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朝鲜使臣笔下的康熙:由蛮夷暴君到上国英主

科普小知识2022-10-22 23:12:32
...

今天的韩国在古代与中国有着长期而密切的联系。朝鲜王朝时期(1392-1910),与明清王朝建立了宗藩关系,外交使节频繁往来。明清时期的朝鲜使节“住在北京的同一个亭子里,参加同一个仪式,每年几乎在相同的时间,通过几乎相同的旅程,在北京进行几乎相同的观光”,但在朝鲜人眼中,相同的旅程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明朝的中国是中国的一个民族。当日本侵略中国时,它不遗余力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拯救朝鲜。它有能力重建朝鲜。因此,明朝的成功是一个光荣的“人的事业”。满族人建立的后金(清)是一个野蛮的国家,不断骚扰和威胁朝鲜,并有两次军事攻击。这两人有着不共戴天的敌人,这使得阿清君主的生活不得不随之改变。

朝鲜特使认为,清朝的礼仪和音乐文明已经崩溃,朝鲜已经超越清朝成为文明的中心。因此,他们有一种优越感和对清人统治的蔑视。这种“中国和外国人的观点”根深蒂固,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的记忆变得越来越薄弱。再加上清朝的实力,朝鲜使节对清朝的发展有了越来越多的体验,他们对清朝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这种变化在康熙时期已经形成。通过朝鲜使节作品中的康熙形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变化的痕迹。

康熙十六岁

清朝的康熙皇帝在1661年登基,当时他才八岁。1669年,当康熙16岁的时候,他打败了鳌拜的军队,开始了真正的亲*。也就是说,在今年冬天,朝鲜把丁旻送回了清朝。他写了《燕兴日记》等,记录了清朝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了解清代的社会情况对我们很有帮助,但他的记载是否客观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丁旻崇的笔下,康熙的形象是这样的:“清朝皇帝没有中年人长,眼睛深陷,小而无血色,颧骨微露,双颊贫瘠而尖。”一个16岁的男孩读起来像一个60或70岁的人,而且毫无生气。这个人物更多疑、易怒,偏听偏信,独断专行,只雇用亲戚。为了说明康熙的喜怒无常,闵钟鼎还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有人向皇帝赠送了貂皮大衣,说貂皮大衣是刚买的。康熙一听说,就抓住卖雪貂的,问:“如果有好雪貂,为什么不卖,而不卖?”所以他杀了卖雪貂的人。首先,我小时候玩的玩具被放在仓库里。一天,我突然想起向店主要它们。结果是有许多丢失的玩具,所以我杀了店主。

漫画中的康熙似乎是一个典型的暴君,但因为闵钟鼎没有说他是否亲眼见过康熙,他的记录是相当可疑的。事实上,当朝鲜特使会面时,不可能清楚地看到天皇是什么样子,因为他们之间距离很远。正如其他使者常说的,“这座寺庙有一个很深的角度,如果你抬头看,你将永远看不到皇帝来来去去。”我甚至看不到皇帝来来去去。我怎么能谈论他们的长相呢?引用的两个例子听起来更奇怪,而且很可能难以避免道听途说和夸大其词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