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原文和翻译、《杂感》赏析与评价 清代黄景仁
《杂感》原文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杂感》翻译及赏析
《杂感》拼音对照参考
xiān fó máng máng liǎng wèi chéng, zhǐ zhī dú yè bù píng míng.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fēng péng piāo jǐn bēi gē qì, ní xù zhān lái bó xìng míng.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shí yǒu jiǔ rén kān bái yǎn, bǎi wú yòng shì shū shēng.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用是书生。
mò yīn shī juàn chóu chéng chèn, chūn niǎo qiū chóng zì zuò shēng.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杂感翻译及注释
翻译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注释
①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
②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
③薄幸:对女子负心。
④谶:将来会应验的话。
杂感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本诗基调:无法参禅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一个“只”字仿佛自嘲,实是发泄对这个世界的不平。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不平鸣,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言也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风中飞蓬飘尽悲歌之气,一片禅心却只换得薄幸之名。宋道潜诗有云:“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如此清妙之音被作者如此化用,倒成了牢骚满腹的出气筒。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薄幸,对女子负心。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颈联更是狂放愤慨:世上的人十之八九只配让人用白眼去看,好似当年阮籍的做派;“百无一用是书生”更是道出了后来书生的酸涩心事,此句既是自嘲,亦是醒世。
尾联说不要因为诗多说愁,成了谶语,春鸟与秋虫一样要作声。不是只能作春鸟欢愉,秋虫愁苦一样是一种自然。此句传承以上愤慨之气,再次将作者心中的不平推至高潮。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诗歌,除了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也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七言律诗《杂感》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杂感创作背景
黄仲则是清代乾隆年间诗人,三十五岁去世,是短命的多才诗人。黄仲则一生贫病交迫,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为了生计,二十岁开始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漂泊,三十五岁时病死在山西运城。黄仲则短短的三十四年生命,充满悲哀和困顿,却又个性倔强,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
七言律诗《杂感》,是黄仲则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写的,当时黄仲则二十岁。黄仲则喜欢在自己的诗中写愁苦的语言,朋友都劝他“愁苦的诗歌不是好的预言”,但是黄仲则坚持不平则鸣,回顾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发出不平的感慨。
《杂感》翻译、赏析和诗意
仙佛茫茫两不成,只知道独夜不平衡响。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减轻不幸名称。
十九人忍受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没有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从发出声音。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
网友对《杂感》的评价
暂无评论
推荐阅读
《雨》原文和翻译、《雨》赏析与评价 唐代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原文和翻译、《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赏析与评价 唐代杜牧
《南陵道中/寄远》原文和翻译、《南陵道中/寄远》赏析与评价 唐代杜牧
《寄张元夫》原文和翻译、《寄张元夫》赏析与评价 唐代薛涛
《登乐游原》原文和翻译、《登乐游原》赏析与评价 唐代杜牧
《武陵春·人道有情须有梦》原文和翻译、《武陵春·人道有情须有梦》赏析与评价 宋代连静女
《五月十九日大雨》原文和翻译、《五月十九日大雨》赏析与评价 明代刘基
《乞猫》原文和翻译、《乞猫》赏析与评价 明代刘基
《东山》原文和翻译、《东山》赏析与评价 先秦佚名
《灵隐寺》原文和翻译、《灵隐寺》赏析与评价 唐代宋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