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现最牛论文抄袭:两篇论文“致谢”同一老师
大学再次揭露学术不端行为。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www.thepaper.cn)获悉,吉林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出现涉嫌大规模剽窃的尴尬局面。复制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知网下载了这两篇硕士论文。他们分别是2007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朱少晓,200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李锐,以及2007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景摄影测量与模式识别专业的朱少晓。
朱少笑的论文于2007年3月完成,李锐的论文于2008年4月完成,比朱少笑的论文晚了一年。
经过仔细比较,澎湃新闻的记者发现,这两份报纸的大部分文字几乎完全相同。除了增加了“模式识别理论及其算法实现”一章外,李锐的论文与朱绍绍的论文非常相似。
李锐的论文共分6章,其中5章从题目到章节摘要都与朱绍绍的论文高度一致,几乎是原文的一字不差。甚至文章末尾的“谢谢”部分也抄袭了朱少绍的论文,用同样的形容词来形容老师的长辈风范和学者魅力。这些词包括“高尚的品格”、“严谨的学识”、“渊博的知识”和“开放的心态”。
2月27日,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曲佳薇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他还不知道李锐涉嫌抄袭一事,并将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学校的相关部门将进行搜索和核实,并指出学校有一个彻底和完整的学术剽窃制度。当时瞿佳伟透露,由于吉林大学还在放寒假,所以要等到开学后才能详细了解情况。
3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再次致电曲小薇,得到回复称他没有就此事联系相关部门。有人建议,记者可以与学校学位办公室和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以作出报告。
此后,澎湃新闻的记者多次联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和李锐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吉林大学数学学院。他们被告知,他们不知道这种情况,也不能与之合作。吉林大学学位办公室答复说,在看到涉嫌剽窃的论文后,应该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记者还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了李锐的导师和吉林大学数学学院的吴铁如教授。截至发稿时,澎湃新闻记者无法得到吴铁如的回复。
标题、摘要和关键词非常相似。
从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来看,这两篇论文有许多相似之处。
朱绍绍的论文题目是“基于近景摄影的直升机着陆点位置测量研究”,李锐的论文题目是“基于近景摄影和模式识别的直升机着陆点位置自动测量研究”。虽然后者比前者有更多的“模式识别技术”关键词,但两篇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即“基于近景摄影的直升机着陆点位置测量研究”。
这两篇摘要在“近距离摄影技术测量直升机着陆位置”的内容和表达上也非常相似。
例如,朱少笑的摘要开篇就写道:“目前,直升机着陆点位置的测量主要是通过目视检查,精度差,工作环境恶劣,需要一种新的测量方法来代替目视检查。近年来,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朱少笑论文摘要
李锐的论文写道:“目前,直升机着陆点位置的测量主要是通过目视检查进行的。这种方法精度差,工作环境恶劣,需要一种新的测量方法来代替目视检查。近年来,近景摄影测量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李锐论文摘要
这两段完全一样,只是有些词不同,如“so”。
这两篇论文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区别。朱少笑的论文比李锐的论文少了一个“模式识别”。
整篇课文都是逐字逐句抄下来的。
从目录来看,这两篇论文的结构几乎是一样的。
朱少晓的论文共分五章,题目分别为“绪论”、“近景摄影测量理论”、“测量算法与实验研究”、“测量系统构建与野外实验研究”、“总结与展望”。
朱少晓论文目录
李锐的论文除了第四章“模式识别理论及其算法实现”之外,共分六章,朱少晓的论文中没有这一章。其他五章的题目,如朱少晓的论文,分别是“导论”、“近景摄影测量理论”、“测量算法与实验研究”、“测量系统的构建与野外实验研究”和“总结与展望”。
李锐论文目录
对《澎湃新闻》记者的比较显示,标题相同的五章在结构上与具体的词语相似,许多段落甚至完全相同。
以第一章为例,朱绍绍的论文在“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小节的开头写道:“为了利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实现直升机着陆点的获取,达到高精度、方便、安全测量的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基本原理的研究(包括共线方程和直接线性变换方法);通过实验研究,考察了几个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测量软件系统的编制、硬件系统的建设和现场实验研究
