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流浪地球”靠谱吗?科学家这么说

科普小知识2022-10-23 10:30:21
...

科学精神的方方面面

作为第一部国产科幻大片,《漫游地球》从影院内部走向了影院外部。

一些人对此表示敬意,称这将国内科幻电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有一些人“对戏剧太投入了”,这与电影中的科学背景非常吻合。

既然每个人都对科学情节如此热衷,我们不妨找科学家来普及科学。我相信理解它们并回顾这部电影会很有趣。

流浪不是一次徒步旅行。

《漫游地球》中最震撼人心的想象是使用成千上万的行星引擎来帮助地球离开太阳系。这要求我们说出将地球从太阳系中取出需要多少能量。

当地球绕着太阳转并离开太阳系时,摆脱太阳引力势能所需的能量可以计算出来,约为2.65×1033焦耳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立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目前,人类产生的能量可以通过全球发电来估算。据统计,2017年全球总发电量约为25571太瓦时,约为9.21×1019焦耳。

“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阶段世界上产生的所有电力都被用来把地球推离太阳,这将需要2.88×1013年的连续工作,也就是说,近29万亿年。宇宙的年龄大约是130亿年。”周立勇说。

简而言之,带着地球漫步不是一次徒步旅行。如果行星发动机要承担这项任务,它必须非常强大。

重核聚变目前只是科幻小说。

在漫游地球中,行星发动机通过重核聚变技术实现了上述任务。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孟告诉《科学日报》说,核聚变是指两种轻核素反应形成一种质量元素更重的核素。重核只能分裂成比母核轻的两种核素。例如,铀-235在裂变后会变成质量为95-105的元素。

“从现代核物理知识来看,90号以上的元素有裂变的倾向,而10号以下的元素有聚变的倾向。目前,还没有重核聚变的理论或条件。”孟对说道。

这种行星引擎目前似乎只能出现在科幻小说中。

《漫游地球》的结局非常激动人心:看到地球离木星越来越近,情况变得非常危急。宇航员刘培强携带燃料驾驶空间站,点燃了木星上的氢涡。

对此,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张双南表示,他有更好的方法点燃木星:例如,木星可以用高功率激光点燃,毕竟核聚变反应需要用高功率激光点燃。

"理论上,这是可能的,但前提是权力足够强大."孟说,按照这种想法,木星会点燃得更快,但探险的程度会少一些。

专家意见

清晨科幻作家

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更多地是指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而不是现有的科学理论。科幻作品的科普功能更多的是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而不是解释现有的科学技术。

诚然,这是国内科幻电影第一次引起如此热烈的讨论。包括科学家在内的许多观众都“执着”于科学情节。在讨论过程中,一些枯燥的科学问题也变得有趣了。

尽管带地球去漫游是不现实的,但它引起了公众对科学的关注,这已经足够令人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