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本科成211、985高校与高职学校夹心层
CFP供应图
盯着屏幕前的ERP系统,陈红丽沉默了。
这位西南地区普通本科会计专业的“郝散学生”今年毕业了。提交了许多简历后,她终于得到了一个实习机会。几天后,四川女孩惊讶地发现,使用ERP系统记账是现在企业的主流会计模式。
“这是不可能的”。课后,勤奋的陈红丽花了4年时间学习手工做账。虽然学校也开了一堂关于ERP系统的课,“但仅仅一个学期,老师敷衍我们,也没有认真说话。”
“我什么都没学到。你想让我与211和985名毕业生竞争什么?”叹口气,陈红丽有些难过地问。
曾经陈红丽不怕一些企业赤裸裸的“211,985”招聘歧视。在离开学校之前,她一直相信“通过四年的努力,她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在找了几个月的工作后,她第一次感到“就业非常困难,非常困难”
学校教授的内容与雇主的需求脱节。
离开实习单位后,陈红丽感到很失落。如果你想想过去几个月发生的事情,这个固执的女孩开始反省自己。
想到这,陈红丽突然想起了“一件小事”:大二时,在一堂高学分的专业课之后,陈红丽习惯性地努力学习,在下一堂课之前抄完了所有的板书。讲台上的老师看着那些埋头在黑板上写字的学生,说道:"你现在学到的东西不会用在你未来的工作中。"
曾经坐在前三排的陈红丽感到震惊,但很快就恢复了。她认为这是老师开的玩笑,老师渴望学习。但是两年后,这句话变成了现实。
“现在想起来真讽刺。”陈红丽摇摇头。“既然老师知道知识与雇主的需求脱节,为什么不改变内容呢?"
陈红丽的经历不是一个恰当的例子。在当今的普通本科院校,学习和使用之间的脱节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赵征是华中地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名普通本科生,他也在学习ERP系统。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和90名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中的大多数人应该在今年成为ERP工程师。
但事实是,赵征和他的同学直到被录用才意识到“ERP系统如此重要”。这群想成为企业资源规划工程师的大学生甚至不清楚他们的企业资源规划证书,更不用说“只上一两个学期的专业企业资源规划课程”。
他们在学什么?《西方经济学》是旧版本,《信息导论》于2003年出版。"它跟不上时代,新的概念太少了。"不仅如此,“课堂是照本宣科的,老师读他的书,我们低着头睡觉,整个教室毫无生气。”
“为什么不升级?”说到这个问题,赵征笑了,“我想那些人都懒得再做PPT了。”选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赵征,看着他周围的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经历着“更困难的就业季节”,并对他以前的老师开玩笑。
赵征的不满是针对学校的。赵征的学校擅长机械专业。赵征的信息管理专业是几年前才开始的。多年来,研究的内容保持不变。“事实上,许多内容已经过时,课程令人费解。他们什么都学。它们太杂、太乱,但不够深。”
当去练习时,赵征的不满变成了愤怒。“现在有很多工作需要学习。在过去的4年里,我学到了什么?”他的语气很激动:“要建什么样的综合大学?我们的一所理工科大学也有法律专业。这不是骗人吗?”
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龚欣(音译)是一名刚从东部某省一所普通理工科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他学习的是土木工程。在学校,老师反复强调某些类型钢筋的重要性。果然,在考试期间,这样的钢筋经常出现在龚欣的试卷上。
但当龚欣去建筑工地参加毕业实习时,他意识到自己在寻找这种钢筋,但几天来“一无所获”。没有出路。龚欣跑去建筑工地问承包商。另一边盯着他,半笑着说:“十多年前我们没有使用过这种钢筋。”
“可笑,可笑。”龚欣仍然记得他的心情:“我到底学到了什么?是为了考试吗?”
