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研究团队欲破译包拯基因密码
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曾经建立了曹操家族的DNA类型,现在把目光投向了包拯的DNA。一周前,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在石宝祠堂打开一个盒子寻找骨头,并把人们带回1975年寒冷的冬夜...破译包公DNA的关键——他的遗体在哪里?
拆包:在包公祠堂发现包拯遗体
王迟早会戴上手套,从容地拉开一个积满灰尘的箱子。在手电筒昏暗的光线下,她从盒子里挑出一个灰色的肿块,并迅速压碎了它。“空的。这不是遗迹。”突然,人群发出一声叹息。
今年10月31日上午9点,在肥东县镇鲍村鲍氏宗祠,人们聚集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王院长的周围。鲍氏宗祠内的十一只漆成红色的长封木箱被逐一打开检查。人们希望在这里找到包公的遗迹,这在历史上一直有争议。
然而,热情很快就熄灭了。除了在第二个盒子里发现的一尊旧瓷器外,还有11个盒子是空的。最初,鲍家的子孙认为这些箱子里装的是的遗骨,而藏在11个箱子里的遗骨传说一直在当地流传。“说实话,有点失望。”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糖人华博士对《安徽商报》记者说,他迟早会和王一起来。
人们开始讨论在祠堂内外已经讨论过无数次的问题。1975年走私到大宝村的据说装有“包拯三代”遗骨的箱子在哪里?
包一家之后,人们都提到了一个地方:大龙山。据说大队长包贤昌在码头收到箱子后,秘密安排包贤正和黄启荣把它埋在大龙山的某个地方。然而,确切的位置不得而知。76岁的鲍·金仙和75岁的鲍·普贤说有两个不同的地点。
处理这件事的大多数人都不在那里。风景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关于这些盒子的线索在1975年的那个冬夜被切断了。
采集:采集两地鲍氏后裔血样。
2015年初,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开始关注“包公的遗骸”。2013年,该研究小组公布了曹操家族的DNA研究结果。曹操家族的DNA类型第一次被100%确定,震惊了中国世界。
结果,王迟早要在合肥和上海度过他的暑假。在实验室的委托下,她往返于两地至少五次,并在鲍尔死后开始收集人们的血样。
据苏曼华博士介绍,鲍家在合肥的后裔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他们中的一些人住在合肥市镇鲍村,那里是鲍家的祠堂。有些人住在保保村(小李满),这是保族成员的主要聚居地。另一部分住在合肥的包墩(现在的包家楼,宁国新村正在守护神龛和陵墓)。
据包公的第36代后裔鲍顺安说,鲍氏家族还有另外两个后裔分别居住在安徽的包家洼和桐城的新都。
王的抽样人口迟早也要集中在合肥的三个地区。抽样前,王会告知参加抽样的鲍氏子孙:抽样的目的是“弄清合肥鲍氏与在遗传上的关系”;村民们也很开放,非常合作。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实验室的温博士告诉记者:目前,该实验室已经采集了鲍氏家族40至50个后代的血样。“相关研究已经开始。从安徽采集的血液中提取的DNA和分析数据现在保存在实验室里。”(原标题:复旦大学研究员想破解包正基因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