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找矿 昆仑筑梦
■本报记者丁佳、通讯员丁海峰
昆仑山从帕米尔高原的西边延伸到东边,穿过*和*,延伸到青海。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它在中国被称为“山的祖先”。
这里的气候和地形条件极其恶劣,沟壑纵横,氧气稀薄,没有草生长。这是一个令人敬畏的生活禁区。终年积雪,地势险峻的高山,驻扎在我国最高点的解放军战士,以及一批为祖国的矿产勘探而努力工作的科研人员。
“由于条件极其恶劣,工作人员很难在地面上工作。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重点研究领域的面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无人地带工作的安全系数。”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景林海说。
依托“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国家305项目办的领导下,该项目旨在为*三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景林海带领团队在西昆仑地区进行了为期3年的遥感找矿工作。
在219国道上,林静海一行从叶城县出发,在100公里的短距离内穿越了帝喾、马扎、黑茶等3个大班(*、高山、盘山公路)。大坂的路况极差,天气变化剧烈。垂直高度差高达5000米。几乎每个人都会有高空反应,如头痛、头晕、心悸和气短,甚至当地司机也不能幸免。
从海拔3800米的赛图拉镇30英里的军营到海拔4200米的大红柳海滩,再到海拔5100米的甜水海军事站,整个团队都在不断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头痛、鼻炎、失眠、心悸和气短。景林海坦言,睡个好觉是一种奢侈,他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快速呼吸。
工作区根本没有洗澡的条件,为了避免在高海拔感冒,每个人都不敢洗头。"但是,困难的条件不能影响团队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景林海说,为了节省工作时间,队员们在山上呆了40天。
每天早上9点,每个人都准时从车站出发,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山区工作近12个小时,爬山、定点、记录和采集岩土样本。中午,队员们简单地用馒头、鸡蛋和泡菜充饥,然后努力工作,偶尔在野外遇到孤独的狼,这让人们出一身冷汗。直到夜幕降临,他们才停止工作,返回基地。晚上,样品将通过便携式X射线荧光分析仪进行测试。
盛夏时节,西昆仑山气温接近零度,气候变化剧烈。从无云到大雪可能只需要10多分钟。这里每天下午都要刮起大风,让人无法呼吸。冰川融水形成的暗河使得到处都是泥浆、沼泽和流沙。
在这样的环境下驾驶,被困在车里成为常见的事情。如果你不小心被卡在车里,那么剩下的时间将会花在拖车上,并且在天黑前把车开出来是每个人的唯一目标。在5000米的高度推一辆手推车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每次你推它,你就像短跑一样跑。为了确保汽车可以一次推出,准备工作通常需要4到5个小时——挖泥、放石头、顶起、铺木板等。每次车被拉出,每个人都坐在地上气喘吁吁,没有庆祝。
自2015年以来,景林海的团队已经处理了近25万平方公里的室内遥感图像,拥有4 TB数据库,共进行了4万公里的实地工作,采集了近3000个样本。如此高强度的野外工作甚至让解放军战士感到惊讶。
虽然很辛苦,也很累,但在景临海的带领下,该团队为项目的其他6个团队提供了遥感数据,验证了7个大型遥感找矿远景。现场研究人员以辛勤的工作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以平凡的工作为祖国做出了贡献。
中国科学新闻(2018-01-04第四版综合)
上一篇:蜜蜂总动员简笔画作品7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