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科学家提出“西风模态”解释区域气候变化现象

科普小知识2022-10-20 08:37:54
...

新华社兰州4月25日电(记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重点实验室陈法虎教授及其团队在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西风模式”及其物理机制,为当前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现象提供了解释。

陈发虎和他的团队通过整合代理指标、现代气象观测数据和模拟结果,揭示了中国干旱地区如*和中亚的气候变化。从几千年到年代际尺度,确实存在一个不同于东部季风区的湿度和降水变化过程,这被称为全新世(10000年)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

近几十年来,整个华北地区变得干旱,甚至经历了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干旱。季风边缘的降水量显著减少,影响了中国北方的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相反,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和湿度增加,*部分尾水湖泊面积普遍扩大,许多干涸的荒漠化湖床重新形成湖泊,气候和环境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对此,兰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团队成员黄炜表示,团队提出的“西风模式”不仅可以指示这种区域差异,而且可以从物理机制上解释其发生。

黄炜告诉记者,“学术界最初认为中国西北干旱地区的降水主要受西风控制。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来自印度洋的水蒸气对西北地区的降水也有重要影响。此外,华北地区干燥时,西北地区潮湿。然而,当华北地区潮湿时,西北地区是干燥的。”

黄伟解释说,由于北半球中纬度环流异常的影响,当印度季风弱时,阿拉伯海的水汽可以输送到中国干旱地区,导致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增加,从而导致*的气候环境向温暖湿润过渡。然而,华北也受到印度季风的影响。当印度季风减弱,水汽减少时,降水量减少。

陈法虎说,区域环境变化及其影响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结果促进了对亚洲气候和环境空间分异的认识,为干旱地区未来的生态恢复和环境修复提供了科学支持。

该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国际地球科学杂志《地球科学评论》上。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arscirev.2019.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