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中国果蔬施肥量较高 超出安全水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昨天上午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情况。针对记者提出的农民经常使用大量农用薄膜、农药和化肥,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张桃林坦言,近年来,果树和蔬菜在我国的使用更加频繁。近年来,果树和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施肥量相对较高,超过了安全水平。今后,这些领域应减少为重点。
目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中国最大的非点源污染产业。“农业面源污染种类多、分布广,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说。
重金属污染
农产品质量的“隐形黑仔”
根据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此前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简报》,全国总体土壤环境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为严重,农田土壤场地超标率为19.4%,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专家指出,“隐形”重金属污染正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隐形杀手”的作用,这不仅会影响农田和农村周边环境,还会使普通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怀疑。“除了工业废物排放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外,大量农用化学品的投入还会导致土壤中养分、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质的富集而造成土地污染,直接威胁到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中国农业大学的张福锁教授说。
例如,过量使用化肥将导致土壤酸化,这将进一步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离子活性的增加。数据显示,土壤酸碱度每下降一个单位,重金属镉的活性就会增加100倍,增加患骨痛等不治之症的风险。
骨痛易发生在镉污染地区,主要症状为全身剧烈疼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富山县文迪雅河流域的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并食用由水灌溉的含镉大米。结果,镉在体内积累,造成肾脏损伤和骨痛,这成为当时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
目前,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主要是轻度污染,可以防治农业部官员指出,**非常重视重金属污染问题。农业部将加快全国农业生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启动重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强化调查,协调农作物和土壤监测,摸清农业生产区重金属污染底数。
农用薄膜在地里腐烂了。
庄稼几年后不会生长。
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地膜覆盖具有控温保墒的作用,增产效果明显,是我国旱作农业的核心技术。然而,由于超薄塑料薄膜的长期使用和缺乏回收机制,大量塑料薄膜在暴露后会破裂并留在农田中。“白色革命”带来了“白色污染”。甘肃省通渭县李家店乡的一位村民在地里捡塑料薄膜时告诉记者:“如果这些薄膜在地里腐烂,几年后庄稼就长不出来了!”
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白色污染只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一个方面。根据农业部的一项调查,我国一些省份的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如下:在中部和东部省份,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水环境富营养化,而在南部省份,土壤和水环境主要受到畜禽粪便和水产养殖的污染。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最大特点是隐蔽性、长期性和分散性,这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产生的。这不像工业生产中的点源污染。如果有问题,就关掉它。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更麻烦。”农业部环境保护研究与监测研究所所长任天智说。
农药零增长行动
把净土还给农村
为了遏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扩大趋势,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努力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一控”是指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两个减少”是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化肥和农药的零增长。“三基”是指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膜的基本资源化利用。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使用了相当多的化肥和农药,其产量和使用量是世界上最大的。然而,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比世界发达国家低15%至20%。降低使用率、提高使用率势在必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的研究员李国祥建议道。
科学研究界也在积极探索预防方法。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正在组织160多名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解决南方水稻重金属污染问题。记者了解到,主要研究思路是从农产品生产的各个方面入手,如产前品种选择、生产过程中的水肥管理、产后大米加工等。,切断水稻吸收和富集重金属镉的途径。
据新华社报道(原标题:中国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污染总量已经超过了工业和农业部:中国的水果和蔬菜肥料使用高于安全水平)
上一篇:美利弗莫尔武器实验室主管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