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两院院士为控制PM2.5提供国家策略

科普小知识2022-10-18 17:22:38
...

■我们的记者王嘉文

2012年6月11日至15日,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在院士大会上,中国工程院农科院院长尹维伦院士邀请中国工程院环境与纺织工程系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向农科院作关于PM2.5污染的学术报告。

年初,雾霾和PM2.5以一种威胁的方式出现,成为主要媒体和网站的头条新闻。因此,2012年也被称为“PM2.5的第一年”。这也是尹维伦找郝吉明的原因。来自不同部门的院士们正在积极地从他们自己的研究领域寻找控制PM2.5的方法。

由报告产生的项目

“当时尹维伦院士来找我做报告,目的是为了焚烧农业秸秆造成严重污染。他希望一起做些事情。”郝吉明说,报告发表后,农业部的学者们普遍认为,应该从“美丽农村”建设的角度来保护环境。也是在这份报告中,郝吉明提出了联合工程研究所的其他部门应联合研究PM2.5的控制路线和策略的想法

“服务决策,适度超前”是当时工程院反复强调的项目原则。为了获得工程学院重大项目的支持,一般需要3个以上的部门联合申请。因此,郝吉明决定与尹维伦院士等专家一起申请该项目,为PM2.5控制做出贡献。

“与PM2.5污染控制最密切相关的是能源部。能源利用是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郝吉明还找到了能源部工程院院士岑可法,组成了此次咨询项目的基础团队。

"当时,工程学院的一些领导被邀请谈论他们的想法。"郝吉明回忆说,当时工程院院长周济建议,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队伍中要有新老院士和其他一线科技人员。郝吉明接受了这一提议,将院士、一线研究人员甚至相关企业的科技实力纳入项目梯队。

团队结构良好,项目需要研究内容的总体布局。“PM2.5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的项目不能涵盖所有内容。我们只能先找到研究的核心问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对大气PM2.5污染影响及控制策略研究项目执行秘书叶舞说。

从最初的提案到项目的准备,郝吉明还走访了环境保护部的相关部门,征求他们对项目的意见。

当时,环境保护部也提出了一些要做的事情,如科学地表述污染状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能源、交通和农业三大污染源郝吉明解释说,当时社会上对农业污染源存在很大争议,美国大使馆发布的PM2.5数据与中国权威数据之间的差异也迫切需要对PM2.5进行监测。

在这些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郝吉明最终提出了项目的六大主题,包括中国PM2.5的污染特征和来源,能源、交通和农业污染物排放对PM2.5的影响,以及PM2.5监测网络和系统分析等PM2.5污染控制的核心内容。

2012年底,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中国大气PM2.5污染防治战略与技术途径”正式成立。

这项研究不是从零开始的。

该项目于2012年底启动,并于2015年4月完成。实际上,这个院士咨询项目涉及到PM2.5控制,实际研究过程只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郝吉明告诉记者,中国应该学习国际空气污染控制的经验,但事实上,没有现成的国际经验可以参考。世界上有两个PM2.5污染的例子,一个是伦敦的煤烟污染;另一个是洛杉矶,机动车的光化学污染。

“中国是上述两种污染的结合体,但它不是简单的混合物。此外,中国巨大的重工业部门,如钢铁、水泥、玻璃、冶金等。,使污染变得更加复杂。”郝吉明说。

这个项目既复杂又庞大,但时间紧迫。这是项目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

另一项目执行秘书、清华大学教授王教授也向记者举例说明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她说,研究过程中的第一个困难是数据获取和一致性问题。“例如,两个研究机构编制的排放清单可能有30%到50%的差异。”王说,因此,确定应该采用哪些数据,甚至是否有必要重新研究以获得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王还告诉记者,要找到污染物排放与PM2.5浓度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她解释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空气质素保证工作只需要七、八个空气质素方案,而这个谘询项目“我们已完成了700至800个这类方案”。

事实上,如此繁重的项目工作量是可以按时完成的,这与科研人员的加班工作是分不开的,而且还得益于每个项目的准备工作。

“从2007年到2009年,工程院和环境保护部对中国的环境进行了宏观战略研究。当时,大气战略,我们提出到2050年基本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方针。”郝吉明说。虽然当时很多人对郝吉明提出的这个目标有不同的看法,但当时的研究,包括郝吉明在空气污染研究领域几十年的工作积累,为这个咨询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项目时间紧迫,所以不是从零开始,而是整合最新成果。”叶舞说,“能够进入这个研究小组,实际上是对你以前的科学研究工作的确认。”

最终产品不是终点

项目启动后不久,召开了*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活动,郝吉明是这次活动的主讲人之一。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项目的六个研究小组给了郝吉明很好的建议。立法,强调空气污染和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监测系统成为郝吉明报告的重点。

此后,*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在北京与环境保护部举行了两次座谈会。郝吉明也抓住机会反映咨询项目的研究成果,并特别谈到特大城市适度规模控制的问题。

“2014年,张副总理要求我再谈一次。当时,我们的研究认为,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不是孤立的,必须在更大范围内加以促进。”郝吉明说。

事实上,从**的空气污染控制政策和措施来看,这与郝吉明等人的咨询项目的研究成果的进展有很大关系,这也让研究团队的成员感到非常满意。

该项目不仅对国内政策决策有重要影响,而且项目组成员将在许多国际会议上向同行汇报研究进展,也受到相关国际领域专家的高度重视。

今年年初,郝吉明应邀到加州接受由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颁发的2015年哈根-斯密特清洁空气奖,成为*第一位获奖的科学家。在他看来,这是对他在过去30年中对中国空气污染控制的研究的肯定,也是他们在咨询项目中影响力的一个标志。

现在,虽然咨询项目已经完成,但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提出,希望工程院继续开展京津冀联防联控咨询研究项目。之后,工程院接受委托,组织了十篇大气论文的中期评估。

“这些是这个项目的延续。结束不是终点。”郝吉明补充说,在该项目中,没有找到合理处置畜禽粪便和有效利用秸秆的好方法,这也为今后的研究留下了空间。

郝吉明目前正在同时推广两三个类似的咨询项目,也希望今后这类项目能够吸引更多年轻、活跃的院士群体参与,也能获得更好的宣传支持,使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将科学问题转化为政策以及如何将政策转化为行动需要一个技术链,而咨询项目是将科学研究转化为政策决策的重要环节。”郝吉明最后说道。

《中国科学报》(第四版科技盛会,2016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