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界反思教学质量管理方式
■本报记者甘晓实习生程
最近,science.com在博客上贴出“一位大学教授的悲伤经历,你见过吗?”微信推出后,点击率迅速突破“10万”。博客文章中所反映的“在职教师”的倾向,在科技界和教育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Z教授在博客中对学生平日要求严格。为了达到学校通过率的要求,他必须修改试卷分数以确保学生通过。尽管如此,在教学评估中,由于同学们的负面评价,Z教授仍然被从年终表现奖中扣除。最后,我不得不失望地辞职。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许多科教界人士表示,以管理教学质量为初衷的教学评估已经改变了风格,甚至将教师贬低为“淘宝卖家”。“以评价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已经成为与“以论文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一样的管理方法,需要被逆转。
困惑的“Z教授”
关于Z教授的真实性,博客作者刘建军回应网民评论说:“我写的故事不是随意编造的。大部分都发生了。”
“z教授”用虚构的人物来讲述非虚构的故事,并在评论中分享他们的感受。
“我不是教授,我是‘老’讲师。我已经教了几十年的基础课程,我应该在三年内顺利退休。然而,我几乎经历了所有上述现象,我不知道这是个人的不幸还是国家的隐患。”
“事实上,每天都有许多类似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的内心已经无法承受。我们只能哀叹,这个体系不知道它是控制教育质量的催化剂还是魔法。”
“昨晚上课时,一个同学坐在第一排玩手机。他忍不住告诉他不要参加以后的课程考试。结果,学生们收拾好东西就离开了。现在他们后悔了。”
……
从笑话、咒骂、叹息、分享到反思,“z教授”仍然认为他们应该坚持“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科学博主刘洋认为,这个问题的实质是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教师缺乏控制学生的手段,经常迎合学生的口味。"“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是有害的,”刘洋告诉中国科学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蔡永强表示:“如果教学计划几年不变,教学跟不上时代,学生肯定不会买。”
“在我学习西班牙电力专业的头两年,几门课程的停课率接近50%。系主任和教授谈了谈,说想出这个话题太难了,但教授还是不肯让步。西班牙卡米亚大主教大学博士生赵认为,教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而且要更好地维护学校本身的质量和声誉,因为他没有减少学生投诉带来的困难。
“分数”越严重,分数越低。
刚走上重点大学讲台的年轻教师江勇(化名)想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科研和学习经验传授给学生。严格要求是第一位的。然而,面对一班学习和自律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江勇还是放弃了。
“我没办法。期末考试给了他们一个彻底的头衔。”他告诉《中国科学》的记者,“否则,学生们会发现你太难对付了。我对教会的评价会受到影响,接下来的一系列高级评价和专业头衔也会受到影响。”
例如,记者在华侨大学官方网站上看到,从2013年起,该校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款中纳入了*评教分数。如果分数没有达到一定的评价值,则不能对职称进行评价。
虽然学生评教在江永的工作中并没有成为一个短板,但江永对待学生评教的态度与许多教师相似。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金融与金融系的匡达教授告诉《中国科学报》,老师越认真负责,他们教授的课程就越难,学生的分数就越低。“通过学生的分数来决定教学的好坏是不科学的。“匡达的伟大理论。
学生评教制度起源于1927年。美国普渡大学首次使用“教学评价量表”让学生评价教授的教学效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大学相继建立了学生评价教学体系。
不幸的是,今天,原本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已经成为保证教学质量的绊脚石。
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
“以教师为学生,以学生为祖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无奈的笑话。根据记者的观察,大学教师的工作分为两部分:教学和科研。目前,它们分别以教学评价和论文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形成了“只评价、只教学”和“只论文”的趋势。
“事实证明,教师的评价是由教师评分的,不需要学生的评价。当然,也有一些问题。但现在它完全处于另一个极端。”匡达建议,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应邀请专业教师参加讲座并打分,以充分发挥专家的评价辅助作用。与学生评教相结合,可以保证评教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学质量评估模式,这已成为科技界和教育界的呼声。不久前,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刚刚赴复旦大学完成讲学评估。“国家高度重视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关措施正在陆续出台。”他介绍道。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强调,要做好教学工作,必须建立学校质量保证体系,将正常监控和定期评估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方评估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通常选择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组织来管理和搜索数据,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过程是在第三方的帮助下完成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还聘请专业机构对教师教学进行多维评估。该校社会学教授拉里·皮纳告诉《中国科学报》:“学生的成绩不是教师评价的关键,学校也不是市场。”
郑认为,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第三方教学评估机构,但一些国外的学校检查制度已经实施。
中国科学新闻(2018-06-05,第一版集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