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弃考物理,高校能否化解死结

科普小知识2022-05-21 04:52:10
...

资料来源:中国展望

招生绩效的概念和兼职招生人员是离不开逻辑和制度的。很难期望高校积极、科学地配合新的高考制度改革和省级考试机构的招生需求。

这位是记者文彩飞

在“逃离数学”和“误读化学”之后,物理学也遭遇了“中国冬天”。

今年浙江和上海的高考结束后,一组数据令人震惊——只有8万名学生,占浙江29.13万考生的27%。同样,在上海,超过70%的考生选择放弃物理。

然而,物理学作为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基础学科,从长远来看,放弃物理学将会给我国的科学与工程领域带来类似地震的影响。

不久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立新的高考制度。继2014年上海和浙江率先试行高考改革新方案后,北京、山东、天津和海南将于今年加入新一轮高考改革试点。三年后,全国各省市将开始新的高考改革。

届时,来自其他省市的候选人也会放弃大范围的物理学吗?我们如何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

放弃物理学的必然选择

浙江考生王眼泪汪汪,差点把物理从考试名单上划掉。对于中等成绩的他来说,“喜欢物理而失败”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浙江和上海宣布的新高考计划采用了计分制度。试卷上的总分将不直接使用,但相应的分数将根据参考号的排名确定,然后根据分数给出相应的分数。

由于放弃物理的原因,网络上的讨论是无止境的。其中一个解释生动地解释了它背后的原因——“新高考‘七比三’,哪一个最不利,当然是物理。这是所有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分数最低的地方。这是普通学生得分最低的地方。名义上,你可以注册91%的专业,你可以注册三一学院和独立学院,但与化学相比,你只能多注册8%的专业。与同等水平的人相比,你选择的物理总分会下降。在一个城市里,只有30%的人学习物理,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重点中学。这是什么意思?”

“这意味着如果你选择物理,你将进入大师领域的竞争。在大师中,你将被分为369等。物理成绩将被优等生推下,整个高考的成绩也将被推下。”王听这么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朱邦芬在对浙江物理教育的调查中发现,选课系统忽略了两个因素——系统设计中缺省的六门学科的基础、重要性和能量是相同的,但实际上物理的能量大于化学、生物和技术的能量(在浙江设立了单独的选课科目)。假设学生在每门学科的优秀程度上没有差别,但是高中越优秀,物理学生就越多。选拔考试游戏带来的危害不仅会减少物理考生的数量,还会危及高中物理教师的稳定。从长远来看,这将对国家的科学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为此,他在媒体上写道,呼吁关注扭转高中物理教育的影响。

哪些候选人必须具备扎实的物理知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陆晓东告诉《中国科学报》,物理知识是未来科学家、顶尖工程师和普通工程师所需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大学理工科相关专业,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也需要掌握高中物理知识,这将作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招生中的两个难题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第一年新高考的角度来看,与大规模放弃物理相对应的是,大学里只有物理作为考试科目的专业并不多。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李青告诉记者,有些专业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和化学知识。然而,在浙江和上海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却没有这样的结合。有些科目是物理或化学,或者一两个科目仅限于所选的科目。在新高考模式下的大学招生第一年,面对许多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高中毕业生,如果限制太多,学生范围太窄,实际上不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因此,学院和大学也试图做一些补救计划,如提供一些基础科目的大学过渡课程的候选人没有采取某些科目(如物理和化学)。

陆晓东参与了2019年的大学招生。在他看来,在大学缺乏限制选择学科的热情的背后,有两个微妙而又普遍被忽视的逻辑和制度问题。

他指出,其中一个问题在于,大学不限制选择科目,这实际上是由大学对招生成绩的看法决定的。该大学对招生办公室的绩效评估要求是提高该省的录取分数。分数低意味着录取工作失败。选择物理更难,申请人数少,这意味着如果物理作为必修考试要求,申请人数将会减少,学校的录取分数可能会降低。一个城市中实力相当的两所大学总是会对不同的录取分数进行比较,从小国家到大国家。在这种招生成绩观的要求下,大学招生办公室没有动力把物理作为一门考试科目。

第二个问题是,高校招生办公室对新高考制度进行深入研究的不多,招生人员对新高考省份知识结构和专业录取的变化研究不够深入。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招生官员的兼职工作。在中国的高校,招生办公室主任是一个流动性很大的职位,通常会轮换三到四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招生办公室主任很难积累专业知识。

