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解析40年来能源碳排放四大驱动力
12月23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陆永龙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分析了中国能源相关产业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力。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人口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强度和碳强度是碳排放的四大驱动力。同时,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的增长仍然紧密相关。
刚刚过去的2018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40年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的快速增长。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碳排放增长的影响因素和变化特征,有助于提高碳排放控制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可以为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运用物质平衡法计算了改革开放40年(1978-2018)中国能源活动的碳排放量。卡亚公式和对数平均狄金森因子分解(LMDI)用于分解影响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四个主要驱动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结合中国各五年计划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了四大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变化的贡献率。计量经济学中的Johansen协整检验验证了LMDI分解结果。
图1 1978-2018年中国能源活动碳排放变化
图2 1978-2018年不同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贡献率
研究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增长仍然保持着强耦合关系,能源活动碳排放与人口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能源活动的碳排放量增加了82.75亿吨(图1),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分别增加了约145.6亿吨和12.9亿吨,分别占176%和16%。能源强度和碳强度分别抑制了-65.2亿吨和-20.5亿吨排放,增长率分别为-79%和-13%(图2)。
同时,研究还发现,宏观经济政策通过相关指标的变化直接影响碳排放的变化。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推动了国内能源密集型产业的扩张,从而开启了碳排放快速增长的阶段。
文章最后指出,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能源活动的碳排放将继续以低速增长。未来10-15年将是中国实现碳排放峰值承诺的关键时期。控制碳排放增长率,实现碳排放峰值,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的低碳转型、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和消费模式的低碳转型。
来文作者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卢永龙和尼尔斯·克里斯。奥斯陆大学的教授斯坦塞斯。第一作者是郑晓奇,卢永龙指导下的博士生。
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的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73/pnas.1908513117
下一篇:王起简介及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