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专家聚焦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完善不是颠覆

科普小知识2022-10-20 18:34:50
...

专家聚焦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完善不是颠覆

钟秉林

专家聚焦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完善不是颠覆

曲振源

专家聚焦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完善不是颠覆

马涛

专家聚焦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完善不是颠覆

刘海峰

专家聚焦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完善不是颠覆

李希贵

专家聚焦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完善不是颠覆

专家聚焦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完善不是颠覆

CFP

■时间:2014年9月5日

■地点:光明日报

■主持人:王宝春(光明日报教育总监)

主语言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也是一个酝酿已久的话题。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改革。

这项改革被称为恢复高考以来最激烈的改革。社会对此非常关注,并且谈论了很多。你们都是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校长。我希望你能进一步解释这次改革的背景和人们关心的问题。

1.它是完美还是颠覆

主持人:在这个改革方案出台之前,有一些版本和公众意见。他们大多是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提出自己的计划和意见。有些是先进的,有些是保守的。现在正式的改革计划已经出台。你怎么想呢?

曲振源(中国高等教育协会会长):

总的来说,这项改革是完美的,而不是颠覆性的。这种认识主要来自对现行考试和招生制度的评价。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招生制度。它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拔人才、社会公平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它在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垂直流动、服务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制度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总体上符合国情,权威性和公平性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改革,特别是考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不能翻煎饼,翻改革,再翻再改革。这是不可能的。入学考试是一件涉及成千上万个家庭的事情。

马涛(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这次改革是考试制度的自我完善。它以突出的问题为指导,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包括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一生一次考试”的问题。这不是一个革命性的改革,以启动一个新的炉灶,但完善一些问题或制度的差距。改革的基调是积极和稳定的。总的方向已经决定了。接下来,我们可能要探索并对具体的道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然而,任何改革计划都需要通过实践和探索来检验,这需要通过试点项目逐步积累经验,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总之,要稳定,解决突出问题。

实施意见是从招生计划、考试评估到招生录取再到*监督对考试招生制度安排的综合办法。它是根据考试和招生过程设计的,具有简洁明了的上下文。许多重大改革都有时间表和路线图,便于实际操作。它还涵盖了从高中入学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到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学习的机会等领域。它强调各级各类教育的纵向交流和横向联系,体现全面性和系统性。

文件中有一些政策要点过去已经实施,这次得到了加强或进一步完善,如改革招生计划分配方式、规范自主招生、改革监督管理机制等。也有一些突破,如高职院校实行分类考试招生,拓宽了考生进入高职院校的渠道,符合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有利于高职院校选拔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也有利于部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清理和减少奖金项目实际上是回到奖金政策的基础,以补偿特殊群体的教育机会。取消体育艺术专业的加分有助于淡化体育艺术兴趣和专业的功利色彩,消除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加分造假现象。逐步取消分批招生,不仅扩大了学生选择高校的范围,也使不同类型的高校能够同时招生,避免了分批招生造成的高校歧视。加强学校招生委员会的建设,赋予其更大的决策权,有利于促进高校的综合评估、科学选才和*决策,改变目前简单的学生成绩排名等做法。这些都是过去制度设计中的空白点,体现了改革与创新。

刘海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这个意见发表前后花了三年半多时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于2010年11月成立,其中之一是考试与招生改革小组。我们的团队已经往返于14个省市,举行了100多次研讨会,并对16个课题进行了逐一研究。一系列问题基本上都涵盖了,包括走过场制度、自主招生联考、省考或全国统考、高考加分、学科改革、弱势群体保护政策等。考试和招生是一个系统,如高中入学考试,大学入学考试,研究生考试,和博士入学考试。其核心是高考改革。

我认为这个计划的提出应该说是集思广益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结果。关于高考改革,人们在各方面的意见往往各不相同,每个人从各自的立场和观点来看都可能是合理的。然而,当这些观点和意见放在一起时,它们往往是矛盾的,甚至是尖锐对立的。事实上,它们“被视为山脊一侧的山峰和山脊一侧的山峰,具有不同的距离和高度”。

回顾我们恢复高考30多年,这是高考改革史上最大的一次。之前的改革已经被整理了至少20或30次,但这些改革都是单边的。这项改革可以说是最系统和最全面的。

李希贵(北京第十一中学校长):这次改革应该说是党*、国务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战略部署。

你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现在发现,当我们期待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我们就没有了过去想象的幸福生活。幸福有许多定义。西方有句谚语说我觉得自己很有道理。什么是幸福?做你喜欢做的事,同时养活自己。

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必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潜力和优势在哪里。这个过程可能会很长,需要很早就开始,从小学到初中。为了找到自己,不可能尝试和体验过去的统一课程体系,也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

二是*现代化的战略需要。现代化建设到了今天。我们必须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这种变化应该从人才潜力的红利中产生。

