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专家学者热议:“更加重视教学水平” 然后呢

科普小知识2022-10-18 16:20:29
...

4月18日,教育部党组召开会议,学习贯彻*总理访问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提出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其中,关于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力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强调“更加注重教学水平的评价”。

近年来,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教学地位低于科研等问题经常被高等教育所讨论。一些学校和地方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至于教育部发出的信号,让我们看看大学教师和教育专家是如何解读的,他们有什么期望。

■我们的记者韩坤和蔡文·费·陈彬

回顾

相关声音

2014年12月

12月23日清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年轻讲师周鼎发表了他关于Renren.com的“自白”。他的话强烈地指向了当前大学教师评价体系的缺点:“为什么我们大学的教学质量在恶化?因为教师的头衔只与他的科研成果有关。”他还说,“那些认为讲一堂好课比写一篇好论文更重要的人今晚已经死了。”

2016年1月7日

河南大学重新聘用退休教师常平担任副教授,为期3个月,并安排她继续为本科生授课。在她32年的工作生涯中,常平致力于课堂教学,从不出版书籍,从不写论文,从不申请职称,甚至“两次拒绝了“百家讲坛”的邀请”。

相关尝试

●获奖教学:

2015年9月

教师节那天,浙江大学农学院的王跃飞教授因坚守本科教育的第一线,获得了100万元的“浙江大学永平奖”。“浙江大学永平奖励基金”成立于2011年,旨在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为善于经商、关心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树立榜样。

2016年4月26日

由“清华大学新世纪发展基金”命名的“清华大学新世纪基础教学教师奖”正式成立。该奖项旨在表彰长期从事公共基础教学并在学生中享有较高声誉的教师。根据系里的建议,学校组织了一个评审团来评审这个奖项。

●分类审查:

2015年1月

在湖北省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会议上,首次提出在全省高校开展分类评审。具体做法是将高校教师分为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社会服务提升型四种类型,进行分类评价,构建多元化复合评价体系,以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促进高校教师的科学规划和职业发展。

政策解释

马陆亭(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级教室主任兼研究员)

只有强调教学水平,才能提高教育质量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要求教育“更高质量”和“更公平”。在教育部直属高校规划部署会议上,也提出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设想。应该说,“质量”是“十五”以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词。然而,每个人都习惯于优先发展硬件,而忽视教学和质量。在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这种情况即将改变。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词已经转向“质量”。

首先,高校的第一职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应该排在育人之后。如果大学不能很好地履行其主要职能,它们就不能与其他科研机构区分开来。这一次,教育部提出要在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中“更加重视教学水平的评价”,以此作为强化教学在高校工作中中心地位的信号。希望所有的高校都重视教育质量,把育人放在首位。

事实上,教师面临着被提升的巨大压力。虽然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都在考试范围之内,但论文发表的数量在具体操作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然而,对教学工作量的需求是非常基本的。这足以满足要求的课时。事实上,很难说教学质量如何与课时长短直接相关。教育部作为主管部门,强调教学水平,这将鼓励高校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考虑这一因素。

自教育部发出“更加注重教学水平”的信号以来,主要起到了倡导和需求的作用,但很难给予太具体的实际指导。不同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要求转化为工作安排,并在具体的考核评价中调整各项指标。

在此之前,曾有过改革这一制度的相关尝试,如专业职称的分类和评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鼓励一群教师专心从事教学工作,但事实上,在大学里,教学水平仍然比其他人低。在我看来,高校的三大职能应该履行。教师需要考虑功能的匹配。他们不应该完全放弃某项功能而不去做。功能的数量和程度是不同的。不同的学院和大学对教师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应该说,任何尝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它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学校。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探索,即所谓的特色建设。

总之,教师对自己的要求应该与学校的定位相匹配。在清华这样的名校,公开课的老师既要教书又要学习,因为这样的学校必须有这样的氛围。然而,在一些地方高校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不特别突出,教学和应用也比较突出,这也与学校的定位相结合。

当然,强调教学并不意味着鼓励教师只教而不学。这样做只会使他们的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科学与教育的融合是一种理念和教育模式的选择。即使没有世界级的研究,只要我们继续走学术研究的道路,进行理论或应用探索,不断思考,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这也是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区别。当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样重要。

