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校主”陈嘉庚:宁要厦大,不要大厦

科普小知识2022-10-20 00:01:45
...

他在一所私立学校只呆了九年,但他创办了一所大学和一个学校村。在8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他预言“国家的繁荣取决于人民的发展,整个国家取决于教育”。

北深红色

“校主”陈嘉庚:宁要厦大,不要大厦

著名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福建省同安县集美学会(现厦门市集美区)、厦门大学、集美中学、翔安第一中学、集美学校村、翔安同民医院等。都是由陈嘉庚创建的。成长于郑成功抗清复明时期的陈嘉庚,一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为辛亥革命、国民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去世之前,*曾称他为“华侨的旗帜和民族的光荣”。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前身为集美学校村)的师生被尊为“学校业主”。

去厦门时,没有人会想念厦门大学。

它靠近山和水,旁边是南普陀寺的佛音。推开窗户的是汹涌的海浪。走在校园里,它被“西方体和中国屋顶”的独特建筑所包围。在阳光和海浪中,建筑物逐渐变老,学生们一批又一批地变化着,但是他们脸上灿烂而快乐的笑容没有改变。

厦门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游客蜂拥而至,许多电影和电视剧都在这里拍摄。厦门大学不仅外表漂亮,内部也很漂亮。作为中国第一所由海外华人创办的大学,它已有100年没有更名,并保持着高标准的办学水平。

创造这个美丽神话的人是陈嘉庚,被称为“橡胶王”。

陈嘉庚于1874年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的一个偏远山区。当时,他被称为“集美社区”,即今天的集美镇,与厦门隔海相望。像当时的许多人一样,他的父亲陈启波“去东南亚”发展他在新加坡的事业,并定期汇款回家。陈嘉庚是由他的母亲孙氏独自抚养大的。

他的母亲是一个坚定的佛教徒,善良大方,收养了6个孩子。据说她曾经给了村民400银元,只是为了平息一场与她无关的战斗。

当她8岁的时候,她的母亲送陈嘉庚去一所私立学校学习。他刻苦学习,熟记王先生的“四书五经”,但不知其用意何在——“几年不知其意”。后来他投奔父亲,逐渐接触到西方先进文化。比较他的童年经历,他决定建立新的学校。阅读是陈嘉庚一生中最大的爱好。

他在一所私立学校只呆了九年,但他创办了一所大学和一个学校村。在8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他预言“国家的繁荣取决于人民的发展,整个国家取决于教育”。

16岁时,陈嘉庚去新加坡和他的父亲团聚。他从零开始学习英语,并在他父亲的米店当学徒。他的父亲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名下有房地产、西米工厂和菠萝罐头厂。然而,他的父亲没有给他的长子陈嘉庚任何优惠待遇。他偏爱他的私生子,并把公司给了他的私生子。

在为父亲工作的13年中,陈嘉庚养成了言行谨慎、努力工作的习惯。他工作得很好,而且很认真。他很快成为经理,为他父亲的米店赚了很多钱。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陈嘉庚总是很节俭。

在集美为母亲哀悼三年后,陈嘉庚回到新加坡,发现父亲负债累累。“父亲还债,儿子还债”。当陈嘉庚为父亲背负沉重债务时,他也开始了自己的独立事业。他从他熟悉的菠萝罐头市场开始。作为一个菠萝产地,当时的新加坡市场强调销售而不是生产。陈嘉庚决心从源头上控制成本,以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他规定公司当天采购的菠萝必须当天完成,当天晚上结算盈亏,作为第二天采购价格谈判的标准。切割工人的损失在生产中也降到了最低。三个月后,公司的收入大幅增加。

一种绝望的情况袭击了我们。陈嘉庚不仅还清了父亲的债务,还以其灵活的商业头脑和诚实的商业原则赢得了许多合伙人的认可。他宣称:“中国人想赢得世界的信任!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言行一致!”

