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浙师大“毒寝室”调查之“谁来担责”

科普小知识2022-10-25 21:40:51
...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然而,对于21岁的黄丽莎来说,她已经永远失去了打开盒子的机会。

在生命的最后,黄丽莎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感谢你的关心。但是,此时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大家,新桃园宿舍有毒,甲醛、苯等有毒气体是隐性的、慢性的。请密切注意你的身体变化,因为许多学生已经生病了。”

“在她死前半小时,她有呼吸问题,但她仍然说如果她死了,她就会死。”黄丽莎的父亲这么说。

装修很快就要入住了。

12月10日,一场小雨过后,浙江金华的天空显得格外阴沉。新桃园公寓24号楼位于浙江师范大学校园西北角,远离教学楼和图书馆。走在低矮的山坡上,来自《中国科学》的记者来到了黄丽莎生活了两年多的地方。

宿舍楼有6层,阳台上晾衣服随处可见。有时几个女孩走出大楼,像往常一样有说有笑。一楼大厅的广告牌上写着:认真负责,创造良好的环境,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记者试图参观黄丽莎曾经住过的221宿舍,但没有成功。从窗户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宿舍的格局基本相同。有四个人,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睡觉和离开桌子。

与黄丽莎不同的是,龚大宁等人的宿舍都在新桃园18号楼。18间宿舍位于24栋建筑的南面,外观和装修风格相同。他们应该属于同一批宿舍。

2011年9月25日,18栋新桃园大厦竣工,比24栋提前了几个月。龚的母亲谢(音译)表示,那年10月8日,她的女儿和其他女孩被要求搬进新宿舍。

“一定是新宿舍。”谢女士坚持说,在搬进新楼之前,她的女儿没有什么不寻常的,但搬进新楼后不久,她的脸就变黄了。同宿舍的其他女生也遭受了体重减轻的痛苦。她认为新宿舍里的甲醛和其他物质超标导致了她的女儿生病。

陈晓雅仍然记得他搬到宿舍的那一天。那时,学校有课,但是学校要求学生当天搬进新公寓,所以他们不得不逃课搬家。“宿舍的味道很大,当时每个宿舍长都从学校收到一盆吊兰。班主任还告诉我们要有规律的通风。”

目前,一些患者及其家属认为,疾病与宿舍装修有关。据记者调查,身体异常学生的宿舍主要分布在24楼和18楼。

记者联系了龚大宁的几个同学和其他人。大多数人说,他们刚搬进来,宿舍就有“刺鼻的气味”。

研究发现,一些建筑装饰材料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质。中国杰出中医协会主席周猛坦言,过量吸入甲醛等物质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导致呼吸道疾病、器官衰竭,甚至白血病。

2004年,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调查了11039名在甲醛超标环境中工作超过3个月的工人,发现其中15人死于白血病。

周猛认为,如果一个宿舍里的四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身体问题,这应该不是巧合,而可能与宿舍的装修有一定的关系。

对此,记者还致电北京安定门中医医院红斑狼疮科。诊所的一名医生告诉记者,室内污染、遗传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抗核抗体阳性。这些宿舍里的女孩没有血缘关系,所以她们可能不得不寻找其他共同的因素,比如生活环境。

医生还说,如果病人有肌肉酸痛或关节炎等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免疫系统的反应,病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根据一名记者的调查,许多生病的学生已经患有类似的疾病。

测试报告不能完全消除疑虑。

现在,宿舍装修已经过去两年了,学生的病和宿舍有关吗?答案变得难以捉摸。

陈晓文的姐姐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证据,以便在疾病发作和宿舍之间进行询问。姐姐毕业后,陈红去宿舍收拾她的东西。当时,她从宿舍的电脑桌上拿走了一块木头。此后,她在昆山安泰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甲醛指数测试。

记者2014年5月23日发布的ATC140267号测试报告显示,该板测试项目为甲醛释放量,测试方法为干燥法,测试结果为2.13毫克/升,这意味着该板已经超过了可直接在室内使用的人造板甲醛释放量的国家限值(1.5毫克/升)。

据此,陈晓文的家人认为他宿舍里的甲醛超标,这可能与陈晓文的病情有关,学校应该对此负责。

面对这一质疑,浙江师范大学宣传部部长朱健表示,该校新建学生公寓已按要求竣工验收,包括室内环境控制检查,检查结果合格。

根据学校的介绍,2011年9月14日,桃园区随机抽取了17栋和18栋建筑,在1-6层分布了8个宿舍。主要检测项目为室内空气污染(氡、游离甲醛、苯、氨和TVOC),检测依据为GB50325-2010。检验报告的结论是“室内甲醛、氨、苯、TVOC和氡含量符合GB 50325-2010一类工程标准的要求”。

随后,浙江师范大学后勤相关负责人陆先生向记者提供了宿舍抽查报告。学校向记者提供的报告确实是2011年的测试报告,但测试目标是5号楼和6号楼的一些宿舍。关于新建桃园公寓的测试,根据学校提供的信息,测试报告是在2013年6月份之后出具的,当时学校进行了三次室内测试,测试结果均为合格。