陈红丽的专业惯例是,所有的专业人员都被拉到学校附近的工厂“转一转”。工业会计是最难的。在十多天的练习中,老师们每天只“说几句话”,而他们“没有机会开始”。
“虽然我期望有一点水,但我真的忍不住想了想。这真是太“水”了。”陈红丽苦笑。
就业指导也匆匆结束。赵征的学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会进行特别讲座。然而,他说的主要是关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所有的老人和姐姐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赵征对“如何规划方向”和其他问题的关切根本没有被提及。
即使在就业季节,学校也帮不上什么忙。
在半年的招聘期内,来赵征学校招聘的公司“可以用双手数一数”。为了找到工作,陈红丽不得不每天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和公交车去当地一所重点大学听讲座,然后再排队一两个小时。所有这些只是为了发送一份“可能没有回应”的简历
专业巧合的程度很低,频繁的工作变动和名牌大学的入学考试已经成为常态。
在这种趋势下,对口就业已成为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奢望。
这可以从马科斯数据有限公司今年4月发布的《新建本科毕业生就业与培训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得到证明。据统计,2012年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中,只有48%达到了他们的专业期望。
赵征对此深有感触。整个专业有9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选择了工作,但最终只有一人成为了ERP工程师。
他的同学,班上的学习委员会成员,曾经和一家互联网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在他专业附近做程序员。然而,没过多久,班上的“尖子生”就感觉到了巨大的差距:“这个行业非常实用,需要专业知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程序员,你必须再次学习。”
作为最后的手段,这个男孩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蓝鸟java相关课程的学习。半年的学费是1万元,“几乎相当于我们两年的学费”
一个更严峻的现实是,即使一个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许多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也会发现很难适应。报告指出,过去两年,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47% ~ 57%之间。
梁勤毕业于中部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了近一年。当她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梁琴不知道电路课程有多重要。她对这门课的印象只是“老师简单地说前三排都是空的,坐在最下面的人打手机,睡觉,做任何事情”如果她想参加考试,她会“惊喜地”拿到高分。
梁勤惊慌失措,直到他被正式录用:几乎他处理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这门专业课。假期里,梁勤和在重点大学学习同一专业的弟弟聊天时,他的恐慌变成了寒意:对于同一个巡回班,他弟弟的学校比他的母校多安排了几十个小时。不仅如此,考试是严格的,老师也是负责任的,学习的氛围是浓厚的,"问起来越来越可怕。"
“会有什么原因吗?根本没有足够的老师,上课时间只能被压缩。学校和老师都敷衍了事,我们也是。”梁勤很是郁闷。现在,在她白天忙碌的工作之后,她只剩下了自己的“自学”。
梁勤很幸运,至少找到了正确的工作和努力工作的方向。她的许多同学仍然“迷路”。
她的一个同学在毕业的第一年经常换工作。助理工程师、销售、保险,甚至电子工厂的技术工人都换了很多工作,但是“他们根本找不到匹配的。”一年后,在聚会上,曾经获得奖学金的“钉子户”在酒桌上喃喃自语,“四年的大学生活真是浪费时间。”
类似的现象在他周围经常发生。毕业于中国北方一所普通大学的理工科学生林鹏(音译)感到很害怕。他把这一切都归因于学校之间的差距。为此,他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必须录取985,211名大学研究生。”和他的同伴们一起,林鹏为“名校梦”奋斗了半年多。
今年春天,申请武汉大学的林鹏(音译)和他的许多同学在第二次或初试时被卡在了分数线上。江南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办公室曾向林鹏伸出橄榄枝,比国家标准高出几十倍,但林鹏“不假思索地拒绝了”。
再次战斗!林鹏和他的一群同学决定继续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了减少竞争,有些人甚至为了研究生入学考试而临时改变专业。根据这份报告,选择为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转专业的学生比例高达29%。
甚至,在今天的普通本科院校中,也有一群“选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以逃避就业的毕业生”。陈红丽的好朋友牛梦,被招聘中的一系列歧视“吓坏”并退出了学校。“她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只是因为害怕找工作,但以这样的心态,她肯定失败了。”叹了一口气,陈红丽说道。
“高不够,低不够”,普通本科院校亟待转型。
“找工作的困难归根结底是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匹配。”北京大学中国职业学院院长、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愉尖锐地指出。
陈愉认为,太多的本科院校主要培养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但劳动力市场最缺乏的是技术型人才。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白领工作经常会有数百人竞争,而技术工作却很少有人问津。
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尤为尴尬,在学者眼中,它们一般被视为“夹心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成在《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研究报告》中提到,在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专科)院校的定位相对清晰,而地方普通高校作为夹层的定位往往被“高失败、低失败”所混淆。
孙成说,推进这类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将极大地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和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然而,教育部最近宣布将促进600所本科院校转变为职业院校,陈愉认为这是一项“调整这种结构失衡”的措施。
高校转型也成为许多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心声。
陈红丽发现,许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工作后不得不返回职业院校。"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但它也确实表明,当前的模式必须改变."
(注:应受访者的要求,本文中所有大学生的姓名均为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