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郭华东院士:忽视星载干涉雷达技术将很尴尬

科普小知识2022-10-20 21:57:28
...

郭华东院士:忽视星载干涉雷达技术将很尴尬

郭华东

■我们的记者倪思杰

自今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以来,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分析了地震后的地壳形变。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利用星载雷达干扰数据监测重大地震灾害后的地表变形,在地震灾害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星载干扰雷达是目前世界上监测地震前后地壳变形的最先进技术。不幸的是,中国尚未开发自己的星载干扰雷达技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大地震发生后,所有干扰雷达地形变形分析都是基于国外雷达资料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

他说,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星载干扰雷达技术非常重要,但目前我们只能利用国外干扰雷达数据来分析地震情况。尽管中国的对地观测技术总体上取得了快速的进步,但在这一重要领域仍远远落后于先进水平。

总的来说,与光学遥感相比,雷达遥感具有不受云层和阳光限制的优势,可以实现全天候、24小时监测。先进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使得卫星雷达遥感更加强大。它能大面积、高效率地测量地震引起的地表形变,为监测和预测地震灾害提供可靠的数据,有望为大地震预测提供技术支持。

郭华东说,近年来,通过成像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人们已经能够在几年甚至几天内探测到地球的细微变化。对变化的监测是全球性的,准确的,一天24小时,一天24小时,监测精度为几厘米。该技术不仅可用于地震灾害监测,还可用于地形测绘、工程测量、城市沉降等重要领域。

回顾地球观测技术的发展历史,星载干扰雷达、极化雷达等新型雷达的发展属于雷达地球观测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郭华东说,在前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单波段单极雷达,如欧洲资源遥感卫星和日本地球资源卫星1号。第二阶段是同时成像的多波段多极化阶段,如美国与德国和意大利联合开发的航天飞机成像雷达。

“中国的星载雷达地球观测技术仍处于第一阶段。”郭华东说,相比之下,目前国际成像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正在逐渐变得实用,一些国家的星载雷达发展已经进入了更新阶段。美国航天局、欧空局、德国航天局和加拿大航天局已经提出了许多新的雷达计划,这些计划将成为解决全球环境和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正是因为中国遥感领域的这一缺陷,“每当地震来袭,研究人员尽管焦虑,也只能等待国外的卫星数据。”郭华东说大地震通常会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如果没有国内的星载干扰雷达数据,只能按照其他国家数据使用权的优先顺序等待数据。缺点是:第一,数据到达时往往缺乏及时性;其次,科学发现落后于其他国家;第三,人们必须承担购买数据的高成本。

郭华东认为,如果中国不重视星载干扰雷达技术的发展,未来将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地震后,来自其他国家的数据蜂拥而至,但中国没有独立的数据。我国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快星载干扰雷达技术的发展,同时建立星-机-地三位一体的雷达对地观测网络。

中国科学新闻(2015-07-28,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