行了全面调查。2018年9月5日,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的第一批研究成果在拉萨发布,从多个角度诠释了气候环境的“青藏法典”。

变化中的“亚洲水塔”

“20年前我第一次在塞林西库湖畔露营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湖水淹没了。”中国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陈毅锋说。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员范洁说,近年来,塞林郭湖的面积不断扩大,淹没了周围220多平方公里的牧场。

“长大”不仅仅是塞林的错。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发现,50年来,青藏高原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由1081个增加到1236个,湖泊面积由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4.74万平方公里。然而,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冰川面积减少了15%,高原的冻土面积减少了16%。

“世界屋脊”被公认为“亚洲水塔”。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许说,包括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在内的10多条亚洲主要河流,从那以后总径流量超过4359亿立方米。巨大的水量及其各种形式的循环影响着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

近年来,以干燥和寒冷著称的青藏高原正以两倍于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变暖和变湿。中国科学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首席科学家姚坦东院士认为,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水资源的增加,“亚洲水塔”原有的平衡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灾害。例如,2016年7月和9月,*阿里地区的阿鲁冰川崩塌。

在过去的一年里,科学研究小组已经初步揭示了冰崩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识别潜在冰崩的指标。他们建议建立一个科学的冰崩预警系统,为应对措施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绿色的青藏高原

山上的树长得越来越高,地面上的植被越来越早变绿——青藏高原正在变绿,让人既高兴又担忧。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实验室主任朴世龙说,在过去几十年里,高原生态系统总体上有所改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经历了强烈的变暖,植被生长显著增加。然而,在2000年之后,绿色变化的速度已经减缓,并且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高原西南部的植被生长下降,而在东部增加。

植被覆盖对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有直接影响。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这个过程被称为碳封存。自2000年以来,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每年吸收5100万吨碳,*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的15-23%。然而,持续快速变暖可能导致青藏高原地区多年冻土融化,从而将多年冻土中的大量“旧碳”释放到大气中,加剧气候变暖。

青藏高原有一个完整的从热带雨林到高山草甸的植被垂直带,在北半球的最高海拔处有高山树木线。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00年中,树线位置平均增加了29米,最大增加了80米。

“高山林木线的上升增加了森林生物量,有利于改善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另一方面,它也压缩了高山灌木草地的生存空间,增加了种群密度和竞争,并增加了高海拔地区特有物种灭绝的风险,”帕克说。

对气候变暖敏感的还有青稞,这是青藏高原的主要谷物,喜欢凉爽的作物。研究发现,气候变暖不利于青稞单位面积产量,这种影响将随着气候变暖而加剧。

“如何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也是未来青藏高原农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帕克说。

还原过去和现在

青藏高原的“成长”历史是了解这个高原的关键之一。过去,人们无法就高原何时变得如此之高达成一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重建了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6500万年的隆升历史。

"冈底斯山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座高山."中国科学院院士丁琳说,横跨青藏高原西南部的东西向山脉在5500万年前达到现在的高度。

然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同一时期,至少喜马拉雅山的部分地区仍被海水覆盖,直到2400万至1500万年前才成为世界屋脊。它的抬升阻止了南亚季风气团向北移动,高原内部逐渐变干。但是它的分流把季风带到了东南部,创造了一个鱼米之乡。

从热带平原到高山草甸的巨大变化也给高原带来了生物进化的“自然实验室”的美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青藏高原可能是史前动物起源和进化的“摇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邓涛说,高原隆升后,毛犀和北极狐等哺乳动物的祖先出现在这里。当第四纪大冰期到来时,他们“走出*”并向北迁移,这已经提前适应了寒冷的环境。北极狐仍然生活在北极圈附近。最早的雪豹大猫的祖先也同时出现在高原上。美洲虎、豹子、非洲狮等等都是它的后代。

另外,在龙胜之前,*北部有大面积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考虑到欧洲和北美的化石物种,青藏地区在新生代早期是植物扩散和交流的“枢纽站”。植物王国的“拓荒者”通过这里去了欧洲和北美,他们的后代至今仍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常见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