朱绍绍论文第一章
李锐的论文写道:“为了将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和图像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实现直升机着陆点的自动获取,达到高精度、方便测量和安全的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基本原理的研究(包括共线方程和直接线性变换方法);通过实验研究,考察了几个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对模糊图像模式识别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进行了测量软件系统的编写、硬件系统的构建和现场实验研究
李锐论文的第一章
除了增加“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和“自动”两个词外,这两段几乎完全相同,包括括号内的注释。
以第二章为例,这两篇论文从引言开始就高度相似。他们先后讨论了近景摄影测量理论的基础知识、共线条件方程及其处理方法、直接线性变换方法等。几乎用同样的语言。
例如,朱绍绍论文第二章的引言是:“近景摄影测量理论是本课题所用的基本理论。该理论建立了测量坐标空间和照片坐标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这是两个坐标空间的相对位置和相机参数的函数。根据映射关系,可以进行摄像机内外元件的标定和物体位置的测量。这两个应用是一对相反的过程。摄像机内部和外部元素的校准意味着已知真实空间坐标和相应的照片空间坐标来求解摄像机参数。然而,物体位置的测量意味着已知相机参数和照片空间坐标来求解真实空间坐标。本章主要介绍近景摄影测量的原理。”
朱绍绍论文的第二章
李锐在他的论文中写道:“近景摄影测量理论是这个学科中使用的基本理论之一。该理论建立了测量坐标空间和照片坐标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这是两个坐标空间的相对位置和相机参数的函数。根据映射关系,可以进行摄像机内外元件的标定和物体位置的测量。这两个应用是一对相反的过程。摄像机内部和外部元素的校准意味着已知真实空间坐标和相应的照片空间坐标来求解摄像机参数。然而,物体位置的测量意味着已知相机参数和照片空间坐标来求解真实空间坐标。本章主要介绍近景摄影测量的原理。”
李锐论文第二章
在这两段文字中,李锐的文章除了“一”字之外,与朱少绍的完全相同。
以两篇论文的第三章为例,整章内容高度重合,多段的断行位置一致。
例如,在“小比例尺三维空间测量实验”一节中,朱的论文在“实验方案”中写道:“对于三维摄影测量,标定点必须有三维坐标。实验中制作了若干个具有一定高度的杆状标记,如图3.2(a)所示,标记顶部直径为2mm的圆作为标定点。为了构建一个三维的面向对象的坐标系,将一张网络图形纸平放在地面上,以网格纸两侧的X轴和Y轴为xy平面,以Z方向为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以网格纸的左上角为原点,形成一个三维坐标系,如图3.2(b)所示。由于网格纸的最小刻度为1毫米,因此x和y方向上校准点的位置误差为0.5毫米。通过测量z方向误差为1毫米。”
李锐的论文写道:“对于三维摄影测量,校准点必须有三维坐标。实验中,如图3.2(a)所示制作了若干个具有一定高度的杆状标记,标记顶部直径为2mm的圆作为标定点。为了构建一个三维的面向对象的坐标系,将一张网络图形纸平放在地面上,以网格纸两侧的X轴和Y轴为xy平面,以Z方向为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以网格纸的左上角为原点,形成一个三维坐标系,如图3.2(b)所示。由于网格纸的最小刻度为1毫米,因此x和y方向上校准点的位置误差为0.5毫米。通过测量z方向误差为1毫米。”
以上两段没有区别。不仅实验方案一致,而且测量数据和误差也完全一致。
朱绍绍论文的第四章系统论述了测量系统的构建和现场测试研究。在本章最后的“试验结论”中写道:“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近景摄影技术的着陆点数据测量达到了理想的精度,大大提高了目视检查法的精度。在测量过程中,只需一次校准就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方便高效;同时,采用遥控方式拍摄,大大改善了测量环境,测量更加安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将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直升机着陆点数据采集是可行的,不仅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而且可以使测量更加方便和安全。”
朱绍绍论文第四章
李锐论文的第五章也讨论了同样的内容。“试验结论”是:“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近景摄影技术的着陆点数据测量达到了理想的精度,与目测法的精度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测量过程中,只需一次校准就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方便高效;同时,采用遥控方式拍摄,大大改善了测量环境,测量更加安全。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将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直升机着陆点数据采集是可行的,不仅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而且可以使测量更加方便和安全。”
李锐论文第五章
这两段完全一样。
