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能源动力科学家陈学俊院士逝世
(1919.3—2017.7)
中国著名能源和电力科学家、中国*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原常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九三学社原副主席、名誉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高级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原主任。 原交通大学副校长、电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陈先生因病于2017年7月4日2时26分逝世,享年99岁。
陈先生于1919年3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楚县。1939年毕业于*大学(重庆)机械系。1946年,他获得了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1939年至1949年在重庆和上海*工业实验所工作。自1947年以来,他一直兼任交通大学教授。自1950年以来,他一直是交通大学的专职教授、锅炉教研室主任、动力机械系副主任。1957年,他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支持交通大学迁址,举家西迁。自1957年以来,他一直在Xi交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曾担任教学和研究部主任、动力机械系系主任、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电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和主任。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他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现为发展中世界科学院)的院士。
陈先生是我国热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多相流热物理学科的先驱和奠基人。20世纪50年代初,王先生在全国各高校开设了第一个锅炉专业,开设了锅炉专业的全部课程。中国第一所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已经成立。中国第一个多相流电力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是国内外著名的能源与电力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为中国能源与电力工程科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与大学交朋友
创建中国锅炉专业
1946年7月,陈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他于1947年3月回到中国,决心为祖国建设服务。
陈院士回国后成为交通大学教授。他认为,要独立发展我国的电力工程产业,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创新,开展科学研究,培养高层次人才。
历史照片:陈在实验室
1952年,陈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锅炉专业,1979年,建立了我国第一所高等院校工程热物理研究所,1980年,建立了我国唯一一个压力高达超临界压力的汽水两相流试验系统,1992年,他领导建立了我国唯一一个能源和动力领域的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领导实验室在我国能源和电力工业发展中不断开展安全、高效、节能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历史照片:陈和第一个锅炉研究生
陈为中国锅炉工业的发展和能源电力技术政策的制定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陈参与指导上海锅炉厂等电站锅炉的设计,并参与指导中国第一台直流锅炉的设计。倡导发展超临界压力机组,主持60万千瓦超临界压力机组初始参数选择的研究,并提出研究报告。
20世纪70年代,他主持并与上海汽轮机锅炉研究所合作,解决了上海石楠电厂直流锅炉严重的脉动问题,并从理论上计算了上海锅炉厂生产的中国第一台30万千瓦次临界压力锅炉的设计。
20世纪80年代,他提出“能源工业必须进行科技改革”,提出了大型工业锅炉、火电机组现代化、城市煤气化、工业窑炉高效化和机车电气化等问题。,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证。被国家能源技术政策采纳,获得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颁发的“重要贡献奖”,并被列入国家科委蓝皮书。为机械工业技术政策提出的《关于发展机械工业基础技术的若干意见》也列入了国家科委的蓝皮书。
历史照片:陈部分作品
1948年,陈组织编写了国内第一部热工刊物《热工专刊》,1949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燃气轮机著作《燃气轮机》。1950年,他发表了《蒸汽动力装置》和1952年的《实用汽轮机科学》。后来,先后出版了《锅炉科学》(上)、(中)、(下)、《全锅炉》、《锅炉过程》、《锅炉原理》等10余种电力工程教材和专著。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陈结合科研和研究生教学,编著了《锅炉原理(上、下)》,编著了《能源工程导论》、《两相流与传热原理及应用》、《汽液两相流与传热基础》等英文著作。其中,《锅炉原理》获机械委员会优秀教材二等奖,《两相流与传热——原理与应用》获第六届中国图书二等奖。
历史照片:陈获奖证书(部分)
陈院士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大型电站锅炉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它们已用于主要国家锅炉厂的设计和生产。电站(包括核电站)锅炉安全运行的潜在社会和经济效益极其巨大。
这家人搬到了西部。
交通大学西迁中最年轻的教授
1955年,**和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整体迁至Xi。陈和他的妻子袁丹青强烈支持搬迁到西部的决定。陈在工会大会上谈到了这一举措的正确性和意义,并坚持要将动力机械部迁至安。在交大校务委员会上,陈代表交大九三学社表示支持交大西进运动。
历史照片:陈的家人
1957年9月,陈、、袁丹青带着他们的四个孩子从上海乘第一班交通大学的基础技术和专业教师的火车到达安。他们把所有的家具和行李都带到了Xi。
离开前,他们把买的两栋房子交给了上海市房管局。许多人对他们的夫妇说:“这太糟糕了。直到现在,苦苓路(国际酒店后面)的两栋房子不是很值钱吗?”然而,陈和他的妻子认为,既然他们去了安扎根在黄土地的西北,他们应该停止担心房子。
历史照片:陈夫妇袁丹青
20世纪80年代末,陈、等老一辈科学家认识到多相流研究在电力工程中对国民经济、能源动力和石油化工发展的重要作用,并申请在交通大学建设我国唯一的电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实验室通过了国家验收。
在陈的领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实验室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它在中国能源、电力、石油、化工和环保产业的科技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知疲倦地教育人们
培养人才,桃李天下
历史照片:陈备课
进入教育界以来,陈亲自执教的学生有2500多名,其中许多人成为两院院士。1955年9月,交通大学锅炉专业开始招收两年制研究生。1995年,在陈的带领下,林宗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对Xi交通大学的院士和教师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林宗虎说,他所有的成就都得益于陈的栽培。
历史照片:陈指导研究生
除了悉心教导学生之外,陈还向捐赠了大量资金奖励学生。1996年,陈将贺李基金科技进步奖10万元奖金颁发给安康希望工程和交通大学,设立研究生奖学金。2006年,陈院士在学院又设立了“陈优秀奖学金”,至今已奖励学生100余人,并颁发奖学金数十万元。2016年,在交通大学成立120周年之际,陈再次向学校捐款20万元。
他经常鼓励学生珍惜宝贵的时光和幸福的生活,努力学习,勇于探索,用他的艰苦奋斗的经历和“用工程和科学救国”的信念成为世界之光。
历史照片:陈和学生
岁月如歌,从清晨到黄昏,从黑发到白发。陈院士坚持不懈的职业追求,无论是在风云变幻的时代,还是在辉煌成功的年代,都为建设工程强国的梦想留下了坚实的足迹。
第一西方的工程力量梦想
斯里兰卡人民已经离去,他们的精神永存。
陈院士
我们将永远想念你!
上一篇:自嗨锅15分钟后怎么办
下一篇:英国描绘退欧后生命科学发展路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