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斗团队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科普小知识2022-10-17 14:54:00
...

北京,3月21日(新华社)——2019年3月21日,由于在科技领域的突出贡献,中国节组委会宣布北斗团队荣获“世界因你而美丽——2012019影响世界中国节”大奖。

北斗是由中国独立建造和运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世界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自20世纪90年代研发启动以来,根据“三步走”战略,“北斗三号”将于2018年12月27日前正式向“一带一路”航线沿线国家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北斗团队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赢家地图

从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启动到2003年北斗一号系统竣工,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04年,“北斗二号”正式启动和开发,2006年成为国家16大科技项目之一。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并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的四大提供商之一。北斗三号成立于2009年12月,以冲刺的速度和领先的姿态向前迈进。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它成功完成了基础系统的超高密度发射,并于2018年完成了10箭19星发射。它不仅为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创造了新的记录,而且再次刷新了“中国速度”。中国已经走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空间卫星导航系统的道路,朝着“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全球联网的目标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北斗团队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赢家地图

北斗导航成就东方传奇

北斗是一个由中国独立建造并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世界上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并共享。在经历了从测试系统、区域系统到全球系统的“三步走”战略之后,北斗三号于2017年11月成功发射了首颗双星。从那以后,它用四颗一箭双星加速发射。2018年3月30日,八颗北斗三号卫星在空间就位,完成了最简单系统的部署,并通过固体在轨测试对几个主要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演习”。

北斗团队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赢家地图

2018年7月29日上午9: 48,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北斗三号的第九颗和第十颗卫星。这是北斗导航全球网络的第一组卫星从最简单的系统转移到基本系统。自此次发射以来,北斗卫星网络发射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时期。

2018年11月19日,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础系统建成,基础导航服务于12月27日正式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到2020年底,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建成,具备服务世界的能力。

回顾中国北斗导航卫星过去几年的历程,可以发现,在国际导航领域,中国北斗已经走上了探索、研究、建设和发展的独特道路。

北斗团队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赢家地图

星空梦想引领自主创新成为“巨人”

卫星导航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它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北斗计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是跨越全球网络的一步,还是分阶段完成的?中国卫星导航正面临战略选择。

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用户主要集中在国内和全国各地。“区域第一,全球第二”的技术路线应该更符合中国国情。一旦思路确定,首先要解决的是是否有问题。1993年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提出了卫星总体规划,初步确定了卫星的技术状况和总体技术指标,成立了卫星团队,全面开展研制工作。经过艰苦的关键技术研究,北斗一号创造性地提出了双星定位的卫星实现方法,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北斗导航卫星测试系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性主动卫星定位系统。2000年,“北斗一号”从零开始完成了中国导航卫星的进程,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导航卫星的国家。

北斗团队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赢家地图

北斗一号卫星的总指挥李祖红曾经说过:“北斗的发展是中国人自己完成的。“巨人”阻止我们的技术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成为一个巨人。”自主创新是北斗工程的必由之路。

几十年来,科研团队已经用北斗一号验证了系统设计思想的正确性。2012年,北斗二号联网时,北斗团队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建设、建立高精度时空基准等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的四大服务提供商之一。2009年发射的北斗三号在国际新一代导航卫星系统的设计指标上设定了服务精度的设计目标。以星间链路为代表的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在前两代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走一段楼梯,已经迈出了从国内到国际、从地区到全球的“关键一步”。

北斗团队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赢家地图

团结合作建设团队确保质量

谢军,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总设计师,1982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工作。三十多年来,他像北斗团队的所有员工一样,将自己的执着和热情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说:“航天工业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没有个人英雄。”因为每颗北斗卫星都在天空中,它影响卫星、运载火箭、运输控制、应用、测控、发射场等主要系统。一支高技能、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是北斗工程稳步推进的有力保证。