这两种意义实际上是一回事,即以人为本、关心人、关心成长、发掘和唤醒人的潜能。因此,这样,考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可以归结为一个关键词:选择。

这个计划出台后,许多人没有任何感觉,甚至感到失望,因为期望很高。事实上,从孩子的成长和中学教育的角度来看,有一件事对我们来说尤其重要,那就是选择。这一选择解决了我们长期以来没有理解教育本质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起初,我们特别注意教学生知识。后来,我们发现我们做不到。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即便如此,它还没有触及教育的根本和整体。教育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最终成为自己。这种教育本质只有在学生选择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考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机会。

2.如何促进公平

主持人:《实施意见》中有两个关键词最受关注,即促进公平和科学的人才选拔。以前,关于公平这个词有很多说法,他们从人口比例、学生素质、统一试卷、地方捐款等方面来解释其原因。你认为这个问题怎么样?

钟秉林(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通过调整政策和加强监督来促进公平入学是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价值之一。包括调整招生计划的分配方式,向人口大省、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倾斜,将优质高中的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给本地区的初中。它还包括取消或规范高考加分,免除义务教育就近入学考试,以及改进其他地方的考试政策和措施。现在每个人都在关注高考。事实上,改革还包括考试的内容,这也将对基础教育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只有正确理解实施意见,对改革方案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好学校难”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为了满足普通民众对高质量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仅仅依靠考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是不够的。只有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办好每一所学校,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

实施方案建议增加重点大学的农村考生人数,我认为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如何与正在推进的户籍制度改革相匹配仍需认真探索。

马涛:说到公平的机会和机遇,招生计划分配改革实际上是一个增量。我们的招生计划的很大一部分增量现在被用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学科得到细化,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计划全部从增量中剔除。

此次计划调整是针对中西部地区与生源大省的招生机会差距较大的现实。应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

刘海峰:这是一个明显的困境。鉴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差距巨大,是注重考试公平,充分考虑考试结果,还是考虑区域公平?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永恒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的改革应该满足人民,另一方面,它应该有益于国家。从根本上说,满足人民和造福国家这两个方面应该是统一的。让人民满意可以维护国家的长期和平与稳定,让国家受益最终会让人民受益,让人民满意。然而,有时两者并不一致。这是因为规划者或教育理论工作者可能往往更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改变考试负担,更注重科学的人才选拔。然而,对普通人来说,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更容易,最重要的是改革是否公平。因此,在设计高考改革方案时,既要考虑人民的满意,又要考虑国家的利益。有必要关注考试的公平性,强调人才选拔的效率。

曲振源:目前,需要改革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一是严格控制部属高校地方招生比例,合理配置省级指标。然而,*所有的高校在高校招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毕竟很小。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93万人,*所有高校招生49.9万人,约占7%。93%的学生被当地高等院校录取,这是绝对多数。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解决如何在全国范围内合理分配7%的入学率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剩余的93%。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仍然需要发展地方教育,增加地方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在这方面,一方面,各省市应增加投资;另一方面,*和地方*可以合作加强西部的大学建设。

3.科学反映在哪里

主持人:从过去只有分数理论到分数+学术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这是改革的一个亮点。此外,在艺术和科学领域的突破,平行志愿者和独立招生安排的意义是什么?目前,许多人关心的是如何保证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他们有多大的权重。

李希贵:平行志愿者今年在北京尝试了一下。父母不那么焦虑了。在过去,当申请志愿者时,许多父母都在纠结哪一个是首选。事实上,志愿服务本身是一种双向选择,这种选择给学生带来了更多追求职业抱负的机会。在过去,人们的潜力被爱情之前的婚姻方式所埋没。

2012年,加拿大的一个世界调查组织吸引了32个国家,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你资历过高吗?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排名第一,84%的人认为他们资历过高。在北欧,0.1%、1%、2%和5%都很高。我们知道了我们不喜欢什么,我们做了什么是由领导分配的。因此,通过两种选择的录取方式,学生可以锁定他们的专业方向,大学将接收热爱这个专业的学生。

这些有选择的改变似乎是一小步,但却是推动中小学教育和教学更接近教育本质的一大步。然而,这些变化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马涛:高中学业考试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规定的教学计划和考试要求来设置和实施。考试的内容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涵盖所有科目,要求学生学好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的局部课程。为了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除了学生选择在高校申请的科目外,其他科目的成绩都可以合格。高等学校申请的三个科目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和优势以及高等学校的录取要求选择的。结果按等级列出。我们还希望试点省份在每门课程结束后,为学生提供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的机会,以减轻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但这是有区别的,你可以达到合格,这是评分。目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已纳入高校招生,总成绩的比例应根据高中教学课时的比例来确定,约为30%至40%,与目前的分数结构大致相同。这项改革与现行的高考有一些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它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你必须通过考试,有些要求你选择。你需要选择三个。最低和最高都是三个。补考没关系。

