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
近日,《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4)》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的重要成果之一。报告定量描述了截至2014年底中国人力资源的总量、结构和流向,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的演变和经验的得失,重点介绍了引进、开发和利用国外科技人力资源的有效政策工具和具体措施。
报告指出,中国仍然保持着世界上科技人力资源大国的地位。截至2014年底,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为8114万人,其中合格科技人力资源7621万人。从2014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来看,“29岁以下”科技工作者是中国现有科技人力资源的主体。从学科结构来看,从2012年到2014年,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科技、农业和医药领域新增科技人力资源的比例分别占总量的93%和59%,以工程类为最多。从学术结构来看,2014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比重分别为0.8%、4.7%、37%和57.5%。在2012014年新增科技人力资源中,本科及以上科技人力资源数量超过专科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质量正在逐步优化。
报告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政策的演变分为“以知识分子为中心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时期(1949-1976)”、“尊重人才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时期(1977-1991)”和“突出“第一资源”战略地位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时期(1992年至今)。文章还指出,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经历了一个逐渐“去意识形态化”的过程。中国基于市场机制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工具箱越来越丰富。通过对外开放和扩大政策制定的国际视野,促进科技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方面的国际合作和国际人才流动,是推动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及其政策完善的重要动力。
报告还总结了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在科技人力资源政策方面的经验,并为中国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提出了建议:推进教育改革,加强科技教育,从源头上保证科技人力资源的供给;加强高校与行业的合作,根据行业需要培养创新人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体系建设,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建设一流的教育研究基地,聚集世界一流的研究人才;完善中国的“移民制度”,提高对外国人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吸引外国专家和学生;适度开放国家科技计划,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培养和吸引合作人才;加强科研*改革,建立良好的学术环境,提高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性,促进各类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数据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对未来专业需求的评估将为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上一篇:着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