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科院获取世界首个万米海底人工地震剖面

科普小知识2022-10-19 11:00:43
...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发现号”科研船TS03-01日前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了两个1万米的人工地震剖面,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获得1万米海洋人工地震剖面的国家。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发的万米海底地震仪也成功应用于这一深渊,使中国成为继日本之后第二个有能力自主研发万米海底地震仪的国家。

2月28日凌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研究小组完成了两条1万米的人工地震剖面,设计长度为600公里,实际运行长度为669公里。总共有60个三种类型的海底地震仪投入使用。其中,第一段计划作业长度为400公里,实际气枪作业长度为438公里,投入40台海底地震仪,成功回收38台,最大回收深度为10027米。第二段计划运行长度为200公里,实际气枪运行长度为231公里。20个海底地震仪已经投入使用,18个已经成功恢复,最大恢复深度为10026米。研究人员表示,所有恢复的仪器都有完整的数据记录和良好的数据质量。这些数据极其珍贵,为海洋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海底地震仪既可用于自然地震观测,也可用于震源人工地震探测。“九五”以来,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了万米海底地震仪。为了适应不同类型的勘探任务,研究人员设计了三种类型的海底地震仪,即便携式海底地震仪、长周期宽带海底地震仪和10000米宽带海底地震仪。其中,万米宽带海底地震仪最大工作深度为12公里,可连续工作一年。七套地震仪已在这次航行中投入使用。

“发现一号”于2016年8月成功回收放置在马里亚纳海沟的2台长周期被动源海底地震仪,最大深度6444米,获得了该地区近半年的自然地震和微动数据,为该地区海底地壳速度结构成像研究和近震参数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此外,在该地区的这次航行中,成功发射了五个长周期被动源海底地震仪,并计划在六个月内恢复。

这次航行还在马里亚纳海沟地区成功发射和回收了一个深度为2446米的潜艇电磁场仪器,并成功获得了该地区的自然电场和磁场数据。这是中国首次获得马里亚纳海沟地区的海底电磁场数据,为研究该地区的地壳电磁场结构提供了依据。

2017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深海探测队从三亚“发现号”起航,在马里亚纳海沟和雅浦海沟进行深海探测和设备测试任务。除了进行深海海底地震测试外,科学研究小组还侧重于深海生物学、深海生态学、地质学和地球化学,并对一系列独立开发的10 000米深海设备进行了深海测试。目前,科研小组仍在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水域,预计将于3月中下旬返回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