以朱绍绍论文第五章和李锐论文第六章为例,标题为“总结与展望”。在李锐论文的“总结”部分,除了“模糊模式识别在本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解决了自动定位判别问题,提高了本研究的自动化水平”之外,其余的文字可以在朱绍绍论文的“总结”内容中找到。
两章的“展望”部分完全相同。
朱少笑的论文《展望》指出,未来有四个方面需要突破。第一个方面是:“在理论研究中,介绍了具有线性误差的共线方程和具有非线性误差的共线方程的建立和求解,但为了简单起见,本文采用了具有线性误差的共线方程。因此,非线性误差的共线方程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研究,以便获得更高的精度
李锐的论文写道:“在理论研究中,引入了具有线性误差的共线方程和具有非线性误差的共线方程的建立和求解,但为了简单起见,本文采用了具有线性误差的共线方程。因此,非线性误差的共线方程应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研究,以便获得更高的精度
以上两段再次有了相同的表达。
除了正文之外,两篇论文的相似部分在论文的结尾还包括了“谢谢”。朱少韶的论文和李锐的论文都是以“三年的好毕业生生涯即将结束和告别……”两人都表达了"回顾过去三年的各种经历后的深切情感",并对"所有一直关心和支持我的人"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此外,尽管朱绍绍论文的导师与李锐论文的导师不同,但两者都用相同的形容词来描述教师的长者风范和学者魅力。
例如,朱少笑在他的论文中写道:“首先,我衷心感谢我的导师王敏教授和左敦文教授。两位导师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心胸开阔,处处体现了老人的风范和学者的魅力。在选题、写作和实施过程中,左敦文教授给予了全面细致的指导,使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论文的最后,我想对两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李锐的论文写道:“首先,我衷心感谢吴铁如教授。这位导师品格高尚,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心胸开阔,处处显示出老人的风范和学者的魅力。在选题、写作和实施的过程中,吴铁如教授全面、细致的指导使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论文的最后,我想对我的导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除了“忠诚”和“衷心”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以及导师名字的变化,这两段完全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两篇论文中的“谢谢”也是对同一个人的感谢,即“实验室的俞亚萍老师”,他说“俞老师设计并制造了本课题所需的校准品,为实验提供了很多指导和帮助。我要向余老师表示感谢”。
朱少笑感谢他的论文
李锐感谢他的论文
一个在引用中“丢失”,图片和文本“注意一个,丢失另一个”
比较一下风起云涌的新闻记者还发现,李锐的论文由于在几个细节上“写作”不慎,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
例如,《迷失》介绍。朱绍绍论文的第一条引文出现在第一章“引言”的开头,标明为
朱少笑的论文
李锐的论文
从上表4.2和4.3可以看出,两轮着陆点数据的软件测量最大平均误差为2.6厘米,而目视观测的平均误差为20.1厘米……这与朱论文第四章“误差分析”中的表述完全相同。然而,朱绍绍的论文有着相同的图文。该文件列出了“表4.2左侧测量摄像机测量结果”和“表4.3左侧测量摄像机测量结果”。
两份报纸都有“原始声明”
虽然李锐的论文和朱绍绍的论文有很大范围的相同文本,但两个硕士学位论文都有“原创性陈述”。
朱少晓的原始承诺是:“就我所知,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其他人享有版权的内容,除了文章中已经注明的引用内容。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团体已在本文中明确指出。”
李锐论文的原文与朱绍绍论文的原文一致。此外,在最初的声明中,李锐自己的签名和日期2008年4月15日也包括在内。
由于完成时间比朱绍绍的论文晚了一年,而朱绍绍的论文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选题背景,即“本项目受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船舶系统工程部委托,为其设计部门开发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李锐因涉嫌抄袭朱绍绍的论文于2008年4月完成了论文。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李锐论文的学位类别比较特殊,即“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澎湃新闻记者从吉林大学官方网站获悉,2015年11月,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吉林大学研究生违反学术规范行为处理办法》。第8条规定,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决定是否取消已获得学位并违反学术规范的人员的学位和相应资格。如果决定取消学位或研究生资格,其所属的培训单位将通知其工作单位并将其存入个人档案,同时收回其学位证书和研究生证书。第十条规定,违反学术规范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原题:吉林大学“最大的论文剽窃”:两篇论文“承认”同一个老师)
上一篇:兰花简笔画图片大全、画法
下一篇:到底啥颜色?物理老师给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