为了更快地促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自学、自强”自助、“推陈出新、继承经验”援助、“专业培训、注重实效”援助和“专业互补、共同进步”的“四个援助”已成为团队发展所采用的策略。在北斗卫星航天产品的密集开发过程中,这支平均年龄为38岁,集老、中、青于一身的团队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耀和10多名卫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20多名副设计师和副指挥官从这个团队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的领军人物。

北斗团队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赢家地图

目前,有几颗卫星要发射的多卫星发射场、有10多颗卫星在研究中的装配厂以及正在演示的多卫星已经开始有了蓝图...正是本着“探索一代、研发一代、建设一代”的创新理念,中国北斗团队牢牢把握住了发展的主动权。

“北斗三号”副总设计师、卫星总设计师谢军表示,作为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中国北斗系统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技术道路,为国际卫星导航理论和系统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

为了实现北斗三号的高服务精度设计目标,北斗团队率先提出了第一个高、中轨星间链路国际混合系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如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解决全球站分布、卫星海外监测等问题。和导航信号完整性监测方案。随着负载重构技术更加可靠,北斗卫星设计寿命从8年提高到10-12年,在轨运行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要么做,要么做得最好。"北斗人绝不会因为许多困难而降低标准。这是北斗人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磨练出来的精神。质量的概念是生命,质量是取胜的机会。他们建立了命令行、技术行和质量行的“三线”控制系统。在实践中,他们逐步迭代和完善了质量控制体系。他们采取了“抓住每一寸质量,不让每一分钟都有价值”的坚定行动来完成每一项任务,以实现精确和稳定运行的承诺。

功德火箭帮助北斗建立网络

今年北斗的密集网络为长征3A系列运载火箭做出了巨大贡献。从1月12日到12月25日,它实现了全年14次发射的“全面胜利”,不仅创造了中国“年度单枚火箭发射次数”的新记录,还将北斗一颗接一颗送入了天空和轨道。

作为中国运载火箭家族的“劳动模范”,龙3A系列火箭以其高成功率和强任务适应性,承担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发射任务,在发射数量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除了创下“每年一枚火箭发射次数”的新记录外,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又一次创下了自己的高密度发射记录。仅从2018年10月15日至12月25日,在短短70天内,长征3A系列就成功完成了5次发射,平均发射周期仅为14天。“五次发射包括北斗工程和嫦娥工程等重大国家项目。该研究团队也经受住了考验,展示了“金牌团队”的真正品质。航天科技第一研究院长征3A系列火箭总指挥金志强说。

北斗团队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赢家地图

高密度、高质量和高成功率自然受到用户的青睐。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短短一年时间内,龙3A系列火箭先后完成了11次发射任务,将19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组网发射的最短时间间隔仅为17天,创造了北斗组网发射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这是在整个项目的共同努力下,北斗系统建设创造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中国速度”。

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陈说:“早在2007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就被授予“金牌火箭”称号,是产量最高的火箭成员。这是它的第96次发射。预计在2019年上半年,长征3A系列火箭将进行第100次发射,并有望成为中国航天工业第一个发射总数超过100次的系列火箭。”

尽管北斗在2018年的发射已经成功完成,“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进程才刚刚开始加速。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从2019年到2020年,中国还将发射6颗北斗3号中圆轨道卫星、3颗北斗3号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2颗北斗3号静止轨道卫星。2020年,中国将向世界提供高精度、全天候、全天时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到2035年,将建成一个更加普遍、综合和智能的综合时空系统。

目前,北斗系统正朝着服务世界的目标全速前进。“中国的北斗”必将以更宽广的胸怀兑现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北斗系统也将以更加完美的姿态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世界因你而美丽——2012019影响世界中国节”颁奖仪式将于3月30日晚(周六)在北京凤凰中心举行。每个奖项的最终获奖者将逐一公布。届时,主办媒体机构将全力关注和报道盛典的进展情况。

“世界因你而美丽——2012019国际华人节”由凤凰卫视和凤凰网主办,中国新闻社和世界华人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国内外20多家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媒体协办。

阅读更多

嫦娥四号探月工程队荣获“冲击世界中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