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多位院士从科研一线走上本科讲台
编者按
Xi南华、欧阳琦和李永方是院士和大师。然而,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他们取消了院士和科学家的头衔。像其他教授和研究人员一样,他们只是普通的大学教师。不同的是,他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我们有很多机会与院士面对面交流。甚至当我们在食堂吃饭时,我们偶尔也会遇到院士。”对于中国科学院的本科生来说,院士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院士把他们的内在品质和精神传递给学生。从他们身上,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科学知识以外的许多东西,如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逆境等。尽管它们缺乏可以立即实现的交换价值,但它们无疑是对社会文明价值核心的定位和继承。
5月11日清晨。当寂静和黑暗笼罩着夜空,大地还在沉睡的时候,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早早地登上了3点钟的飞机,从福州回到北京,只是为了在7点30分之前回到玉泉路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继续在这里给新生们讲授“数学分析”。
5月11日中午。在向本科生讲授完当天的内容后,袁亚湘院士赶到机场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欧运筹学双边会议,为第二天的会议做准备。报告完成后,袁亚湘院士返回北京参加周三上午的课程。
对于著名数学家、中国数学学会前副主席、中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副主席、中国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英国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国运筹学研究所所长袁亚湘院士来说,这是忙碌的一天。
然而,袁亚湘脱去了院士和数学家的头衔,像国立科技大学的其他教授和研究人员一样,也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他的教学对象是中国科学院招收的第一批本科生。
事实上,在国立科技大学,不止一位像袁亚湘院士这样的院士是从科研的第一线走上讲台的。目前,包括袁亚湘在内,中国科学院共有4名院士在教授本科生。其他三位院士是中国科学大学副校长Xi南华,他教线性代数,欧阳琦,他教热力学,和李永方,他教一般化学原理。这些院士不仅完成了他们的本科生讲座,而且一些院士还担任学术导师,进一步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
院士们有时间给本科生上课吗?
2014年,自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家科技大学”)首次招收300多名本科生以来,院士作为指导本科生的班主任和院士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是招聘噱头吗?院士们太忙了,他们没有时间给本科生上课。”"院士对本科生的教学质量过高,浪费高级人才.""院士的教学不一定比普通教授好。"“院士的教学可能枯燥乏味,内容粗糙难懂,不利于大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作者有幸采访了在国立科技大学任教的学者和一些本科生,记录了他们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作为导师,袁亚湘院士指导研究生已有20多年,但这是第一次教授本科生。为了给95后上一堂好课,袁亚湘做了作业。他还与一名法国学者讨论了课程大纲和教学实施计划,并交换了20多封电子邮件。熬夜为学生写教学笔记、备课和回答问题也是常有的事,但在袁亚湘院士看来,这远远不够...有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个数学概念,袁亚湘院士经常会构造一些直观而巧妙的例子,通过这些例子让大家充分感受到计算数学的力量和魅力。在听取了学生们的一些问题和建议后,袁亚湘院士将立即与助教们进行讨论,以便及时调整他们的教学进度和内容,使每个人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并从中获益。
“我们不仅要看到院士称号的荣耀,还要看到院士们的辛勤工作和努力。我们还应该感到自豪的是,国立科技大学的学生有如此敬业的导师。”这是国家科技大学的朋友们对袁亚湘的评价。
袁亚湘院士花了太多精力给本科生上好课。除了处理大量复杂的工作事务和进行数学研究之外,他还将本科生微积分教学放在了袁亚湘的首要议程上。
“在国立科技大学,我们有很多机会与院士面对面交流。即使我们在食堂吃饭,我们偶尔也会遇到院士。今天,我看到欧阳院士在学生食堂排队吃饭。”1404班的物理专业学生邓·兴奋地说。
国立科技大学实施院士教学制度是对精英本科教育的回归,体现了对基础本科教育的重视。坚持“科教结合、育人为本、创新合作、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院士登上平台将成为国立科技大学的教育趋势和特色,也是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创新。
院士们能在课堂上理解吗?
“终结不是因为完美,而是因为你不想做,因为你累了。”“帅哥美女不能被视为一个群体。你说他很帅,这件事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寻找男女朋友有特定的条件,但没有满足这些条件的解决方案。当然,我希望你有许多解决办法,但许多解决办法有时很麻烦”...在Xi南华院士的课堂上,不时会有一阵阵的笑声和掌声。在拥挤的教室里,每个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思考,跟随老师的思路,理解一个又一个抽象的概念,完成一个又一个定理,并逐渐对代数的全貌有所了解。面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定义,Xi院士会用一些生动的例子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将晦涩难懂的概念化为易于理解的模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课后,有许多学生上前向Xi南华院士提问。他们在讲台上堆满了书和笔记本。“Xi老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群体’的概念呢?”"老师,矩阵特征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什么?""你是如何选择研究代数群和量子群的?"......面对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Xi南华院士耐心细致地回答了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没有感到厌倦或多余。Xi南华院士直到所有学生的问题都解决了才离开教室。
与“院士们上课沉闷乏味”的观点相反,在这里教本科生的每一位院士似乎都充满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李永方院士是材料化学专家。他主要从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材料和器件以及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研究。在一堂课上,当谈到电化学电池的效率时,李院士情不自禁地扩展到了他的研究领域。他从太阳能电池的材料、结构和性能方面向学生们介绍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展望了研究的应用前景,并鼓励大家今后加入自己的实验室,共同开发高效的新材料电池。
"李永方院士在课堂上非常平易近人,有趣又活泼."1409班材料专业的杨洋(音译)说:“他在第一堂课上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讲述了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农村,一步步成为一名化学家的故事。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使我们坚定地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并为此而奋斗。”
在谈到院士阶层的独特性时,杨扬说:“李院士经常在课堂上谈论化学的最新研究内容,使我们对整个化学的研究趋势和方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他还会经常介绍他的研究领域,并与我们分享他的一些想法和见解以及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例如,当谈到光电池时,他在侃侃与我们交谈,告诉我们他在研究光电池时克服的困难和仍有待解决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让我们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使我们能够获得一些最前沿的信息。”
院士在课堂上资历过高?
