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部通报案例看:高校领导容易在哪栽跟头
从教育部上报的高校违纪典型案例看
大学领导哪里容易“绊倒”
不久前,教育部报告了3所大学的4起典型违纪案件,涉及许多大学领导。*纪委监察部网站2015年公布的高校反腐败数据显示,2015年有来自34所高校的53名领导被举报,其中33人来自一所高校,占总数的62%。
警铃响了。在党的严格管理和反腐败斗争始终如一的大背景下,如何营造一个廉洁健康的教育政治生态成为教育系统必须面对的挑战。
“2015年对许多大学*腐败案件的密集报道和曝光充分表明了教育领域,特别是大学反腐败形势的严重性。高校腐败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一原本被认为是“清水衙门”的区域正在成为腐败蔓延的新领域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反腐败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彭新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彭新林表示,大学领导们已经被强烈告知,只要有权力,就有寻租的空间。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权力制约,腐败可能滋生。通过增加公告的曝光度,充分发挥其威慑和警示教育功能,它将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任何领域和任何形式的腐败,无论是老虎还是苍蝇,都必须坚决予以零容忍的惩罚。任何部门或领域都不能忽视监督,教育系统绝不能允许腐败存在。
就在几天前,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南昌大学前校长周文斌因职务犯罪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引起社会极大关注。法院发现,2002年至2013年,周文斌在担任学校领导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工程承包商、办学合作者和设备供应商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产,挪用公款为他人谋取利益。
大学领导在哪些领域容易“绊倒”?哪些环节缺乏监督容易导致高校领导腐败?彭新林认为,一些高校在财务管理、基础设施项目、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校办产业和后勤、入学考试、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一般来说,高校领导腐败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项目、物资采购招标、招生、财务管理和校办产业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利益和资源相对集中,是容易腐败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因此,它们已经成为大学领导腐败的重灾区和“高发区”彭新林说,一些学校和大学的党政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即使通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他们也常常能够成功地将个人意愿强加于集体决定。“高校腐败还表现在权力监督不力,特别是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彭新林近年来对反腐败案件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他的分析,高校腐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涉及的领域相对集中。贿赂与腐败案件,以贿赂与腐败为主体,以权谋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一直是案件数量最多的。例如,在科研经费使用领域,普遍存在着科研人员利用虚构支出等非法手段获取科研经费的现象。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因科研经费腐败而“落选”。
从报告的案件来看,帮派犯罪的发生率很高。这是因为高校相对封闭,腐败分子相互勾结,形成利益联盟,容易形成腐败共同体,导致高校腐败案件频发和“集群腐败”现象。
此外,高校违纪犯罪具有学科年轻化、知识化、知识化、知识化、高科技化的特点。一些腐败分子在实施腐败行为时,事先设置了严格的防线和反侦查措施。一些人使用先进的技术,如计算机和互联网来违法犯罪,这使得他们的腐败行为非常隐蔽,很难被发现和调查。
如何防止高校领导腐败,将权力置于制度的牢笼中?彭新林建议,要抓好领导*“骨干少数”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招生、金融、采购、校办产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管,特别是权力集中、资金“人、财、物”流动量大的部门,必须加强监管。
不断深化高校内部管理*改革,加强现代大学制度中的权力制衡,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健全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确保教职工依法参与*管理和监督。同时,完善多种形式的*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多种公共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上一篇:世界最大太空望远镜竣工
下一篇:梁大年简介及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