那么,当新桃园公寓在2011年竣工时,有没有进行任何相关的测试?记者试图联系学校提供的相关检测部门——金华市建材检测研究所有限公司、金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站有限公司,但上述检测机构拒绝就具体检测条件进行采访。

此外,关于新的宿舍家具是否导致学生中毒,卢先生作了解释:六栋新建宿舍楼中只有一部分使用了旧宿舍楼搬来的旧家具,共计约600或700套,其余2,450或500套是学校从两家公司购买的。“采购(招标)由浙江省教育厅相关单位完成。我们向教育部申请,他们帮助我们采购。”

据报道,在6栋新宿舍楼中,新旧家具的比例约为5: 1,旧家具基本上在23号楼和24号楼的一至三楼。

没有进行“大体检”

12月11日上午,在办公楼内,龚大宁等四人所在的经济管理学院的苏老师、和所在的星智学院的一名男教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都说,自事件发生以来,学校一直与病人及其家人保持联系。

苏老师说,从去年6月开始,学校提出要把龚大宁病人送到国外一家大型医院进行治疗。今年11月底,老师陪龚大宁去齐齐哈尔治疗,在那里呆了一个星期,“但很遗憾,我没有去看医生。谢女士没有让我去看医生,也没有透露医生的信息。”

对此,龚如心的母亲谢女士有不同的看法。谢女士说,学校组织女儿宿舍的三个女生进行了身体检查,但检查指标变化很大,与她们在宁波医院的检查明显不同。后来,三个学生去了别的医院检查,报告和宁波医院的一样。因此,谢女士怀疑学校组织的检查可能存在欺诈行为。

以记者获得的徐莉检查报告为例,抗核抗体呈弱阳性1: 100,在学校组织的检查中变为1: 32。然而,当他后来去其他医院检查时,原来的价值被恢复了。

此外,该校有关官员告诉记者,龚的宿舍其他学生一直在学校正常学习,并没有特别的不适。然而,据记者了解,龚宿舍的三个女孩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

那么,在住在这两个宿舍的学生中,有没有其他人感到不舒服或引起相关疾病?目前,浙江师范大学还没有主动让住在六栋新宿舍楼的学生去医院进行体检。这也是龚如心的母亲谢女士一直质疑的地方。

“应该允许学生检查身体,以便让更多的孩子知道他们的身体是否有任何问题。”谢女士说。

对此,朱健表示,这些建筑多次通过测试,这是“目前学校没有组织这些学生进行体检的主要原因”。

朱健还表示,2014年3月,浙江省卫生厅和教育部门联合开展了一项学校流行病学调查,没有发现异常波动。“我们主要基于这两个判断。此外,如果学生再次被组织进行体检,将会引起新的恐慌,这也应该得到认真考虑。”

李倩是龚大宁的同学,也住在新桃园18号楼。她告诉记者,班上许多女生在知道有人生病时都会去检查身体,但她们没有听说还有其他人有严重的身体问题。

记者还通过多次调查发现,目前新桃园没有学生在其他宿舍生病的消息。

病女孩的病一定和宿舍有关吗?显然,患病学生及其家人与浙江师范大学之间仍将有一场漫长的拔河比赛。

朱健说,学校对学生生病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认为,学校今后将继续与家长沟通,“但我们希望家长能够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要求,尊重事实。”

北京郭凯律师事务所的知名律师张华东认为,一旦事件进入司法程序,关键是要查出疾病并找出原因。首先找出疾病和空气污染之间的联系,然后找出污染源和宿舍楼之间的联系,然后确定责任方的责任。

记者笔记

毒卧室事件应避免“时间”僵局

几个年轻的大学女生因为一些未知的原因,或者因为疾病去世了。遗憾的是,悲剧发生后,真相仍有待澄清。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住在几个宿舍的学生都患有类似的疾病,这使得人们怀疑这些疾病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或他们遇到的事件有某种因果关系。然而,这种判断仍然需要严格、科学的检验和论证,甚至需要权威的司法鉴定才能做出。但是,作为受害者的患病学生及其家属有必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了解事情的真相,提出合理的要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作为当事人之一,浙江师范大学应积极与受害者及其家属沟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帮助患病学生联系医院治疗,预付部分医疗和生活费用,根据自愿原则组织学校其他学生进行相关体检。缔约国还应向教育当局、相关机构,特别是受害者及其家人提供相关材料和证明,并做出合理和明确的解释,以便尽快查明真相,从而减轻受害者的心理痛苦,促进事件的有效和妥善解决。因为,尽管真相还不为人知,学校作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主要管理者,对学生的事故负有责任,至少要承担道德责任。

真相是什么?病人的家人和学校之间的谈判似乎陷入僵局,但病人和他的家人无疑是最不愿意看到“让时间证明一切”僵局的一方。因为一旦陷入这种僵局,就意味着学生的健康、学习甚至青春都将在无尽的痛苦和煎熬中等待。因此,当地*相关部门有必要承担调查、调解和仲裁的角色,如邀请双方认可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和调查,或协调双方进入司法程序,让责任方承担其应有的责任,让受害者得到应有的赔偿,最终真相大白。

阅读更多

浙江师范大学毒物室调查中的“疾病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