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产值达千亿元 但人才缺技术弱
目前,中国科普产业产值约1000亿元,有375家科普专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长三角、广东和安徽。
日前,中国科普研究所发布了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中国科普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是在对中国部分省市和地区的科普产业进行初步调查后获得的。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科普产业研究组副组长郑念表示,研究发现,这些科普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
大多数产值可观的企业都很弱小。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指出,公众科普需求的满足与科普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报告调查和分析了中国科普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如今,我国主要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好生活的需求与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科普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和公众对科普的需求与科普发展不足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公益性和商业性科普产业的不平衡发展王康友表示,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科普与科普产业同步推进是新时期科普工作的新要求。
根据该报告,中国科普企业发展迅速,并具有一定规模,主要包括:科普展示教育产业、科普出版产业、科普影视产业、科普网络信息产业等。
“中国科普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公众和市场对科普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科普产业发展良好。但是,该产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法规缺失、科普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科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等郑念直言不讳地说,科普产业过于依赖科普的发展。尽管所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如《科学普及法》,都强调科学普及和科学普及产业的同步发展,但由于缺乏具体的细则和实施文件,很难落地。科普产业的发展缺乏制度基础。例如,科普行业缺乏识别和认证体系,科普产品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被调查的375家科普企业主要分布在10个省,产值上亿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与此同时,科普企业缺乏重大创新项目支持,高端管理科普人才匮乏,尤其是科普产品研发和科普服务专业人才匮乏。”郑念告诉《科学日报》,科普企业普遍具有分散、缓慢、小而弱的特点,产业集中度低。大多数科普企业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单一,缺乏特色和优势。
挖掘产业潜力探索运行机制
报告指出,科普展览和教学产业是目前科普产业的主要形式,估计年产值约50亿元。2016年,全国各类科普场馆1393个,各级科普基地39756个,大量科普机构和设施向公众开放。
“目前,已涌现出一批产值超过1亿元的科普企业,如上海智慧圈科普教育设备有限公司、合肥安达创展科技有限公司等。”郑念表示,新的科普图书、科普漫画、影视产品、科普游戏受到公众的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校开设了以研究性学习和普通技术课程为重点的科学课程,并通过建设校园科技活动室和客座创作空间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这需要大量的科普教育设备、教材和教具,从而显示出科普产业的发展潜力。
在郑念看来,京沪苏皖等地培育和发展科普产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一批社会化、市场化的科普机构已经聚集。例如,仅果壳日历的年销售额就超过1000万元。
那么,国外科普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发达国家企业的流行科学大多是工业性质的。科普融入企业发展战略。通过科普,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郑念表示,外国企业开展科普工作的值得称道的经验是,通过积极培育多元化的科普投入主体和有竞争力的资助机制,促进科普产业的发展。例如,美国的苹果、IBM和摩托罗拉都建立了科普基金会,建立了科普场馆,以提升品牌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通过企业科普来促进科普产业的发展。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国家都有相关的税收制度,即企业或自然人捐赠给基金会、科普活动等公益活动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在郑念看来,要为科普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探索适应我国科普产业市场发展的运行机制。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在技术和产品上进行创新,扩大集聚效应,实现规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