“这两个逻辑和系统是不可分割的。很难指望高校积极、科学地配合新的高考制度改革和省级考试机构的招生要求。”陆晓东对此并不乐观。

大学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自主权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美国高校招生办公室主任甚至可以被终身聘用或在招聘岗位上工作30至40年,从而积累成熟的思想、丰富的实践和招聘具有不同特点的多样化学生群体。然而,由于中国的高考长期依赖计算机按分数录取,它没有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只占5%)。

招生自主权的缺失也是高考制度研究缺乏热情和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随着近年来改革的推进,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已经成为高考改革的动力和趋势。如何充分利用教育部授予的自主权,也是对高校的一大考验。

在新一轮高考改革的第一年,高校仍处于“探索”阶段,对自主性的应用也有自己的担忧。李青告诉记者,尤其是在一些偏重文学和管理的高校,物理相关专业本来就是学生的薄弱科目,贸然规定考试科目无疑是在为自己“挖洞”。

然而,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表示,只要教育部授予高校权力,高校就有义务和责任充分利用自主权。然而,由于长期的行政领导,大学生的招聘就像一个不知道如何“走路”或如何招聘合适学生的“大孩子”。因此,经历一个“锻炼”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

“孩子们只能在摔跤多次后才能学会走路。同样,教育部应该给大学犯错误的机会。”郑表示,在中国人民大学发生贿赂事件后,教育部加强了招生自主权。事实上,一旦高校招生出现问题,就会有媒体监督和社会讨论。随着教育部的规范和控制,自主招生可以慢慢走上正常轨道。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目前许多高校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自主招生模式。运行相对稳定,学生素质高,这是最好的证明。

为实施高考制度,郑建议高校在制定新的高考制度配套措施时要着眼长远。例如,数学和科学学院的招生应该对考生选择物理考试做出强制性规定。与此同时,高校应引入基础学科的优惠政策,包括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调整学科布局,并应充分考虑以基础学科为基础,鼓励考生自主选择。

在有限的范围内,李庆补充说,如果只有一两所大学对科目的限制过窄,这是没有意义的,“需要的是大学之间的协调‘统一行动’”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同意了。他告诉记者,大学里有一种“害怕失败”的心态。因此,高校物理考试的强制性要求必须是校际的“集体行动”,应从顶尖大学入手,发挥示范作用。

只有通过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这一困境。

除了大学自主招生之外,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物理考试。从根本原因寻找问题必须回到基础教育。

李青告诉记者,物理要求更高的逻辑思维,涉及建模等知识,这正是中小学所缺乏的。虽然中小学生被组织参观科技馆,但他们通常有一种娱乐的态度,没有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然而,物理在高中是否被选中也与老师和以前的学生有关。如果老师碰巧是年级主任和班主任,可能会有更多的指导。前候选人的选拔和口碑也会影响到选拔率。

他认为,扭转放弃物理考试的现象需要国家、地方考试机构、高中和大学的指导,“特别是地方考试机构应该从官方的角度进行指导,高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计划中申请考试。”

对于新的高考制度,也有一种声音将物理和历史列为必修科目,将英语从必修科目中剔除,实施社会考试,并允许高中学生参加一年以上的等级考试。这反过来又取决于*主导的高考改革的力度。

“学生放弃物理考试也是反映社会氛围的一面镜子。”郑说,在80年代,许多学生愿意在进军科学的社会氛围下学习物理。然而,目前,受功利主义氛围的诱惑,最好的学生涌向经济、管理等领域,这些领域对国家在工程领域的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如工程、采矿、石油、农林、土木工程等专业,但学生没有申请的热情。

“害怕痛苦是人类的天性。要扭转这种局面,不仅需要国家营造一定的支持基础学科发展的氛围,还需要高校的自觉倾向。它还要求媒体发起讨论并进行指导。我们不能只依靠高校的力量,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郑对说道。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必须有一定的感情,不能被社会牵着鼻子走”在某种程度上,高校应该引领社会发展。尽管他们会牺牲自己的短期利益,但提高门槛造成的学生流失问题,将在增强自身实力后得到解决”。郑强调。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7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