教师的建议

杨莉(厦门大学物理系副教授)

“专职”教师可以对职称的评定和任命有独立的规定。

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应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但是现在每个人都在一年又一年地掠夺科研经费和发表文章,这已经成为大学评估和教师工作的重点,而给学生上课只是为了完成反映大学的教学工作量。

这种指导思想和评价体系造就了“只花钱是计划”和“在文章数量上”的新一代教师,他们被冠以“大学教师”的称号,充当了“企业家”的角色。对教学不感兴趣、忽视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无关的状况正在蚕食高等教育的神圣灵魂。

在新的评估和任命条例中,我希望比较教学的“质量”和“数量”。对“质量”的评价应以教书育人、教学艺术、学术水平和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是否良好为基础。

希望“专职”教师能够对专业职称的评定和任命有独立的规定。应该鼓励高校中具有专业职称的教师担任好职务,并且“值班”和进取。我们必须肯定这支肩负着培养人才重任的队伍的健康发展,以免错过树立新一代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此,我建议从事本科教学十余年的教师,如果每年完成规定的年度考核工作量,教学效果也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认可(通过口碑和分数来体现),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要有自己的特色,坚持做好课后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最多的时间和精力,包括回答问题、课外学习指导、与学生交流学习经验等)。),为教学平台建设做出贡献,在学校教学体系改革中有独特成绩的教师可给予高级职称的表彰。

同时,建立惩罚制度。对于那些在本科教学中不放心、不负责任、教学效果差的不合格教师,专家组将获得“一票否决”,免除其教师资格,以免误导儿童。更不能因为资金、文章的标准而毫无障碍地晋升职称。

杨仲凯(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

考虑教师的“经济人”属性

教学不如科学研究重要的原因是,如果教师站在“经济人”的角度,他们通常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效率的工作中。科学研究很容易产生明确和定量的评价结果。不仅资金可用,而且可支配资金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绩效指标。教学水平不容易评估,也很难区分好坏。虽然学时数是可以量化的,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只要求一定的学时数,而不会转化为成绩评价结果。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在许多学校,教学似乎被视为教师的“工作”,而且通常很少支付更高的教学费用。从投入产出效率来看,科学研究虽然很苦,但效率相对较高。教学真是又累又低效。不值得投入更多的工作。

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强调“更加重视教学水平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教师。然而,所谓重视教学水平的评价往往是针对具有副教授或以下职称的年轻教师,因为对教授的评价主要是针对科研和人才培养,而教学可以通过一定的数量。从这个角度看,可以简化为如何在职称晋升中体现教学水平的评价。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评价。例如,教学时数、学生人数、课程类型、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改革论文等。甚至学生对教学的综合评价也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如何界定教学科研在职称晋升中的比重,要求法官综合各种数据进行综合评判。

在这个普遍实行同伴互评制度的时代,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学水平,有必要调整校内外同伴群体的评价标准。坦率地说,年轻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只是结果。评价这些年轻教师的资深教师对教学的态度更像是原因。他们的态度是青年教师做出决策的最直接的依据。

如果主管部门的态度与科学界的态度不一致,青年教师将面临两难境地,不知所措。为了提高全体教师对教学的认识,高校不仅要让教师通过德育认识到重视教学的价值,还要考虑“经济人”的属性,让教师感受到重视教学的公平感和成就感。就目前情况而言,我个人认为更合理的态度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推进教学,以知识生产解决“生存”问题,以教学履行教师传播知识的职责,将研究与教学相结合,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合。

专家观点

*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问题的难点在于管理分数的分离。

应该说,在此之前,教育当局已经多次表达了类似的意见,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施。

以前,相关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是基于行政部门能够对教师进行权威评价的假设。但是现在看来,这个假设是有问题的。教育部门对一线教师的了解不足以做出客观的评价,这导致了教师评价中的一系列反应,甚至直接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我们应该知道教师工作的性质不像工厂工作那么简单。它不能通过短期观察、一两件事或者甚至根据工作时间来评估。这就是教师评价的复杂性。

