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专家何大一:倾尽余生,为信念而战
■我们的记者张晶晶
作为第一个被《时代》杂志称为“战胜艾滋病的人”的“鸡尾酒疗法”,何大一希望每个人都更加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即艾滋病并没有因为“鸡尾酒疗法”的发明而被征服。但是即使艾滋病可能根本无法治愈,他仍然选择将余生奉献给这项研究。
近日,凤凰卫视与国内外10多家知名媒体和机构联合,相继宣布“影响世界华人奖”提名,国际知名艾滋病专家何大一获得其中一项。在一次采访中,这位致力于抗艾滋病事业30多年的华裔美国科学家和中国工程院外国院士告诉《中国科学报》:“我已经60多岁了,我认为不可能再做30年的研究,但我至少还能做10年,我会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何大一解释说,艾滋病毒不仅复杂,而且变化很快。他预测在未来10年内不会开发出完全有效的疫苗,“我们需要更多的基础科学研究来帮助我们理解它。”但是即使艾滋病可能根本无法治愈,他仍然选择将余生奉献给这项研究。
第一个“鸡尾酒疗法”
何大一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学家之一,也是最早阐明艾滋病病毒复制多样性的科学家之一。目前,他在世界著名的微生物研究所——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工作。他是该中心的第一任科研主管,也是首席执行官。
何大一,祖籍江西新余,1952年11月3日出生于中国*省台中市。当他12岁的时候,他的家人移民到了加州的洛杉矶市。他于1970年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四年后,他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学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
1981年,在洛杉矶西奈医疗中心当见习医生时,何大一接触到了第一批发现的艾滋病病例。认识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并阐明了艾滋病毒复制的多样性,何大一和他的同事开始研究联合抗病毒疗法,或“鸡尾酒疗法”。
这种疗法的原理是选择多种抗艾滋病药物形成组合,并使用蛋白酶抑制剂药物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以比单一药物更有效地治疗艾滋病。因为它的“组合”策略类似于准备鸡尾酒的过程,所以被称为“鸡尾酒疗法”。自1996年在发达国家使用鸡尾酒疗法以来,它已经有效地降低了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目前,它仍然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艾滋病治疗方法之一。
基于“鸡尾酒疗法”对艾滋病治疗的杰出贡献,何大一于1996年被《时代》杂志选为年度人物。2001年,他被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授予“总统国家奖章”。2006年,他被时任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推荐,并被选入第一届加州名人堂。2010年,他被《时代》杂志称为“战胜艾滋病的人”。最近,他刚刚被授予泰国皇家王子马希隆医学奖。
此外,何大一还获得了恩斯特·荣格医学奖、纽约市长颁发的科学技术卓越成就奖、斯奎布奖和海丝特·米洛德国制药公司奖。他是美国13所大学的名誉博士,也是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香港大学、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名誉教授。他还是美国艺术科学院的成员,*“*研究院”的成员,中国工程院的外籍成员,美国医学科学院的成员。
对于科学研究者来说,压力和怀疑无疑伴随着许多荣誉。在何大一看来,荣誉把他推到了舞台的前面,也“迫使”他进入了压力室。他还希望每个人都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即艾滋病并没有因为“鸡尾酒疗法”的发明而被征服。
“事实上,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仍在增加,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何大一说。“过高的期望给了我无尽的压力。我们只赢了一场战斗,战争还没有结束。”
中国的“抗击艾滋病”
2014年7月,全球专家分析了100多个国家的艾滋病疫情,以感染人数、新病例和死亡人数为指标,将流行率从高到低分为10个级别。中国处于第8级,根据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是一个低流行率国家,但根据感染者的绝对人数,中国是一个流行更严重的国家。
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何大一长期以来一直特别关注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他说:“鸡尾酒疗法发明后,许多科学家把它带到了非洲、泰国和其他艾滋病严重流行的地区。我也去过非洲,但我的背景更自然地引导我去了中国。”
2002年,何大一以每年1美元的象征性价格将他和艾伦钻石中心拥有的专利疫苗制造技术转让给中国*,以支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据报道,一些疫苗已经在云南等地大规模生产,预计未来将降低中国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成本。
2003年,何大一跟随克林顿总统访华,对中国艾滋病防治政策的转变产生了影响。他发起并领导了“中国艾滋病防治行动”,这是一个由中国相关机构及其国际伙伴组成的联盟。CAI倡导合作伙伴优势互补,以促进中国应对艾滋病。它希望通过提倡大规模的教育和向数百万潜在的艾滋病受害者普及预防行动来防止无法控制的人类和社会灾难的发生。据报道,艾滋病毒呈阳性的母亲将艾滋病传染给婴儿的概率高达35%。在“中国艾滋病防治行动”开始后,这种可能性降低到不到1%。
此外,他还积极宣传拍摄篮球明星姚明和约翰逊的艾滋病公益广告,该广告于2004年底在中国各大电视台播出。何大一说:“这部电影倡导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007年,他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并担任该中心主任,为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新平台。
在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近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走出这个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把最新的艾滋病防治成果带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这让何大一感到非常欣慰。他说:“我很高兴看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地的艾滋病研究机构的负责人都是我的学生。”
赢很难,但“必须”
何大一自1981年以来已经与艾滋病毒斗争了30多年。尽管“鸡尾酒疗法”很有效,但他说他从未觉得自己“赢了”。每年,超过200万的新感染让他更加担心,“这种病毒非常小,但是它非常严重,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快。”
2014年3月,何大一在《科学》上发表了他实验室的最新突破——对长效抗艾滋病药物葛兰素史克744拉的研究。该药物注射入人体后,可维持3-4个月的药效,可有效帮助高危人群降低感染艾滋病的概率,有望成为艾滋病疫苗问世前的过渡性方案。2014年11月,葛兰素史克744实验室准备进入临床试验的第三阶段。
何大一说,他目前的重点已经从艾滋病治疗转向预防。比起“鸡尾酒疗法”,他在艾滋病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他强调:“药物不同于疫苗。我们正在开发的药物可以通过杀死艾滋病病毒来阻止它,但是它们只能提供3-6个月的保护。经过这段时间后,需要再次注射药物。”:疫苗作用于免疫系统,一生只需打一次,因此免疫系统可对人体提供长期保护。"
尽管很难取胜,但这仍然是“绝对必要的”。何大一说,他可能受时代、大环境和长辈的影响。他总是觉得“他应该忠于自己,坚持自己的信仰”。尽管艾滋病可能根本无法治愈,“我们必须坚持它,并对我们的目标做出最坚定的承诺。”他说这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必须”精神。只有这样,艾滋病毒才能停止前进并在未来传播。
《中国科学新闻》(第五版,2015年4月3日)
阅读更多
香港大学授予姚明、克林顿和何大一荣誉博士学位
清华大学成立以何大一为首的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
香港大学成立艾滋病研究所何大一为名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