“生活充满了欢乐和悲伤。既有收获也有痛苦。战争年代,我出生在一艘渔船上,经历了“*”,做了十年农民。今天,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他们应该抓住机会,珍惜它。"
站在讲台上的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李永方院士。作为国立科技大学“普通化学原理”课程的主讲老师,李永方院士向新学期第一堂课的第一个本科生讲述了他曲折的人生经历:生于战争,长在饥饿中,高中时赶上“*”,当了近十年的农民,1977年恢复高考后成为第一批大学生。入学仅一年,他就直接通过了硕士学位,从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后。
“一个人成功的捷径是努力工作。找一份你喜欢的职业并享受它,总有一天你会被别人认可。”李永方院士用他的真实故事鼓舞了每个人...
作为学者,他们不仅推动中国的科技进步,为国家服务,而且在言行上把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传递给下一代,把他们的知识和教授传授给未来的“接班人”。
“我们的科学事业一定会有接班人。对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最高峰的研究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了。这样,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将我们的经验、感受和见解传递给学生,这样我们相信他们会成长得更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Xi南华院士坦言。
事实上,国外许多顶尖大学都在本科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诺贝尔奖获得者、学者和学术领袖开设本科课程并不罕见,甚至是正常的。在中国,一些高等院校已经有院士教学的例子,包括清华、北大、浙江大学等。依托中国科学院,国立科技大学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科研环境——两院340多名院士和120多个研究所,为本科生培养提供了独特的软硬件支持。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中立院士说:“国家科技大学培养本科生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我国培养中国科学院100多个研究所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和未来学术带头人。”正是在这种培养理念下,允许院士在从事科研的同时进行教学,尤其是对本科生而言,体现了一种对科学精神和职业的传承。
“让院士们走上讲台,让这些顶尖的中国科学家肩负起传播知识的使命,也是对科学技术传统的继承。早在中国科学院建立中国科技大学时,就有钱三强、华等多位教师,事实也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中国科技大学确实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和巨人,如张院士和赵忠贤院士。”在采访中,Xi院士亲切地回忆道。
针对“院士教本科生资格过重”的质疑,欧阳琦院士表示:“无论是教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这都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这是培养新一代人才所必需的。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家自己可以复习和巩固一些基础知识,重新梳理出整个学科的体系框架。”通过预热旧东西来学习新东西对科学研究是有帮助的。"
同样,Xi南华院士在这个问题上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补充说:“院士对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的认识可以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们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把握得很好。在学者们的影响下,学生们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晰的思考。通过教学过程,也可以很好地向学生传达院士的一些科学思想。因此,院士对本科生的教学并不是所谓的高质量。好处可能在短期内不明显,但教育的影响将是长期而微妙的,最终的收获肯定会远远超过“投入”
此外,院士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优秀的科研人才。将这些优秀的种子选手纳入我们的科研团队,可以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注入新的力量。”欧阳琦院士如释重负地说道。
然而,必须指出,院士们有更多的教学时间,这确实减少了他们的科研时间。几位院士坦率地承认,给本科生上课花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他们的研究项目多少有些停滞不前。然而,为了使国家科研团队有接班人,这样做是值得的。
院士教学不仅是本科生的一个全新的起点,也是一些从未教授过本科生的院士前所未有的尝试。
“第一次接触本科生。上了这么长时间的课,我觉得每个人都很努力,课堂气氛很好。我在班上很开心,就像我年轻很多岁一样。学生们刚刚问了我们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很好。我们需要仔细研究它们。我必须给每个人上一门好的基础化学课。”在化学课上,李永方院士热情地向学生们承诺。
国家科技大学第一届本科生刘说,在国家科技大学,院士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院士们把他们的内在品质和精神传递给我们。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科学知识以外的许多东西,比如如何做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逆境等等。尽管它们缺乏直接的交换价值,但它们无疑是对社会文明价值核心的定位和继承。
关于国立科技大学院士教学体系的未来发展,Xi南华说:“院士们将继续就下学期增加的其他几门基础课程进行讲座。未来的教学趋势也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参加本科生的课程。我们为这门课程挑选的院士也有一套严格的评估标准。基本上,我们选择了活跃在研究领域、年龄适中、有很强表达能力和教学能力的院士。”
院士和研究人员给本科生上课,并从实验室进入课堂。这是对科学与教育融合的探索,也是对科学精神的继承。
(作者是国家科技大学记者团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