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可可西里申遗之路: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新华社西宁7月7日电(记者张涛李林海杨哲)北京时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项目被投票选为青藏高原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业内专家表示,申请世界遗产地意味着保护的承诺和决心,可可西里的净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保护可可西里一直在路上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600多米。可可西里的腹地是无人区。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相应的植被类型为青藏高原特有的藏羚羊和其他哺乳动物提供了完整的栖息地和迁徙路线。
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于2014年底正式启动,总面积约600万公顷,涉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部分索加-曲马河保护区。
可可西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可可西里的几代人把他们的一生都献给了打击偷猎和非法采矿。1994年,时任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副书记的索南达杰在可可西里因抓捕偷猎者而去世,成为中国第一位致力于生态保护的*官员。
“我不知道每次去山区旅游时,我是能进能出,”来自可可西里的山区旅游成员拉隆凯伦说。在登山之旅中,用高压锅煮一包方便面需要10分钟以上。冬天,许多山地巡逻队员带来的黄油像石头一样坚硬。
像许多山地巡逻队员一样,可可西里林业局森林*局副局长罗延海把他最好的时光献给了可可西里。“但事实上我‘挣得’了,现在我的孩子可以看到藏羚羊*奔跑了。他们的目光是在可可西里的藏羚羊身上,而不是在博物馆里。”
在*、社会力量和非*环保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藏羚羊已经从濒危物种中灭绝,可可西里腹地有6万多只藏羚羊。
申请过程并不容易。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世界遗产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说,申报的准备过程是艰难的。自申请启动以来,州、市、县按照时间表整理出问题清单,开展环境整治,并陪同专家进行检查。
“2016年,我们背着氧气瓶在可可西里跑了30多趟,每次至少要花3天时间。专家组严谨的工作态度、细致的观察视角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保护理念都是我们学习的机会。”王飞说道。
王菲说,申请者应该根据国际惯例编写材料,考虑当前的形势、威胁、问题和挑战,并设计好管理计划和措施。
玉树地区曲麻莱县多秀村是可可西里的一个藏族村庄,人口320人。由于地处生态缓冲区,是否搬迁成为专家们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申请世界遗产是为了保持保护区的原貌,*村庄是可可西里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持可可西里的文化特色与保护自然生态特征同等重要。”曲麻莱县住房和建设局局长马凯仁说。
参与调查的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雉表示,调查人员经历了严寒缺氧、大风降雪等恶劣天气,完成了可可西里历史上的首次空中调查,并留下了珍贵的航空照片。
履行保护承诺更为重要。
“可可西里遗产申请的成功将从更高的层面保护这片净土。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吕雉说。
可可西里90%以上的腹地将被指定为严格意义上的荒野保护区。吕雉说,国际公约和法律,如《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将在可可西里严格执行。
青海省*部门也做出了许多承诺:不要用毒药来消灭遗产范围内的小型哺乳动物鼠兔;不强行安置或迁移遗产地缓冲区的传统牧民;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或提倡在遗址内进行会威胁动物迁徙路线的围栏活动。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苏建平说,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青藏高原的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人们可以通过保护更好地享受生物多样性带来的好处。
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可可西里整体移交给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小男表示,未来的规划工作将按照遗产管理标准进行。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此外,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环境教育,进一步向世界展示可可西里遗址的精神实质、自然特征和绿色形象。
玉树地区曲麻莱县多秀村牧民姜八成表示,在申请世界遗产的过程中,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工程的建设,村里有更多的垃圾箱,并有专人定期清理垃圾。"保持不变的是我们对自然的崇敬和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