通往亿万富翁的道路开启了。

20世纪初,橡胶和咖啡种植开始兴起,敏锐的陈嘉庚很快意识到新的商业机会。他用2000元(英国殖民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文莱时发行的货币)买了一批种子,种在自己的菠萝园里,从几亩到几十亩,再到几百亩到几千亩。到1925年,他拥有15000英亩橡胶种植园,成为海外华人中最大的橡胶殖民者之一。他被称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橡胶工业的“四大先驱”之一。

他建立了一个“钱乙”橡胶厂,生产胶鞋、轮胎和日用品。他在东南亚和中国做生意,并建立了100多家经销商店。最终,他甚至将大部分产品直接卖给了美国,为海外华人在英国统治新加坡的世纪里,无需通过外国公司直接与外国企业进行贸易创造了先例。

除了橡胶厂,他的名字还包括大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厂等等。据说这家工厂有30多家工厂。在鼎盛时期,它在五大洲都有业务,雇佣了3万多人,资产达1200万美元(约100万两黄金)。

辛亥革命前,陈嘉庚剪掉了辫子,加入了同盟会,结识了孙中山,成为海外革命最大的支持者之一。他之所以宣布要倾其所有兴办教育,是因为他看到他的家乡福建当时极其“贫穷和愚昧”,这给有着半个多世纪历史的陈嘉庚以极大的刺激。他坚信只有建立大学,社会才能培养急需的高级人才。

在此之前,陈嘉庚已经在集美建了一所小学。他成功地解决了当时村里的派系纠纷,懂得了大义,使村民们明白了办村里学校的重要性,并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费用,最终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

1913年春天,一所现代化的集美小学开始教学。当时有7名教师和5个班级,共有135名学生。陈嘉庚亲自制定了“为改善国民社会”的办学方针,提出了“诚信”一词作为校训——诚信、实事求是、无私奉献;易以毅力和毅力努力工作。

集美小学的成功提升了周边地区的学习氛围。许多地区也开始建设小学,发展教育。1916年,陈嘉庚在新加坡创办了一所师范学校和一所高中。1919年,他宣布他将建立一所大学,决心“由愚蠢的老人移山”。他说:“人民的心和思想不会死亡,国家的脉搏仍然活着。有4亿人口,人们绝对没有理由生活在和平之中。今天,仍然有子孙后代,如精卫填海和龚宇移山,他们最终将实现他们的目标。”

在游遍了厦门岛之后,陈嘉庚选择了他要建大学的最后一个地方——郑成功军事训练场。虽然厦门大学现在交通便利,但当时已经完全荒废,附近甚至还有很多墓地。

陈嘉庚把生意交给了他的弟弟陈静贤,他把新加坡的所有房产,包括7000英亩橡胶园和150万平方英尺的房产,都捐给了“集美学校永久基金”。

他选择1921年5月9日作为“国耻纪念日”,为厦门大学的建设奠基。将校训设定为“追求完美”。在筹款演讲中,他呼吁海外华人:“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生存的关键时期。所有的财产所有者都应该捐出一部分来振兴教育,以履行拯救国家的责任。国家存在了,人民的幸福就可以说了。否则,他将是一个富有的犹太商人,会被羞辱和杀害,他的生命将处于危险之中。他怎么会被娱乐呢?”

开学时,厦门大学只有100多名学生。但在那个时候,陈嘉庚有野心把厦门大学变成一所万人大学。

20世纪50年代,厦门大学将院系数量从21个减少到8个,但陈嘉庚仍在努力建造房屋。当时,它在南礼堂所在的地方建造了一排五栋建筑。此外,它还建造了凤亭、芙蓉1号和芙蓉2号。

当时,学校的场地上布满了奇怪的石头和废弃的土堆。陈嘉庚亲自督促工人们清理坟墓,开采石条,并在当地将其用作建筑学校建筑地基和墙壁的材料,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建筑成本。陈嘉庚以前从未研究过建筑,为了降低成本,他亲自修改了美国技术人员设计的设计。据说他会带工人到现场,让人们在地上撒石灰,然后用他的拐杖画一个草图,工人们会根据这个草图建造房子。

人们把陈嘉庚的建筑描述为“穿着西装戴着帽子”。主楼是西式的,有通风和透气的优点,但屋顶是中式的。据说这个陈嘉庚还有另一层含义:给外国人盖中国屋顶。

陈嘉庚在福建的教育投资总额约为800万美元。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他认为“教育和慈善应该是我们的天职”。因为西方先进国家的教育有大量的个人和社会捐赠,而“欧美教育发达、国家富强的原因不是因为*,而是因为全体人民。如果中国想发展,想受教育,为什么不呢?”

直到今天,学生们仍然称陈嘉庚为“学校的主人”。秋风吹来,一群学生涌入厦门大学,这是“宁可卖楼,也要支持厦门大学”的陈嘉庚人一生中最珍惜的风景。

《中国科学新闻》(第六版,2013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