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热点 国家天文台与阿里云促全民科普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技术进入国际舞台,与欧美制造商展开竞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和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NPC和CPPCC会议期间,*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完善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开放共享的科技资源平台。
全球化浪潮下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普通人的科学素养。只有全民科学素养普遍提高,中国的创新才会有沃土。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向平说,要把科学普及真正提高到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让科学家愿意做科学普及工作,让公众喜欢听科学普及。
(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向平)
中国科学院吴向平国家天文台拥有世界领先的天文观测设备。去年,吴向平和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利用云计算技术向全社会开放观测数据。今年1月,双方还成立了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学科研究和科普工作。
(图为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揭幕)
吴向平曾经说过:“如果一个科学家的成就按10分来计算,8分来自他的科研成果,另外2分应该来自他的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科研人员与普通民众之间的科学普及渠道不完善是阻碍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偏远山区与城市同行之间的科学素养差距。
目前,中国有大约2000名专门研究天文学的学者,这远远不够。除了专业学者,大量的研究者和民间爱好者需要一个有效的渠道来获取相关的数据和资料。
例如,去年9月在贵州完成的“中国之眼”FAST在进入正式的科学观察后,每天将产生50TB的数据。云计算可以将这些数据上传到天文台的外部网站,并向公众开放。
(图为中国天眼快车)
事实上,阿里云开发的云计算操作系统天妃也是中国创新的典范。目前,它为中国和全世界230多万用户提供服务,并于去年被选为世界互联网上具有代表性的领先科技成果。
阿里云总裁胡小明表示,阿里云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安全能力都愿意拿出来提升天文研究能力,吸引更多的社会关注,让包括山区儿童在内的所有人都能接触到天文学,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和普及,并利用新的互联网技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据悉,双方正在全力推进远程天文观测、天文现象直播平台、专题科普教育等工作。
阅读更多
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中心成立
相关主题:2017年两会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
下一篇:一杯咖啡怎么画带步骤图涂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