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高校毕业生到省会以下城市就业比例上升至74%

科普小知识2022-10-19 19:24:49
...

核心阅读

预计有820万毕业生将从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就业和创业吸引了很多关注。*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流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主动在城市和农村找工作、创业,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绽放青春、点燃梦想。

又一个毕业季节。这也是一年的就业季节。

日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先后下发通知,要求拓宽基层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的深入实施和“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项目的全面推进,基层进一步巩固了主人翁地位。省会城市以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从2013年的63%上升到2017年的74%。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在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创业,让他们的青春在最广大的基层闪耀。

个人选择-

村庄的振兴需要年轻人,也为基层就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选择基层不是以此为跳板,而是以扎根基层的信心和决心,以建设新农村的理想信念,在基层磨砺成长,为基层贡献新的力量。”这句话是由大连市金州新区东家沟街道办事处的于沙莎说的。她是东北大学的毕业生,经过各级选拔和考核,最终如愿成为了大学生村官。

在一个总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1526人的小渔村,余沙莎逐步完成了从学校到农村基层、从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人的双重转型,并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基层就业的信心。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需要年轻人,这也让我们觉得有希望重返基层就业。”在余莎莎看来,一个人只有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和发展。既然我们选择了深入基层的道路,我们就不应该畏惧困难,在为基层服务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地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

几十名清华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做出了与余莎莎相同的人生选择。近年来,清华大学法学院在毕业典礼上做了特别安排:几十名放弃城市繁荣、选择在基层努力工作的学生将在礼堂内设立的独立区域就座,并在毕业典礼上受到全体师生的尊敬。

“这些学生有理由接受每个人的尊重,因为他们本可以去律师事务所、国有企业和公共机构获得慷慨的待遇,过上舒适的生活,但他们选择脚踏实地,将自己的命运与整个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这些年轻人的选择背后,难道不是教育的成功和大学精神的成功吗?”在采访中,一些教师评论道:“如今,高校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毕业生的选择和追求比招聘几名‘顶尖学者’或高分候选人更能体现教育的价值。高校应该追求和坚持的只有一颗祖国之心和一颗自我之心的人才。”

学校支持-

拓宽毕业生在基层扎根的渠道,“扶上马,送一程”

王嘉明出生在四川北川的一个偏远山村。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他带领其他几名学生营救了班上20多名师生,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青年”。作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他没有因为光环而选择留在一线城市做光鲜亮丽的工作,而是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个普通的选调生。谈到这样的生活选择,王嘉明说:“以前,*有担任村官的老兄弟姐妹。他们克服了高海拔、语言障碍、远离亲人等困难,积极融入并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这极大地鼓舞了我。我希望我能帮助我周围更多的人像我的前任一样在广大的基层生活得更好。”

目前,许多高校将引导基层学生建功立业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了引导和鼓励多党合作的长效机制。

“南开大学一方面邀请基层优秀代表举办专题讲座和校友交流会,分享基层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在典型示范中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实施了以基层临时岗位培训为重点的“公共宣传计划”,派教师和学生到广西、四川、*等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基层临时岗位培训,不断推进实践教育体系建设南开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胡军表示,与2017年相比,南开大学基层就业人数同比增长了124%。

此外,为学生在基层找工作提供平台和保障也至关重要。记者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全国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就业信息平台,全面准确地掌握西部基层志愿就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及时准确地推送相关招聘和指导信息。与此同时,高校通过加大培训指导和援助力度,为对基层就业感兴趣的学生组织政策分析、职业能力提升、经验分享等活动。他们还为学生进行个人职业咨询,并制定个性化的援助计划,逐一帮助学生的职业发展。此外,为了拓宽基层就业渠道,一些学校主动与地方当局建立长期联系,在选调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招聘合作,并更具体地推荐毕业生。

“就业是最大的生计。坚持国家战略定位,服务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引导更多优秀学生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点燃梦想,绽放青春,谱写新时期青年学生发展的新篇章,是新时期高校的使命。”一些大学官员这样说。

国家指导-

完善保障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姚蜜,北京大学第一位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一名社区全科医生。到目前为止,姚蜜的全科医生团队已经与1984名患者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他说:“许多病人问我将来会去哪里。我说,只要你相信我,我就永远留在这里。”

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曾维康,毕业后在广西基层扎根,学会了唱民歌、说当地方言、吃当地食物、喝当地酒和庆祝当地节日,从而实现了从“局外人到当地人,从年轻学生到基层*,从理想主义者到实干家”的转变。

谢玉山,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毕业生,在剑桥大学教育学院深造后,加入了黑土麦田公益事业。他和队友们一起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尤雅镇阿蒙代村服役。他致力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民通过创业致富,并做“造血”扶贫。

……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扎根基层就业。在高校,加入基层、服务基层正日益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新的就业方式。这与近年来国家的强力引导密切相关。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大学毕业生在基层就业。2016年,*人民*办公厅、全国人民*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重点出台了“多渠道发展基层岗位”、“健全保障措施”、“实施基层工程”、“畅通渠道”等政策措施。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大学生基层成长规划,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小微型企业就业,落实学费补偿、助学贷款补偿、财政补贴等政策,建立大学生“下去、留在、做好、流动”的长效机制。为贯彻落实*政策精神,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完善和落实政策保障措施”、“大力拓展基层就业渠道”、“加强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等政策措施。上述文件的出台,为指导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促进全国高校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去年底,在2018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党组成员、教育部副部长林惠清强调,最重要的是唱响基层就业的“主旋律”,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创业。

今后,为了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许多高校领导都在谈论:一方面,让教育引导“更多地走进内心”,唱响基层就业的“主旋律”;高校应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育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毕业生敢于在基层和困难的地方做出贡献;一方面,为了使就业渠道“畅通”,高校可以开辟更多的基层就业岗位,引导毕业生到中西部、东北和边远艰苦地区工作;同时,要落实“更强有力”的保障政策,积极落实中西部地区和县以下艰苦边远地区应届毕业生学费补偿和贷款补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