在国外,较为成熟的教师评价方法主要是同行评价,但由于我国的管理*不同于其他国家,这种方法在我国难以实施。我们大多数学校是公立学校。这种结构使我们很难作出客观的评价,因为我们的法官应该是*,但*不是万能的,甚至不是专业的。

这就是问题的难点——如何将评估与管理分开。否则,没有人会满意。

换句话说,如果探究教师评价难的深层原因,就很难将评价与管理分开。然而,如果进一步调查,问题的根源将落在公立学校绝对占主导地位的大学生态。正是由于缺乏权责明确的私立学校,公立学校中的许多问题很难找到。你知道,一旦有足够多的高质量私立学校,家长和教育团体可以在公立和私立学校之间进行选择,从而给公立大学带来压力,但现在我们缺乏这种压力。

简而言之,当前高校教师的评价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的。

侯(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学院副教授)

教学评价应全面审视多元教学信息

大学教学评价应充分考虑大学教学活动的共性和差异,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信息。收集教学相关数据的方法包括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学生评教的内容应包括有效教学的基本点,如学生对教师自身和教学活动的整体评价;学生感知的学习收获和动机;教师处理教材和内容的能力;作业和考试内容的设计;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等。学生评教项目应便于学生做出判断。评价结果不应纠缠于分数的细微差异,而应划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等模糊类别。

第二,同行评议。邀请学科教学的高级教师和教育专家进行课堂观察和教学相关材料的审查。课堂观察的内容包括教师备课、相关话题的知识储备、教学热情、沟通能力、多元化教学策略的运用、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尊重学生等。教学相关材料包括教材是否显示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学习目标和要求是否明确传达给学生;作业和考试是否结合教学目标和具有挑战性等。

第三,教学档案袋评价。除了上面提到的同行评审材料,教学档案还可以包括更广泛的教学“产品”:学生成绩或实验室记录;教师开发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学技术;帮助同事改善教学状况;建立教学团队;教学实验项目和研究成果的出版;获得教学荣誉;参与或组织提高教学能力的活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作品或科研成果;辅导实习生;校友评价结果等。

在使用上述评价工具时,应充分考虑学科文化、学科性质和学生背景的差异,评价结果应在教师评价和人事决策中全面、谨慎地使用。在评价高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时,除了学生学习中反映的结果外,我们还可以关注教学研究成果、课程和教材开发、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教学团队组织和领导等维度。高校应建立强大的在线教学管理系统,帮助教师有效管理教学活动的各种数据,最大限度地减轻教师因教学评价而带来的额外负担。

马志恩(Xi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

教学评估需要科学规划

我赞成在对教师的评价中增加对教学的评价。但是,在具体操作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规划。

首先,在科研评价中有许多硬性指标,如发表论文的数量、申请课题和奖项等。然而,在教学评估中,我们获得硬性指标的机会相对较少。例如,高校每年可以申请许多*科研项目,但*教学项目却很少。本世纪初,教育部也在教学改革中设立了少数几个重大课题,但至今没有这样做。虽然在省一级会有一些与教学相关的题目,但评价相对较轻。

此外,就奖项而言,国家一级的科学研究奖几乎每年举行一次,但教学奖只能每四年申请一次,省级奖也需要两年时间。有许多期刊发表科研论文,但很少有全国性期刊发表教学论文。如果采取措施,这些教学中的“硬指标”也可以得到加强。例如,拨出一部分科研经费支持教学改革,或资助相关部门设立一些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以及高水平的教学期刊等。当然,即使有了这些“硬指标”,我们仍然需要面对另一个问题,即在许多人看来,科研和教学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

其次,除了硬性指标外,教学比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软性指标”更重要,这些指标很难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和制定一套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我们看来,这个系统需要涉及几个方面,如学生评价,专家评价,同行或同事评价,以及学生的学业成绩。然而,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例如,在国外,学生评价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在我国,学生对学生评价的热情和认真程度不如国外,我们还面临许多新问题,如贫困学生能否正确评价教师,教师的严格性与学生的评价之间有什么关系。另一个例子是对专家的评价,同行专家的评价应该更重要,不同专家的意见和水平在评价中也会有所不同。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6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