综合质量评价,根据文件的设计,应该是客观和现实的报告。在高中阶段,学生可以记录一些优秀的品德、智力、体格、艺术和劳动的例子。然而,这是真实可靠的,不能伪造。应该通过宣传和监督等一系列机制来保证这一点。

这两个系统应该在高中建立并遵循教学计划。

还有另一个亮点和关键点,有些人可能没有注意到。事实上,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那就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分类考试。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如果通过了学术水平考试,就可以申请。也可以说有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自主选择。

我们认为学术水平考试制度是整个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非常核心的环节,甚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从招生制度改革的角度来看,应该以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为导向,重点是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很大一部分职业院校也不得不关注学术水平考试。为此,教育部将这两项改革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并将于今年出台具体的指导意见。

钟秉林:通过改革考试形式、内容和录取机制来提高人才选拔的效率,是考试录取制度改革的另一个基本价值取向。例如,在录取方式改革方面,独立录取是在统一考试后安排的,不能联合进行。这对高校自主选拔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考试内容和方法必须在优化选拔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此外,调整志愿填报方式、取消批量招生、改进招生方式等措施将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内涵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高中和大学会遇到什么挑战?

主持人:考试制度的改革将给高校招生和中学教学带来什么样的深刻变化,我们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各学校将做什么样的调整和准备?

钟秉林:2017年全面推进改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个是科学的,另一个是公平的,第三个是可操作的。稳步推进,试点先行。上海和浙江两省正在进行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十分繁重,应加强对试点项目的跟踪和评估。

我们要密切关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中学改革的深刻影响。如何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组织,提高高中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

李希贵:计划中有三个重要的变化:第一,考试科目的选择。这一次,有人提出艺术和科学没有区别。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它更符合人类发展的方向。此外,学术水平考试是一种限制,使每门学科都成为国家考试,而不是地方或区域操作。每个学生对所有科目都必须有一个基本要求。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区别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偏见,所有学科都必须符合国家的基本要求。第二,学生根据不同院校的考试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学科组合。

第二是考试时间的选择。过去,没有讨论。那是高三最后一学期的6月7日和8日,3+x。目前,除了语文和数学,有六门课可以讨论。英语是可以谈判的。一些孩子初中毕业时可以得到145分。这种学生可以在高中的一个学期里参加英语考试。物理和化学、历史和地理这六门学科的大多数学生只需按照考试标准通过考试。只有三个科目,他可以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参加考试。这种变化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学习。这样,学生长期无法解决的平行课题太多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样的机制,可以选择考试的次数和时间,不仅减轻了负担,也给了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思考和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学面临着挑战,必须调整。首先是学校,面临学生学习时间的挑战。考试次数和学习时间都变了。同样的长度,有不同的困难。每所学校都应该重新研究这一课程体系,找出它如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和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的需求,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这所学校有大量的文章要写。据估计,在未来两三年内将会很困难。

第二是老师,老师的重点也应该改变。学生如何以及为什么选择?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发现和唤醒学生:你适合什么,为什么你是物理、历史和地理的结合体,为什么你是政治、化学和物理的结合体?我们老师过去没怎么研究这个。今天,面对挑战,我们需要学习。当一个学生的课程是个性化的,他的学习发展是个性化的,我们如何帮助他变得个性化?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挑战,不是方法的挑战,而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

第三是对学生的挑战。过去,学生们只需要听他们在学校里被告知的事情。今天,你必须自己决定。你必须设计自己的学习进度,自己的考试时间和自己的考试方向。

对父母的挑战也很大。过去,父母们只是攀比。你第一名,我第二名。今天必须有一个多元化的生态观。你如何认识到孩子的优势?

关于自主招生,这一次不是扩大,而是稳定。我的理解是,这次考试和招生改革的主流是自主招生,即允许你根据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来招生。学院和大学有足够的空间,这取决于你是否能使用它。重要的是每所大学是否都有筛选和评估机制。要研究这个问题,它必须在录取中发挥关键作用。

曲振源:我觉得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高考内容的改革至关重要。一方面,如何更好地衡量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素质是命题科学中的一个难题,命题部门应该认真研究。此外,这一提议还存在公平性问题。目前,城市化趋势依然存在。这个命题的意境和建立方式都是由城市人设计的。这些都是内容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招生制度和机制方面,这一问题也必须用治理制度的理念来进一步完善。这涉及大学、*、中学和考生。它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并拥有利益和权利。这值得研究。(原标题:改革深入问题)

阅读更多

上海高新技术改革实施方案通过

钟秉林: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趋势和挑战

专家解读高考改革:教育公平的又一大步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应折算成高考总成绩

人民日报:高考改革需要更多的宽容

聚焦高考改革十大亮点:严格控制地方招生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