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大科学装置领域将逐步实现从追赶到并跑的转变
进入300米长的隧道,王东不禁感到有些激动。很快,x光*电子激光器的加速器将安装在隧道里。
自从王东2007年从麻省理工学院回来,已经将近十年了。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加速器和*电子激光的研究,他的梦想是回国制造一个“中国制造”的x光*电子激光装置。
电子能量高达1.5G电子伏特,波长高达3纳米。这将是中国最好的x光*电子激光装置。作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电子激光系的主任,王东对此颇感自豪。
"初步完成后,这将是一个独特的*电子激光装置."该研究所所长赵说,世界上制造这种装置的机会并不多,为了抓住这一世界级的机会,研究所应该培养一支在国际科技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研队伍。在科学仪器领域,中国将逐步实现从追赶到奔跑的转变。
我们的机遇和条件令国际同行羡慕不已。
当中国决定建设*电子激光项目时,赵立即给王栋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希望这位在美国从事*电子激光和加速器研究多年的资深学者回国。“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国外,即使有相同的项目,中国学者也很难高水平地参与进来。”赵说,现在这个世界级的机会已经在中国出现,是时候让王栋展示自己的才华了。
经过长达15年的项目启动和建设过程,上海光源“*电子激光器站在光源的肩膀上”。赵说:“当时,科学仪器对中国来说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中国科学家利用了这一宝贵的实践经验。他们开发了许多关键设备,还培养了许多能够生产这些设备的高科技企业。
“目前,在竞标免费电子激光设备时,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许多企业都来竞标,绝大多数关键设备都是国产的。”王东说,波荡器和直线加速器等主要设备也出口到其他国家,许多外国同行愿意向中国索要技术设备。
从技术到人才积累,在加速器光源领域,中国已经开始从追求者转变为世界级的竞争对手。
当上海光源将于2009年完工时,吴颖嘉定公园使用旧的机器和设备集成了中国第一台高增益*电子激光设备。利用它,我们应该培养一批敢于创新的年轻人——既然他们想参与这个世界级的机会,他们就必须有抬头看全球加速器领域的心态,并有勇气“思考人们不思考和不做的事情”。
有这么小的*电子激光测试装置,这是英国和德国同行羡慕的。在这个装置上,这群年轻人在世界上第一次测试了超高次谐波x射线*电子激光器的原理——目前正在建造的*电子激光器采用了这个原理,这是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在这条路线上,团队的邓海啸博士和他的合作伙伴博士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并于2013年5月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这是中国学者在*电子激光原理领域首次形成新的突破。
顾强、刘波、张彤、张猛、方文成、于璐洋、胡晓等一批青年学者在全光*电子激光、直线加速器物理和技术方面都做了杰出的工作。他们经常出现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并被邀请做会议报告或专题报告。2015年,邓海啸荣获*电子激光青年科学家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在该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学者。2015年,冯超的博士论文被纳入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斯普林格论文”系列。该系列每年从世界各地挑选约100篇优秀博士论文发表。
用国际心态做“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作”
这个优秀科研团队的崛起吸引了许多外国同行的羡慕。王东经常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年轻的队伍突然出现在上海?”除了世界级的机会,正是开放的国际心态让这支年轻的队伍迅速成长。
“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平台。我们都站在国际*电子激光领域的最前沿,并在发挥国际影响力。”赵唐镇说:“我们不需要抬头或低头。”
在这个团队中,“回归者”和“本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有根据研究需要,我们才能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国外进行交流与合作。该团队还包括德国、美国和瑞士的学者。
每年,吴颖研究所都会举办“加速器研讨会”,邀请世界领先的加速器学者与年轻学者交流。丹尼尔在这一领域的学者,如比尔·库尔森,尼亚比·斯塔法科夫和吴钊,经常来上课。如此优秀的学术氛围甚至可以超过许多海外实验室。
“在*电子激光器团队中,年轻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和竞争形成了一种良性的氛围。”赵表示,“邓海啸和分别获得了2012年和2014年中国粒子加速器协会两年一度的“希望杯”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每届一份),充分体现了这些年轻人的活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年轻科技工作者也获得了动力,并期待着在这个世界级的机会中展示他们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