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从全国两会看科技创新新突破
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从两会看科技创新的新突破——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华社记者何新荣叶张子云
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培育和增强新动力,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创造强大动力,已成为NPC和CPPCC代表的热门话题。场馆内外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科技创新的脉动。
重大成就涌现,创新热情高涨
两会前夕,科幻电影《漫游地球》成为“热门”,引起了许多人对太空探索的关注。在好电影的背后,往往有深刻的时代印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表示,嫦娥4号和玉兔2号月球车再次苏醒,正在获取新的探测数据。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仍在研究和制定未来太阳系探索的计划。
“嫦娥”探月、“北斗”网、“昆龙”水击...2018年重大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科研机构的事情。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创新热情四处涌动。
智能记录笔可以记录并同时将声音转换成文本显示。作为中国首个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承包商,科大迅飞在2018年赢得了多项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冠军。然而,成就的背后是创新的坚持:HKUST迅飞多年来将20%以上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研发人员约占60%。
“国家大企业小,重大科技创新来之不易。”全国人大代表、HKUST迅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的工作报告建议,应努力推进科技*改革,以取得成效,改革政策不能停留在口头或书面上。这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研发热情,增强了科技企业发展的信心。
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植根于深厚的创新土壤。据统计,2018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1万家,中小科技企业数量超过13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7万亿元,中创航天创业团队6500多支,达到40万人,从业企业家超过140万人。
创新和发展越多,就越需要生态支持。
正如真正的高峰只能出现在高原上一样,科技创新越需要发展,就越需要良好生态的支持。
根据*工作报告,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和信任科学研究人员,让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对人、财产和技术路线的决策权拥有更大的控制权。
“真正的原始基础研究很不确定。开展项目资金使用“承包制”试点改革,是充分尊重创新主体的自主权,有利于创建一个涉及潜心研究和“坐冷板凳热”的科研集中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说。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研人员应该在政策和制度方面少受“帽子”、“品牌”、“报销”和“填表”的困扰,以便他们能够致力于科技活动和创新。
科技创新需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是必由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瑜说,黑龙江省工业技术学院是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形成了科研管理和成果转化相结合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扭转了大学研究人员“不想转,就不转”的局面。激光通信、光学目标模拟、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多项技术成果。为中国的航天和国防建设服务并获得国家奖励的技术得到了改造和应用。
通过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的改革创新,新老动能将不断转化和加速进步。
在“中国铜都”江西省鹰潭市,钟真铜业有限公司通过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微电镀车间的生产,使其生产效率提高了15%以上,成本降低了10%左右。2018年,鹰潭市推出98个物联网项目,移动物联网及相关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
“只有拥抱新技术,抢占新产业的制高点,我们才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杨桂平说,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的窗口时期,必须用尖端科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解决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困难提供“新燃料”。
建立“科学基础”突破“瓶颈”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从1到100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还需要从0到1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泉。
加强基础研究,必须建立“科学基础”,突破“瓶颈”。据统计,中国基础研究约占研发投资的5%,低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15%至20%的水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饶说,当前,主要发达国家正在加强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形势十分紧迫。中国必须尽快弥补基础研究的不足。他建议制定国家基础科学战略计划,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
加强基础研究,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深圳市在将于2019年1月1日实施的《深圳市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引导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支持基础研究”。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税收优惠和其他手段,引导和鼓励包括企业、公益基金和个人在内的社会力量投资于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在资金的使用上,研究人员可以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马表示。
要加强基础研究,还应该用“敢进无人之地”的勇气来增强政策创新源的能力。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市长凌云认为,重大科学前沿的突破不仅需要科学仪器和科学工程的大力支持,更需要科研人员自身突破以往经验的束缚,具备科学探索的“战斗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科委主任张权表示,在中国建设一批科技中心的过程中,要继续完善以国家实验室为主导的创新基地布局,率先启动和参与重大国际科技项目,激发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创新源供给能力。(参会记者:王林林、吴忠浩、杨思琦、汪洋)
上一篇:超级细菌来了:人类逃向哪里
下一篇:植物大家族——竹类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