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江亿院士:“热改”技术路线须调整

科普小知识2022-10-17 13:13:35
...

江亿院士:“热改”技术路线须调整

蒋易

■孙爱民,本报见习记者

中国“热改”的技术路线存在问题,“一户一表”的既定方案无法调动用户和供热部门的积极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蒋易在最近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八部委的推动下,中国实施了“供热*改革”。然而,10多年过去了,我国的“热改革”并没有成功,反而成了“计划经济*下的最后一块冰”。对此,蒋易建议:“我们国家需要重新设计方案,把‘一户一米’的模式改为‘一楼一米’的模式。”

你为什么要“热变革”

“热改”的核心是改革计量收费方式,从按面积收费转变为按热量收费。”蒋易说。

据了解,我国实施集*热后,供暖费用按建筑面积收取,建筑商没有权力采取保温节能措施;由于固定成本,市民一般不考虑节能和经济。当房子过热时,打开窗户散热,导致大约15%到30%的热量浪费。

因此,应实施热充电模式。然而,要实现热充电,首先必须解决“用了多少热量”的问题,而热量表的安装成为“热改造”的关键步骤。

根据“供热改革”的初步设计,中国计划在每个家庭安装一个热量表。供暖部门定期检查电表,并相应收费,“这样,市民就不会在房子热的时候打开窗户,而是会主动降低温度,从而减少热量的浪费。”蒋易告诉记者,这是从欧洲借来的模型。

技术问题带来三大阻力。

然而,在“热变革”提出后的十几年里,中国从**到地方*都下了很大的决心。但是,"除了试点单位使用大量资金进行推广外,很少有地方真正实行按热量收费。"蒋易解释说,用户的公平性、热量表的可靠性以及执行者因利益受损而产生的负面阻力阻碍了“热变革”在中国的推广。

“同一楼层不同位置的居民需要多几倍的热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房间温度,这使得同一区域不同位置的居民在相同房间温度下的供暖成本差异很大。”

此外,用于计算供热流量的热量表也是阻碍“热改”推广的不利因素。“温度计需要每年校准一次,以检查它们是否符合标准,校准、拆卸和安装的成本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蒋易说。

蒋易说,当地供热部门负责实施“供热改革”。由于种种原因,在很多情况下,会影响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供热部门对于“热改”的热情一般不高。

将“一户一表”改为“一楼一表”

鉴于“热改”面临的阻力,蒋易建议在计量收费过程中,将“一户一表”模式改为“一楼一表”模式。之后,住户可以根据室内温度、供暖时间、面积等因素分摊费用。“这个方案更符合中国的居住特点,避免了一户一米的矛盾。”

关于如何推进“热改革”,蒋易建议“热改革”应该“自上而下”循序渐进地进行。

“首先,应当对热电厂进行独立核算和合同管理。其次,热力站下二级庭院管网的承包商应根据实测热量向供热公司支付热费。”蒋易表示,承包商应为二级管网提供运行和维护服务,并向最终用户收取供暖费用。

“这样,在利益的驱动下,承包商将仔细调整,以满足供热标准,避免过热,并降低供热热耗。”蒋易说。

中国科学新闻(2013-022,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