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

科普小知识2022-10-26 08:31:23
...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

研究员(左)和研究员江在办公室合影(摄于2012年11月6日)。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1月12日电:“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意义的事情”——记中国科学院上海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一平。

新华社记者张、龚文、

丹酚酸盐是一种创新的中药,已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惠及2000多万患者。其首席研究员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一平。

他自己也是一个与疾病抗争了25年的病人。

2018年4月11日,致力于新药研发的王一平在他的办公室去世,享年55岁。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

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现场,研究员王一平(右二)向评估专家介绍了药理仪器的使用和共享记录(摄于2011年3月7日)。新华社

最大的愿望:做“首选新药”

丹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丹参的有效成分是什么呢?王一平带领科研团队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艰苦研究。

早期的研究条件很差。他们不得不借仪器,日夜工作。好事多磨。王一平在实验测试中发现,来自丹参的醋酸镁具有特别强的生物活性。经过进一步的研究,他大胆地推测这可能是丹参中最重要的药用成分。

王一平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以醋酸镁为质量控制标准的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的制备。经临床应用,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临床疗效显著,高效、安全、质量稳定可控。它被评为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医药品种,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典范。

此后,王一平还主持了一种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舒欣硫酸酯”的药理学研究,现已完成第二阶段临床试验。该药物对心肌细胞的钠、钾、钙通道有抑制作用,是一种复合离子通道阻滞剂,能使药物发挥更安全、更有效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已被许多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王一平还带领团队构建了完整的心血管药物研发平台系统,为国家药物研发企业完成了50多个新药项目的临床前药效学评价,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药学研究的每一项贡献都能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一线希望。”王一平曾经说过,他一生中最大的愿望是“成为全世界临床医生的首选新药”。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

这是大学的王一平(照片)。新华社

战胜疾病:用“有限”去争取“意义”

早在1993年,年仅30岁的王一平就被诊断患有克罗恩病。同年,超过1米的小肠被切除。作为一名医科学生,他非常清楚克罗恩病目前无法治愈,只能通过药物控制。他的健康只会恶化。

为了节省时间和与时间赛跑,王一平总是记录他的病情并给自己打针。他办公室的冰箱里有很多针剂。在他手写的“克罗恩病病程记录”中,他清楚地记录了他的疾病反复发作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情况越来越糟。他患有贫血、大量便血、疼痛、昏迷等。他的体重全年只有100公斤左右。

但是在同事们的眼里,王一平是如此的风趣、开朗和乐观。如果他不出差,他通常每天7点钟来上班,晚上89点下班,甚至工作到深夜,周末经常加班。

因为多喝水容易引起腹泻,王毅平时很少喝水,所以他有肾结石。在一次会议上,他患了肾结石,疼痛难忍,只能躺在会议室的凳子上。当他和他的同事去德国汉堡出差时,疾病爆发了,导致血尿和腹痛。当疼痛难以忍受时,他把自己泡在酒店浴缸里的热水中来缓解疼痛。

这种疾病每天折磨着王一平,但在他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中从未动摇过。他经常提到“三万天理论”:“大多数人最多有三万天的寿命。除了吃饭和睡觉,真正可以工作的时间只有10,000天。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从30岁到55岁,25年来,王一平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科技专项、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等多项研究任务。

“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些有意义的事”

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习期间,王一平为自己的硕士论文辩护(数据照片)。新华社

生活实践:务实、创新、协作和奉献

中国科学院上海医学研究所是中国新药研发的国家团队,在中国新药研发史上留下了许多辉煌的记录。王一平特别珍惜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创新、合作、奉献”精神的传承。

新药的研究和开发需要很多年,而且成本很高。它需要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科学家的真诚合作。任何“脱离链条”的环节都可能导致研发失败。

王一平说:“在新药研发领域,没有孤军奋战的英雄。”他从不关心名利,无私地和每个人一起工作。尽管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他仍然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进入21世纪,上海药学院开始从“生产论文”向“生产新药”转变。王一平自愿去国家新药评估中心学习。他带回的第一批宝贵经验在重建药学院整个科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年来,从“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和“盐酸安妥沙星”的成功研发,到26种新药进入临床试验,上海药物研究所相继生产出一种又一种原创新药,成为上海张江“药谷”的新亮点。王一平是上海药学院改革、进取、创新和无私奉献的典型代表。

阅读更多

中国科学院上海医学研究所召开王一平研究员纪念会

中科院研究员:引领许新药终身梦想